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岚 倪大伟 樊晨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61年前,年仅18岁的雷锋在望城团山湖农场以日记的形式写下了这段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至今为人传诵。61年后,雷锋精神论坛在长沙望城这片雷锋精神的热土上已走到第9个年头,赶赴论坛成了无数钟情于雷锋事业的人们的“朝圣之旅”。
2019年2月28日,“雷锋精神·筑梦新时代”2019雷锋精神论坛如期而至,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雷锋生前战友、学雷锋活动优秀代表和雷锋精神研究团队负责人,在共商新时代如何传承雷锋精神的同时,被雷锋家乡望城的一幕幕镜头、一件件故事所感染,如同经受了一场精神的洗礼。
新时代雷锋啥模样?论坛当天,主办方安排几位望城青年走上讲台,他们生动而精彩的讲述,把人们的思绪带入了这片丰厚土壤上发生的一个个感人瞬间。
“看到校园宣传海报上孩子们渴望的眼神,看到师姐师兄们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身影,我内心的一粒火种被点燃了。”出生于望城区大泽湖街道的彭紫嫣,4年前毕业于南开大学,姑娘面容清秀,为人阳光。且听她的倾诉:“我毅然选择报名参加研究生支教团,赴新疆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在我支教的地方,条件很艰苦,孩子们往返要走很远的山路,教学设备也不齐全,缺三少四,教室多年失修,破破烂烂的。在这里,看不到秀美的自然景观,有的是深夜时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孤独和寂寞;有的是往返学校途中飞沙走石的担心和恐惧。不知道有多少次,我在心里问过自己,能坚持下去吗?但孩子们的笑容,尤其是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仿佛在告诉我:他们真的需要我。所以,我坚持了下来,我不能让孩子们失望啊!”
如果说,彭紫嫣的支教经历闪烁着新一代雷锋的光华,那么,大学毕业才8个月的望城区茶亭镇青年熊伟的讲述,则让人看到了新时代乡镇基层干部中的雷锋形象。
有一位叫做李新民的村支书,在外经商多年,生意做得不错,在本村算得上“首富”。2003年,正在他生意拓展的时候,村里老人们找到他,想让他帮帮村子,挑起村支书的担子,镇党委也有这个意思。当时村上欠账很多,村干部辞职也多,“这是个烂摊子,你可得想好了,别赔了夫人又折兵啊!”家里人提醒他。
好几个晚上,李新民都失眠了。他想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自己吃香的喝辣的,乡亲们还是咸菜、稀饭,我能心安吗?深思熟虑之后,他“接招”了,毅然放弃自己的生意,在村支书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这些年,他做生意攒的那些家底都贴得差不多了,令他宽慰的是,他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解决了全村群众行路难、小孩上学难、贫困村民创收难、养老难等诸多难题,使大龙村从省级贫困村一跃成为产业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的全国文明村。
“出席雷锋家乡论坛,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雷锋无处不在。”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胡怀福感慨地说,我们探讨的是如何传承雷锋精神,其实,“墙内开花墙内香”的现象让我们看到,雷锋之所以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是因为雷锋家乡人有着深厚的雷锋情怀,他们是本色纯朴的雷锋传人,他们做的是不加任何粉饰、透着无穷魅力的“雷锋公益广告”。
一场媒体人的沙龙,恰似一场思想和情感的交融。论雷锋、学雷锋,众多媒体大咖站在新时代新征程坐标上,讲述着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经济日报湖南记者站站长刘麟说:“媒体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一踏上望城这片土地,面见的都是熟悉的模样,陌生人相见也是微笑相向,狭长的小街小巷里碰上肩挑手提的,都会上前问声:需不需要帮忙……”
