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菊桦
协同育人就是集家庭、社会和学校力量,多方面协调、交流、合作,从而实现彼此间的和谐统一,统一到育人的目标上来,最终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是协同育人的总设计师和实施者,对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协同同伴教育,形成发展共同体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班主任与教育同伴,即科任教师有着明确的界限和分工,致使育人工作被粗暴地“肢解”——班主任统管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和人格素养,而科任教师只负责学生的各科成绩。这样不仅使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变得格外沉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科任教师的教育资源,不利于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协同育人理念的指引下,班主任十分重视与教育伙伴的协同合作,形成德育合力。
首先,班主任应发挥积极的桥梁作用,促进学生与科任教师相互了解。如,班主任要精心安排好科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会,邀请每一位科任教师参与,让每位教师自我介绍,并留出一定时间给学生与科任教师自由地分享与交流;班主任可专門开展一次学习方法指导的主题班会,邀请每一位科任教师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讲解学习经验、学习重难点及教学心得;科任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平时参加的各类校园活动、个人生活、人际沟通、人生规划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次,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班主任要取得教育同伴的支持与配合,相互信任,达成共识,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实施和总结要注意吸纳科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班级阶段性工作的开展,如主题班会、三好学生的评选、发展少先队员和团员、参加学校重大活动等,在征求科任教师意见的前提下,争取他们参与活动;关心、了解科任教师的生活、工作,努力搞好学科教学的协调工作,加强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的教育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此外,进行明确的分工也是做好协同工作的关键。为了减轻科任教师的负担,同时明确管理职责,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将学生分组,让每位科任教师负责带一两个小组,并定时反馈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
协同家庭教育,增强教育合力
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必须联合家长力量,积极引导家长辅助学校工作,引导家长重视家教、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家庭氛围。
首先,班主任应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转变家长的思想,使其走出教育误区。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很多家长忽视了自身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角色,将教育一股脑儿甩给学校。然而,家长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发挥桥梁作用,与家长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
其次,班主任应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构筑家校合作的基础。例如,成立家委会,让家长参与班级建设和管理事务中;定期举行家长会,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邀请家长担任学校义工,与学生共同进行志愿服务;鼓励家长自由选择班级活动,如参加班级的主题班会、值日、班级纪律记录等活动……家长可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学校,推动家校联动机制的顺利实施。
班主任在实施家校联动策略时,应进行适当的变革与创新,推出一些形式新颖的活动。例如,班主任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与家长建立实时、普遍的联系;开设家长课堂和家长讲坛,定期举办教育讲座和家长培训活动,运用多媒体设备宣传教育专家的教育观念,让家长在一系列活动中建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良好的教育方法;举办亲子主题沙龙活动,每月推出不同的主题,让家长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共同完成一些趣味性亲子活动;开设家长分享会,鼓励家长分享教育经验与心得,并讨论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阻碍,一起摸索解决办法;不定期举办家长听课活动,让家长通过提前预约来旁听,了解科任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孩子的学习动态……
协同家长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利用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共促孩子健康成长。
协同社区教育,找寻支撑力量
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不足以教育好学生,还需要注入社区的力量。学校应当与社区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充分挖掘并发挥社区的作用,将其作为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阵地。
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四走进”活动——走进乡村,牵手留守儿童,给予他们关怀与温暖;走进社区,体验民生,体味生活百态;走进高校,领略大学风采,遨游知识殿堂;走进综合基地,感受生命的活力与精彩。
除了以上“四走进”活动,班主任还可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让学生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感受文化魅力和科技的力量;走进库区或生态园,提高环保意识……社会中的资源丰富多彩,带给学生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
当然,学校的教育活动也可以向社区开放。如经常邀请社区居民观摩班级开展的“教学开放周”“主题班会”“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等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到校观看运动会、文艺汇报演出;邀请居民参加班级趣味运动会,亲子活动等。这样做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又增进了社区居民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形成了学校、社区共同关注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校园不是封闭的,班主任应尽可能动员、整合、配置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打造“大教育”的氛围,从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拓宽学生视野。
总而言之,班主任要协同科任教师带动学校教师齐心协力,集思广益,推进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协同学生家长推动家校联动,实现家校共育;协同社区抓取社会优势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天地,提高其综合素养。在协同育人的视角下,学校、家庭和社会目标一致,在时空上密切衔接,在功能上优势互补,发挥了教育的整体效应。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新市中学)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