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国
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专家,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等著作40余部。
现象描述:每次考试都会因病缺考
妮娜是名高一新生,她进入高中后,考试总会遇到各种“麻烦”。
在期末考试的前一天,妮娜就开始生病,先是肚子疼、拉肚子,不停跑卫生间,随之又头疼,浑身难受。一量体温,38度多,当即吃了退烧药,父母就让她睡下了。稍后再量体温,已经正常了。父母心想,这样休息一个晚上,明天就可以参加考试了。
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妮娜迟迟没有起床。平时起床都是爸爸连哄带劝,可这一次不好使了,爸爸怎样哄劝她就是不起床,又是头疼,又是肚子疼。最后,爸爸终于耐不住性子了,对女儿大叫:“你别给我装了,给我起来!”从来没有见过这阵势的妮娜,大哭起来,用被子蒙上头,干脆不起床了。
妈妈赶紧过来,好说歹说后,妮娜终于答应起床了。可是,妮娜刚一下床就站立不住,险些摔倒。这时候,妈妈发现女儿神志不清,昏昏沉沉,摇摇晃晃。妈妈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孩子是不是得精神病了?
就这样,高中的第一场期末考试,妮娜缺考了。父母已经顾不上这些了,他们担心女儿得了精神病。然而,医生检查不出妮娜的问题。
妮娜自从进入高中,除了第一次考试各科都参加了,后来每次考试都会生病,都有缺考科目。更奇怪的是,对于每次考试生病的情况,妮娜好像都不记得了。但是,妮娜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她知道自己除了第一次考试之外,其余每次考试都有缺考科目。
妮娜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妮娜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总是在年级前30名,班里前5名。中考的时候,妮娜凭自己的实力考入了当地一所重点高中。可是,妮娜高中的第一次考试,就考了班上三十多名,这个打击让她几乎陷入了绝望。第二次考试没考完,妮娜就在重压之下生病了。因为缺考没有被统计成绩,考试名次表中没有她的名字,这让她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从那以后,每次考试她都会生病,都会缺考……
现象分析:用鸵鸟策略进行自我心理防卫
显而易见,妮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考试焦虑。她表现出来的所谓症状,都不是躯体疾病,而属于躯体化现象,也就是心病跑到身上来,是面对考试焦虑潜意识里进行的自我心理防卫。用通俗的话说,是“扮演病人”。
人在遇到自己难以面对的心理压力时,为了让心灵免受太大的痛苦,心理上会采取种种方式来回避眼前的困境。有人把这种心理防卫机制叫“鸵鸟策略”。
妮娜就是在用“鸵鸟策略”进行自我心理防卫。作为一名本来学习挺好的初中毕业生,来到高中后考试排名却大大落后。这对妮娜来说,是很难面对的一个困境,内心的焦虑程度可想而知。偶然的缺考导致没有排名,这让她找到了一个逃避困境的出路。于是,她很快就“学会”了这个策略,每次考试总会因生病而缺考。当然,这是潜意识的活动。正由于是潜意识的,过后妮娜本人没有清晰的记忆。这样的策略,让妮娜可以暂时逃避面对名次落后的困境,起到了自我心理防卫的作用。
走出困境:变消极防御为积极应对
怎样帮助妮娜走出消极心理防卫,学会以积极心态应对考试呢?
首先,需要对妮娜本人给予心理支持。
为了帮助妮娜面对学习和考试,变消极防御为积极应对,我们进行了多次交流。交流的重点是帮助妮娜正视学习问题,正视考试。一是正确对待初高中的落差,认识到名次不如初中是正常现象。二是正确对待考试结果,认识到越是不在意考试结果,越没有心理负担,越容易考出高分。三是正确对待自己,认识到只要重新建立自信,努力迎难而上,一切都会有希望。
其次,对妮娜的父母也要给予心理支持。
一是扔掉过高的期望。妮娜的父母对孩子的过高期望,是导致妮娜出现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父母要扔掉过高的期望,从内心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的平凡。这有助于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增强信心。
二是放手锻炼孩子。妮娜对考试困境采取逃避策略,与其心理脆弱,缺乏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有关。而这又与父母的过度呵护直接相关,因此,父母不要再对孩子呵护太多,孩子扮演病人的时候,也不要给予太多附加好处,而应该尽可能放手锻炼孩子,让孩子勇于面对困难。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鼓励和关注,这样也会有助于妮娜敢于正视学业和考试。
与教师共同深入探讨
考试焦虑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遇到,妮娜的案例比较典型。
作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避免过度考试焦虑。
面对考试,有些学生会出现如下反应:情绪紧张,忧虑不安,担心害怕,手足发冷,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头昏发晕,视听困难,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思维混乱,甚至会出现种种躯体化现象和莫名其妙的症状。这就是过度考试焦虑的表现。
过度的考试焦虑有這样一些负面影响:影响考生的自我评价,降低考生自信心;会诱发大脑的超限抑制,降低大脑的活动效率;造成许多生理反应,降低机体的机能。从而导致学生考试效率降低。
