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珏
[摘 要]第十一届“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于2018年10月15日—17日在广州大剧院正式举行。“荷花奖”是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主办,经中宣部立项、中央两办批准的全国性专业舞蹈评奖活动,是舞蹈界的权威赛制,不仅为舞蹈工作者们提供了良性的竞技平台,也为舞蹈爱好者们提供了展示专业水准的机会。
[关键词]“荷花奖”;题材;表现形式;道具
虽然第十一届“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活动落下帷幕,但一帧帧精美的画面仍伴着音乐烙在观众心中。“独特新颖,创意无限”是这次整场比赛观赏中最大的感触,琳琅满目的舞蹈作品展现了编导们视角点的多样化、创新化,编创能力愈加丰盈成熟。
一、同题材作品不同表现形式
当代舞比赛前两场出现了“撞车”现象——以广东著名革命烈士林觉民先生写给妻子的一封绝笔作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品《与妻书》,选送单位分别为江苏省和广东省(以下将江苏省选送的作品称“前者”,广东省选送的作品称“后者”)。这两个节目编排大不相同,因此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对比,他们的相同之处在于,两部作品主要表现手段都为男女双人舞。他们的不同之处笔者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动作表达
前者在作品展现时的托举动作连接处理上比后者的处理略显粗糙,给观众的视觉感受是为了托举而托举,同时动作的处理在情感的表达上没有那么细腻,多用于表达演员自身情绪上的转换;而后者动作的连接、托举的呈现则是一气呵成,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无比顺畅,并且都存在一定的情感表达关系在内。例如一个重复出现的双人托举动作,第一次出现时,表达的是二人在一起的幸福画面,因此在中把位上女生后背紧贴男生怀中,腿的动作为45°的外蹁,柔和的连接到下一动作。第二次重复托举表现时,显示的是二人不舍分离的状态,动作在把位、身体姿态不变的基础上,腿的幅度为180°的大蹁腿。幅度的变化结合情感的转变使我们自然地跟着演员的表达做出了心情的转变,动作的重复出现也给观看者更深的印象。再如,在表达妻子不想让丈夫离开时出现的重复动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二人在舞台中间不断地向前区走一个竖线的动作三重复,给观看者一定的视觉冲击性,让观众也能直观的明白这段是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对比之下,后者这一系列的处理是细腻且舒服的。
(二)舞台调度
二者同样表现离别,前者是大分离式的,二人站在舞台的两边,加以灯光的对比来表达;后者则除了最后结尾分离开来,其余时段二人基本都是不分离式舞动。后者使笔者印象深刻的调度有二:一是斜线调度,舞蹈中出现了两次斜线调度画面,第一次是用一系列动作表达二人的幸福状态,第二次是丈夫不得不离开,妻子从想让丈夫留下到用坚定的步伐来陪同丈夫,支持丈夫的状态。二是由舞台中间向舞台前区不断流动的竖线调度,这一调度的出现加上动作的重复,使我们直观理解到他们二人不同的心情状态。后者利用调度推动情感,在调度的设计上是巧妙的,每一次的调度都是有意义的。
二、不同题材作品的表现形式
在这次评奖活动中,作品题材上的选择可谓是多彩缤纷、百花齐绽。有以红色革命题材进行编创的《黄河》《蓝盔行动》《英雄赞歌》等作品;有从生活角度进行选材创作的《磨剪子·戗菜刀》《幸福小院》《望乡》等作品;有以“非遗”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傩焰》《雷公佑红土》等作品;还有题材意象性表达较为深沉的《看不见的墙》《命运》等作品。回顾诸多作品,在他们的表现形式的选择上各有不同,当代舞两场晚会的作品大多以群舞形式呈现,现代舞则以独、双形式呈现。
群舞所构建的画面感要比独、双、三形式丰富,空间上更加饱满,尤在表现流动画面时更具多样性。以同场晚会中群舞《望乡》与双人舞《与妻书》(江苏省)为例,两部作品都是在进行人物塑造,前者使用群舞的展现形式去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表达各个人物内心对待自己家乡的思念之情,在队形上做精心的处理,每次的转换都是具有目的性的表达。后者以双人形式呈现,在进行大的流动性的画面时,大多以两人的奔跑、交错来进行,比较前者来说流动方式略显单一,这为群舞在编创表达过程中的一个优势。
三、道具的运用
此次“荷花奖”的题材形式多样,表现手法新颖,此外道具的运用也具有创新性,编导们的编创愈加成熟,视角趋向多样化。如,作品《创·空间》大框架道具的运用;《望乡》中手提箱道具的运用;《梅山·诀》中屏风道具的运用;《不眠夜》中长板凳的运用等都为舞蹈在台上的呈现起了辅助作用。
但道具作为舞蹈的重要辅助形式,一定要很好地起到辅助作用,否则将“画蛇添足”。如舞蹈《命运》演员全程自带灯光,以手电筒为道具进行舞蹈,显示出作品“人生舞台的灯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寓意让人眼前一亮。作品《三分归一》大胆的使用威亚,打破固有的空间结构。“失重”感的加入使动作幅度和空间造型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虽道具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特立独行的冒险创新,带给观者“新舞蹈”的视觉冲击。既然是“冒险”就意味着有失败的可能,道具的使用效果也会因时而异。例如作品《奔马·途》除去结尾马头造型较为新意地运用了板凳,其余时刻板凳的存在只是途中的过客,道具运用稍显单薄片面。再如作品《绿肥红瘦》,塑造的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形象。板凳、纱巾、斗笠轮番上阵,纷繁芜杂。其道具本身在作品呈现中意义并不大,反倒使得观者是红是绿是肥是瘦分不清楚。道具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舞蹈,进而达到为作品增添光彩的功效,而不是“拉后腿”。既用之,则用尽,它不仅应作为“过客”,而应是“伴侣”。
在诸多作品中,很多新颖的想法并没有用很好的手段将其发展,导致出现观众看不懂或整个舞蹈展现太过普通的现象,不能和观者有一个相互的共鸣。因此在编创作品时,选题明确,结构清晰尤为重要。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想传达些什么,观众能不能看懂,文化背景或其表达价值是否有详细考虑是编创前的基础。此次晚会作品中的《彩云追月》《傩焰》《梅山·诀》等很多舞蹈的出发点和创新点是与众不同的,但因没有进一步的发展,使观者产生了惑性。反之,舞蹈《黄河》在题材新、样式新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了中西文化結合的方式,表达中国精神,与平常街舞大赛中的单纯炫技型的舞蹈不同,它的出现引人振奋,这种种因素使《黄河》成为了新星。
四、结语
当代舞、现代舞是两个极具包容性的舞种,但“包容性”不代表“随意性”,站在新的时期编创,我们不仅要考虑“新”,更要考虑“旧”。一味的“新”可能会让编创的轨道偏离,要明白我们提倡的“推陈出新”推掉的是“糟粕”而不是“精华”。舞蹈作为一种审美传播媒介已越来越受大众的关注,创作出与时代接轨、传播文化内涵的作品才能与审美受众群体产之共鸣,拥有其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