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尔敏论证模式的高中议论文写作研究

2019-06-11 08:36汪波
课外语文·上 2019年2期

汪波

【摘要】本文分析图尔敏论证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依据图尔敏论证模式,阐述它对高中议论文写作在逻辑推进的论证框架、严密可靠的说理程序、理性周全的批判视角三方面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图尔敏论证模式;高中议论文写作;论证框架;说理程序;批判视角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图尔敏论证模式

图尔敏论证模式是英国哲学家图尔敏(Stephen Toulmin)所提出的法律论证中的一种论证模式。

图尔敏认为,对于一个理论、一个观点、一个命题的论证,不是一个可能立即得到答案的实验室研究,不是轻易就能说服别人的,相反,它经常面临质疑和挑战,为了进行更有效的论证,图尔敏提出了一种可以用来说明说理特性的非形式逻辑的论证模式。

這种论证模式包括主张、资料、正当理由、支援、限定词和反驳六个要素。

“主张”是试图在论证中证明为正当,为人普遍接受的断言或结论,提出主张是论证的第一步。

主张要被人所接受,它需要证据和事实,这就是“资料”。“资料”是支持一个既定主张所依赖的具体事实,它包括口头的证言、实验观察、常识、众所周知的事实或共同的观察、统计数据、历史报告、法律先例的准确陈述。

有了“资料”之后,还须进一步明确地指明“资料”为什么能为“主张”提供真正的支持,这种支持就是“正当理由”,它在“资料”和“主张”之间起联结作用,确保“资料”具有导出“主张”的资格,“主张”确实依赖于“资料”。

但“正当理由”的可靠性可能会面临质疑,为了确保“正当理由”的正当可靠,消除质疑,就必须引入强化“正当理由”的证据,这就是“支援”,所谓的“支援”,就是通过回答对正当理由的质疑而提供附加的支持。

在确定性上,论证是有等级的,有的“正当理由”可以让我们对主张确信不疑,担保我们毫无疑义地接受一个主张,这种主张是可以用“必然地”等这样的副词去修饰。而有的“正当理由” 是需要附加某种条件或限制才能使对方信服,这就需要其他的限定词,比如“或许”“可能”“一般而言”等。这种表明“资料”对“主张”证明的力度或程度的限定性陈述,就是“限定词”。

“反驳”,是阻止从理由得出主张具有保留功能的陈述。有时,即使有了“限定词”,也无法实现从“资料”“正当理由”到“主张”的跳跃,于是反驳发生了。

图尔敏论证模式的六个要素中,“主张”“资料”和“正当理由”是基本要素,换言之,在所有论证中这三个要素是必备的,它们构成了论证的基本模式;而“支援”“限定词”和“反驳”则属于补充要素,它们在论证中并非必然出现,出现这三个要素的论证模式称为扩展模式,如下图所示:

二、为什么引入图尔敏论证模式

关于什么是议论文,詹姆斯·A·雷金和安德鲁·W·哈特是这样定义的:“议论文是以逻辑为基石、以证据为结构、以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为写作意图的文章。”这个定义的精当之处就是指出议论文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而要达到此目的,必须讲逻辑,有证据。从这个意义来看,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也就是一个说服的过程。但正是在这重要的一环,高中议论文写作存在普遍性的弊象,如论证层次松散,材料与观点间缺乏逻辑关系,写作过程成了一个自说自话、自证自明的过程。

图尔敏论证模式恰恰是着眼于听众,具体就是指那些既非坚定赞同,也非坚决反对的中间派,图尔敏的论证设计就是基于对这部分人的解释说服。因此,构成图尔敏论证模式的论证步骤、环节与程序始终体现了一种目中有人的论证特点。具体而言,图尔敏论证模式关注这样一些问题:在论证过程中,我们的理由是不是站得住脚,为人所接受?会不会受到某种质疑甚至反对?我们又该对质疑或反对意见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要不要寻求进一步的支撑材料?有没有必要对原有的观点看法进行必要的限定?而这些问题也正是议论文写作必须关注的问题,需要认真合理地对待并加以解决。

因此,引入图尔敏论证模式有助于解决当前高中议论文写作存在的误区,为学生扭转议论文写作自说自话的倾向提供一个有效的抓手。而这一倾向的改变,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论辩说理的质量,使论辩说理具有逻辑性和批判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公共说理的意识,理性思考的素养。

三、如何借鉴图尔敏论证模式

(一)逻辑推进的论证框架

图尔敏的论证模式,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你持有某个主张要为人接受,你必须有资料来支撑,而资料之所以能够具有支撑主张的作用,必须阐明其正当理由,如果正当理由具有可接受性,那么论证就成立了。如果正当理由遭到合理的反驳,那么我们就需要给主张增加限定词,如果还存在进一步质疑正当理由的权威性,那么就需要为正当理由提供支援,以确保其可靠性。

