【摘要】书法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书写、传承的研习上下功夫。要建立书法教育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学校素质教育提升的一个亮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网上筛选报名组建书法艺术活动小组,努力拓展书法教育的空间;重实践,重积累,善借“他山之石”,以期逐步建立书法教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文化传承;素质教育;拓展空间;互联网+ 多媒体;长效机制;循序渐进;兴趣小组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其中重要内容。坚持文化自信必须做好文化传承和发扬工作。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潜移默化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精神营养品”,是文化传承丰富而有效的载体,书法教学则是重要的传承途径之一。书法教学不能简单等同于其他文化学科的教学思路, 它本身有其独特规律和永恒的教育魅力。本人从小喜欢书法,从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硬笔书法、软笔书法中汲取了点点滴滴的营养,坚持不懈、反复研读字帖并揣摩练习,逐渐汇聚成自己比较成熟的书写功底,由此也不断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了浓厚的书法兴趣,进一步丰厚了书法教育的教学素养,增强了从事书法教育的底气,在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书写、传承的研习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现略谈几点:
一、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书法艺术作为祖国文化大观园的一块耀眼的瑰宝,从整体到局部,甚至一笔一画,都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首先是语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使之通过各种途径传承、培养、创新,所以书法教学作为其中重要而直观的一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我认为,作为书法教师,更应当克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要从培养孩子学习书法的兴趣入手,从学校到每一名书法教师,建立书法教育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学校素质教育提升的一个亮点,甚至一个突破口,大力营造重视书法教学的浓厚教育氛围。
首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从汉字演变的历史,到古今中国书法艺术的精品,在全面广泛展示介绍的基础上,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充分感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用哪怕稚嫩的、尚未成熟的眼光或手段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是值得赞赏和肯定的,循序渐进,激发起学习书法艺术的兴趣。
其次,善于现身说法、言传身教。以自己学习书法的真实经历,感化懵懵懂懂的孩子们。我在紧张工作之余,主动虚心向我县有名的书法家拜师,特别是潜心学习赵孟頫的行书,小有成就,自我感觉成功的背后源于对赵体行书的莫大喜爱,从仔细揣摩基本笔画的特点、运笔方式、笔锋的藏露等,直至从运笔到书写烂熟于心,方可罢休。剩下的关键一环就是反复摹写练习,从起笔到收笔,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书写到位,恐有半点疏漏,写完后与赵体笔画反复比较,不放过任何书写细节的失误。在前辈悉心指导下,有的放矢加以改进,直至达到审美意义上的最后成功。再从笔画过渡到赵体典型字的书写,先练楷体,渐渐衍变行书,坚持不懈,不厌其烦,最终达到由形似到神似的实质性突破。
当然,一切培养孩子兴趣的工作都以精美课件展示做铺垫,这样才能达到深入浅出、要言不凡的指导效果。
二、“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
当前作為小学阶段,硬笔书法与软笔书法双管齐下,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作为一名有进取精神的书法教师,应当不断研读当今书法教育的精品思想,结合自己教学实际,科学合理地加以吸收,尽量将其发扬光大。“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传统的书法教学固然有其可取的一面,但随着信息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原来书法教学中一些效率低下的弊端已显而易见,书法教学改革创新已迫在眉睫。
近期,我积极承担了各年级书法教学视频的录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十分钟练字教学,在统一时间,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上好十分钟练字课,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到每一个字的书写笔顺,间架结构等,由部分到整体,全身心感悟,大大增强了练习效果。长期以来,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把课前十分钟练字办成同学们学习书写的全校规模的“大舞台”,省时省力,合力攻坚。无论哪个年级、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充分享受到了练字的乐趣,这被称之为锻炼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黄金十分钟”。实践证明,这是一种书法教学大胆且有益的尝试,也是行之有效的一项书法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家长朋友的广泛认可。
另外,主动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协调沟通,让书法教学工作不再是单枪匹马作战,而是与文化课教师团结协作,各尽所能,合奏一曲书法教育的“交响乐”。比如,通过“互联网+书法”线上互动,及时了解各班学生书写习惯的进展状况,和班主任共同商讨改进措施,推广各班成功的指导书写经验等。书法教学由幕后走向了前台,成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龙头和示范,全方位提升学校书法教育水平,为素质教育继续向纵深发展呈现出新亮点。
再次,发挥学校家庭共育工作的优势。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书法教育的新气象。促进书法教师、文化课教师与家庭、社会书法辅导机构相融合,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取长补短,不失时机地把书法教育的最新理念和最新手段、最亮成果传播到学校“互联网+家校共育”平台,齐抓共管,打一场书法习惯养成教育的攻坚战,让书法教育、书法艺术普及成为一种常态,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亮丽风景线,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力促学生学习书法的好习惯的养成。
三、组建书法艺术活动小组(书法特长班),努力拓展书法教育的空间
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进步,书法艺术传承责无旁贷,单一的书法课很大程度上首先落实了书法艺术普及的重要任务,但要高质量培养书法艺术的后备主力军,必须独辟蹊径,拓展培养的途径。为此,我积极争取学校同意,成立了书法艺术兴趣小组(书法特长班),分硬笔和软笔两个组别,组织学生定时定点开展辅导活动。进入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是通过学校“互联网+书法”平台公开考试,选拔进来的,必须保证学生优质生源,改变了以往班主任任意指点报名的方式,避免了过去良差不齐的现象。
为保证特长生的辅导效果,进一步发掘书法人才,培养学生特长,让书法教育教学在我校有更大的传承和长远发展,在扎实抓好书法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注重发掘同学们书法研习中的闪光点以及取得的最新成就和进步等,落实好激励性措施,同时细致地指出细节上的不足之处,从严要求,个别辅导,形成每一位兴趣小组同学的个性化指导方案,有的放矢,以点带面,全面保证每一位书法特长生的辅导效果。
活动中,对软、硬笔辅导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跟进辅导,特别是全力抓好优等生的辅导;积极争取参加上级比赛机会,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使我校真正成为我县书法教育的重要基地。多年来,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比赛,均获优异成绩。
四、重实践,重积累,善借“他山之石”,以期逐步建立书法教育的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学校“互联网+书法”平台的重要作用,在线上教育业已取得成功教育基础上,充分依据课堂教学主阵地,建立与文化课教师和谐良好的会商机制。作为书法教师要精心研读书法教育有关教材和新课程纲要,备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优质课。随着“互联网+”和素质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书法教育的成熟经验和成就精彩纷呈。书法教师要充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开拓视野,瞄准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创新的教学手段,加以开发利用,通过外出学习培训、线上培训的研讨会等形式,积极借外地的 “他山之石”补自己之短,使之成为一种制度,一种发展的需要,一种自觉的行动,一种自我完善的“天赐良机”的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中華文明源远流长,书法艺术就像瑰宝释放出璀璨的光芒。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书法教育责无旁贷,而且任重道远。作为书法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循序渐进,善于发现、挖掘学生潜质,精心备课,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成效,深入进行书法个性化教学和辅导,为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书法特长和学习成果搭建起良好的平台。作为学校,要充分综合学校书法艺术教育的实践经验,特别认真听取书法教师建议,巩固书法教育成果,找出不足,与兄弟单位差距等,制定出学校书法艺术教育的一种长期规划,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和规划的可行性以及阶段性工作目标和任务,以便工作中有案可查,有据可依,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在书法艺术教育中应不断改革创新,真正建立起书法艺术教育的长效机制,以点带面,以期素质教育在校园内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刘慧娟.谈创新教育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焦作大学学报,2004(4).
作者简介:刘蕾(1979-),女,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诸葛镇人,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专业美术主攻书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