在论坛作主旨演讲的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总编辑万仕同,重点阐述了“雷锋精神既是时代的也是永恒的”这一主题。他说,我是第一次来望城,是怀着朝圣的心情來的,当年雷锋无论是“雨夜送大嫂”“为灾区捐款”,还是“建筑工地义务劳动”“出差途中搀扶老人”等,都是自然而然的行为,发自内心,无丝毫作秀之嫌,这对我们这些来到雷锋家乡的外地人,影响是深远的。
据望城区委宣传部姚静副部长介绍,望城现有常住人口83万人,流动人口25万人,每年来此参观见学交流的达200万人。她观察发现,望城特有的守望相助、助人为乐等雷锋文化元素,让踏上这片土地的人们,自然而然会学着雷锋的样子去做。
“我在长沙晚报工作了几十年,雷锋精神宣传我们也组织了几十年,令我心动的人和事很多——”长沙晚报报业集团社长李鹏飞正说着,一眼瞅见坐在台下的全国道德模范李国武。他说,我采写过国武的事迹,一个企业家,年收益上千万元,我采访的时候却发现,他是坐公交来的,自己居然没有车,可他每年都要拿出上百万元去资助贫困学生。这样的企业家让我特别佩服,也特别感动。
一次赴会,更像是一次心灵上的“修行”。出席论坛的代表们行走在望城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道路、宜人的环境。雷锋大剧院、雷锋雕像、雷锋公园、雷锋大道等,带有雷锋元素的场景比比皆是,一看就知道来到了雷锋的家乡。
2019年2月28日清晨,与会人员一行走进雷锋路社区现场调研,一入社区,处处干净整洁,车辆摆放整齐,花园里的孩子嬉笑玩耍,居民倚坐一旁聊天,一派暖意融融的温馨画面。“这里曾经是“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在雷锋百姓城管推动下,才有了现在道路整洁、配套完善的样子。”门卫谭碧泉欣喜地告诉记者。
改变起源于2012年。就在那一年,望城区成立了雷锋百姓城管志愿者协会,将志愿服务触角延伸到居民楼道、沿街门店。志愿者胡亦明是小区里的“活雷锋”,退休后主动担当起雷锋百姓城管志愿者小组组长。有人见她整天闲不下来,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就问她:“胡老师,你做这些没有报酬的工作,开心吗?”她笑眯眯地说:“只要大家生活的舒心,我心里甜着呢!”
而小区另一位志愿者喻命良,则自发当上了雷锋百姓城管的义务宣传员。他时常活跃在业主工作群里,不定时发布抖音版工作动态。潮流的音乐搭配暖心的活动,天真烂漫的孩子配上整洁清爽的小区环境,数十个生动有趣的抖音视频就出自他的创作。
曾在雷锋纪念馆当过讲解员的刘晓云,现任职于望城雷锋精神研究会,她对协会情况了如指掌,她告诉记者,7年来,望城雷锋百姓城管志愿者协会已发展分会32个、中队429个、小组4107个,当然,还有“雷锋580”“金种子行动”等志愿服务品牌,到目前,望城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人数达30万人。
“多一个学雷锋志愿者,就多一股爱心动力源。志愿者们在学雷锋,我们要为‘雷锋们服好务。”望城区区长范焱斌说得很形象:每一个学雷锋的人就是“钉子”,而政策是 “锤子”,有了“锤子”就能让“钉子”扎得更深更牢。
制度的保障让“活雷锋”有了主心骨,体系的完善让新雷锋充满动能。雷锋百姓城管志愿者协会自成立以来,结合垃圾分类、环境卫生、文明交通、移风易俗等主题到基层授课3000余场;以“门前三包”为重点,组织发动3069名机关干部联系7344个门店,完善“一书一卡一册”制度,持续组织志愿者开展周五义务清扫、交通劝导等28000余场次。
雷锋家乡的人们学雷锋、弘扬雷锋精神,是把它作为一份情感来守护、一种传统来弘扬、一项使命来担当的,使雷锋精神像种子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今天的望城,遍及城乡的数十万雷锋志愿者,已成为雷锋家乡的一张张闪亮“名片”。首次出席论坛的雷锋杂志社副总编辑程關生感触颇深,他认为,这届论坛有质量有品位,深化了我们对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时代价值、实践价值的理解。“望城,好一方崇德向善的沃土!”他由衷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