可见,图尔敏论证模式实质上是一种过程性的论证模式,也就是一个完整的论证应当说明某个主张是如何推论出来的,论证是内在联结的主张和理由的序列。而议论文的写作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过程性的论证过程,论点之所以成立不是建立在“论据+论点”之上的,而是通过层层推进而实现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形成逻辑链。

借鉴图尔敏论证模式,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思路,我们对某一材料或话题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要让人接受你的观点、看法,你需要要有理由,这个理由就是论据,包括事实和事理,但事实或事理论据要发挥支撑观点、看法的作用,必须通过分析阐述,即便如此,可能仍有人会对你的观点、看法或理由提出质疑,那么,你需要针对质疑做出说明,如果有必要,必须修正补充原先的观点、看法。以2015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为例,借鉴图尔敏论证模式,可以列出这样的论证框架:

图尔敏论证模式,强调构成模式各要素之间的紧密性和依赖性,而由这些要素构成的论证程序又具有清晰的指向和明确的思路。因此,从思维的角度看,借鉴图尔敏论证模式形成的议论文的论证框架最大的意义在于,变简单思维为复杂思维,变单向思维为多极思维,变惯性思维为审辨思维,变松散思维为缜密思维。

(二)严密可靠的说理程序

图尔敏论证的基本模式强调的不是“资料”到“主张”的直接达成,而是必须通过“正当理由”把两者的逻辑关系搭建起来,以表明从“资料”到“主张”这一推论过程的恰当性和合宜性;而为了强化“正当理由”的可靠性,又必须引入证据,加以“支援”。这两个环节使得对主张的论证过程彰显出严密性。

这对议论文写作的启发在于:我们不能单靠事实论据的简单罗列或事理论据的简单阐述,去论证一个观点和看法的合理性,即便这些论据与观点存在某种联系,而是应该通过对论据的進一步分析阐述去体现论据与观点看法的逻辑关系。

比如要论证“我们要坚持才能胜利”,不能简单地罗列古往今来各种由于坚持获得成功的事例,就得出“我们要坚持才能胜利”的结论;也不能只是孤立谈论坚持的特性,把论证简化为“因为坚持,所以胜利”的程序。这个观点要成立,最关键的一环是必须阐明为什么坚持才能胜利,也就是说从“坚持”到“胜利”同样需要一个“正当理由”去把这两者联系起来,这种“正当理由”可以是某种推论规则、依据,也可以是某种说明解释。

再比如《六国论》中,要证明六国赂秦导致六国破灭,那就需要说明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力亏”在这里就赋予了“赂秦”具有导致“破灭”的资格条件,“力亏”就是“正当理由”,它为作为“资料”的 “赂秦”和作为“主张”的“破灭”之间提供了桥梁作用,证明了两者的关联性。当然,如若有人对赂秦导致力亏提出质疑,那么就需要做出回应,提供必要的资料或进一步阐述理由去“支援”。必须说明的是,在论述类写作中,并非凡是“正当理由”都需要“支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不管怎样,这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审查“正当理由”信度、效度的时机。

(三)理性周全的批判视角

在图尔敏论证模式中,“限定词”是一个对证明进行力度或程度上限定的修饰语。其作用在于赋予“主张”具备某种程度的说服力,而这是必须建立在对反例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要站在第三方的立场审视论证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预估可能在哪个环节会有异议产生,会遭到反对。

这启发我们在论述类写作中,应多极思维,考虑对立面,顾及不同的看法,或接纳或反驳,不能自说自话,或满足于自圆其说。还是以《六国论》为例,“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这便是来自对立面的质疑,它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逻辑链构成了挑战,逻辑链是不是存在以偏概全的失误?这一质疑具有合理性,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粗暴否定,必须加以解释,而解释的合理程度决定了最后主张的可靠性。“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一解释化解了质疑的冲击力,使主张依然成立;相反,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解释,那么就必须对论证的范围和结论做出限定,否则,最后的结果只能使结论绝对化。

从思维的层面看,图尔敏论证模式中的“限定词”和“反驳”两个要素,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是说理者对思维的自我审辨,以纠正论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褊狭,这种留有余地的说理原则完全是可以移用到高中议论文的写作中,使说理更为理性周全。

四、结语

作为一种非形式逻辑论证模式,图尔敏论证模式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与分析论证的模式,这与当前议论文写作的定位是比较一致的。基于图尔敏论证模式的高中议论文写作,不只是模仿其论证模式,也不必过分地拘泥于图尔敏论证模式中各要素的原始诠释,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其说理的逻辑理路,使论证功能更为细化、准确。

参考文献

[1]杨宁芳.图尔敏论证逻辑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附 注

本文系福建教育学院2016年度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图尔敏模式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JYYB-2016034)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