如果学生的考试焦虑比较严重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如下策略。
策略之一:把对考试的担心变成对考试的信心。
对考试结果的担心是考试焦虑的核心,它是引起考试焦虑的直接原因。对考试结果的担心多种多样,为了消除这些担心,我们应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担心忧虑明确化。具体做法是用一张纸将自己对考试的所有担心、忧虑、害怕、恐惧,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地写下来。这样,可以使困扰自己的种种想法明朗起来。
比如,写出的第一条是“我担心我脑子太笨,恐怕考不过别人”,就想出尽可能多的理由来自我辩驳:谁说我的脑子不好?我之所以感觉自己不够聪明,是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不像一些学优生那样好。可是,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你在这方面有特长,我在那方面有天赋,谁也不比谁差多少。我只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就能考出最佳水平。况且,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固然与人的智力水平有关,可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学习是否勤奋,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学习计划是否切实可行,以及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能力如何,等等。因此,只要我在其他方面发挥出优势,也一样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策略之二:把消极的心理暗示变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自我暗示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有些学生的考试焦虑较重,往往就是钻进了消极自我暗示的怪圈。他们的念头经常是:我不行,我就怕考试,我肯定会紧张,我又要失败了……人有时候是很奇怪的,你以为自己怎样,你常常就会怎样。所以,知道了自我暗示的巨大效应,就应把消极的自我暗示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
比如,如果在考试中遇到了不会做的题目,千万不要一味想:“我怎么这么笨。”“这次考试肯定没戏了!”应该这样想:“这道题我一时想不起来,不过没关系,我可以先做下面的题目,这道题过一会儿再说。”“这道题我感到困难,别人也可能感到困难,把别的题目答好,一样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就可以稳定情绪,保持比较好的心态。
策略之三:把紧张的心情变成放松的心情。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变紧张的心情为放松的心情。
一是大笑放松法。笑是精神消毒剂。国外有谚语说,一个小丑进城胜于一打医生。因此,考前复习中不妨抽空听听相声,看看喜剧小品,在开怀大笑中可以化解焦虑。
二是运动放松法。机体的运动可以使精神放松。考前复习中抽空踢一场球,或来点别的运动,这样可以消除焦虑。
三是呼吸放松法。考前或考场上紧张焦虑时,做深呼吸4~6次,会缓解焦虑。
四是意念放松法。意念集中于丹田,而后想象意念向上移动,一步步直至头顶百会穴,同时吸气,再向后向下移至丹田处,同时呼气。这样可以缓解焦虑。
五是片刻放松法。抓住片刻時间,几秒钟就够,收腹、缩颏、扭动身体、打哈欠等,焦虑会随之消失。
策略之四:指导学生善待适度的考试焦虑。
事实上,面临考试,特别是大考,学生常常高估了自己的焦虑程度。以初高中毕业班学生为被试的多次实验都表明:大多数学生的考试焦虑得分都在正常值之内,属于不必挂在心上的适度焦虑。
适度的考试焦虑是指这样一种状态:面临重要考试体验到一种紧张情绪,从而有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复习时处于兴奋状态并且不易疲劳;睡眠也许不如平时那样踏实,但醒后立即觉得精力充沛;进考场之前心跳加速,拿到试卷后仍然心绪难平,但不久就能专心致志地答题;有时一想到考试便觉得很紧张,但只要进入学习状态这些想法就消失了。这些都属于适度的考试焦虑,大可不必为此感到压力重重。
首先,应引导学生懂得,适度的考试焦虑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保持注意力。它使人有一种明确的考试意识,时刻提醒自己现在是临考前的非常时期,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我们会因此而觉得时间宝贵,会珍惜每一分钟,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们知道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进行安排,如果做了不重要的或是可能妨碍考试的事情就会自责,从而积极调整心态。
其次,应引导学生懂得,适度的考试焦虑会调动机体的能量,让我们以充沛的精力完成学习任务。在紧张的时候,人的精力和体力比平时要强。在非常时刻,有些人会使出平时难以想象的力量完成任务。比如在危急中,一个老人能搬动上百斤的大石头,而事后再让他搬,却怎么也搬不动了。紧张时人体内会分泌肾上腺素,起到增力作用,有助于人战胜困难。
最后,应引导学生懂得,适度的考试焦虑还有助于大脑保持适度兴奋。平时,我们在学习中大脑难免会有抑制的时候,容易疲倦,但在紧张的时候,就会保持较好的兴奋状态,促进大脑提高工作效率。在考试中,我们一般不会感到大脑受到抑制,即便在两次考试之间的休息中,大脑也处于兴奋状态。就是说,正是适度考试焦虑使我们的大脑保持了必要的兴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