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的财政应用

2019-06-11 05:49郭茹马亚楠
财讯 2019年7期
关键词:税收财政监管

郭茹 马亚楠

摘 要:近些年来,“互联网+”逐步深入人心,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各行各业比如互联网金融,由于与互联网的相结合,诞生出了很多普通用户触手可及的产品。但互联网+也不是万能的,互联网+也并不是方法论,只是当下很多互联网产品的一种形态表现而已。不过,当“互联网+“作为行动计划成为国家战略,也就同时意味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已经是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的重要一环。因此如何在财政中更好的使用互联网+非常重要。

关键词:互联网+;财政;税收;监管

什么是互联网+?现在很多人的共识是,所谓的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平台上加上一个传统行业,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然后助飞传统行业。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因此,在财政中更好的使用互联网+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下是目前互联网时代下财政工作的变化和思考。

一、税收征管新常态

互联网时代,信息管税已经成为现代税收征管的新常态。大数据带来的信息网络化,将有利促进税收公平,其公平原则体现为应收尽收,以尽可能减少偷逃税的可能性。数据时代税收治理的核心是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能力。以前台为主的税收征管模式也将转向以后台为主,聚焦于税源信息、纳税人行为管理,税收治理中的不确定性由此可大大降低。大数据可以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和水平,甚至可以说,是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契机,这需要前瞻性介入,早作好理论和实践准备。可以学习美国税务局的管理模式,通过互联网为大数据下的每位纳税人提供专属定制服务。

二、调整支出结构

近几年,随着财政支出不断向民生倾斜,同时由于财政收支矛盾越来越尖锐,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转变财政支持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合理优化支出结构、创新财政资金对于互联网行业的支持方式成为了各地财政部门努力的方向。

深圳开展了互联网产业的扶持计划,采用贷款贴息的资助方式,即单个项目的资助总额为产业主管部门核定贷款利息总额的70%,贷款利率按照实际发生的利率计算,贴息年限最长不超过三年。

除此之外,深圳还引入了股权投资等更趋市场化的帮扶手段,将财政资金按照与合作股权投资机构投资金额1:1的比例对项目申报单位进行资助。其中单个项目财政资助资金的50%作为股权投资,50%作为直接补贴。并规定财政资金股权投资金额不高于项目总投资的20%,投资金额最高为1500万元。而财政直接补贴资金依据现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直接补贴资金只可用于所申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在深圳,近几年各地财政更倾向通过股权投资、产业引导基金等市场化手段,加大对“互联网+”产业的财政資金支持力度,同时辅以税收、信贷、利息优惠政策,并根据对互联网企业和对产业园、孵化器等载体的不同有针对性的支持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等项目,以培育产业发展新引擎。

三、提高财政监督力度

财政监督是财政信息系统发展到当前阶段的重要产物,在我国财政管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财政监督是财政部门或者审计部门对政府财政资金收支情况以及财政活动的监督,使我国财政向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财政监督也是审计部门对我国各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有效防止其不规范及违规行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这势必也会对财政监督体系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不乏面临着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有利于财政部门在人力资本上的投入。一方面,“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财政信息新技术会使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财政监督管理机构高效地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人机合一”,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财政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新兴信息技术的支撑,财政监督的大部分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在工作人员数量方面也可以有所减少,有利于节约财政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可以预测,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日益成熟,财政监督这项工作将会越来越多地依靠信息技术,从而减少人力资本的投入,降低人为主观因素对财政监督工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财政监督的效率,并降低成本。

此外,有利于财政监督意识的加强。在“互联网+”时代,财政大数据一旦建立,便可将经济社会生活置于全天候的财政监督之下,使得经济社会生活可检测,增强财政信息的可得性,广大民众也可对此进行一定程度的查阅并实现社会公众的财政监督,如此便可大大提高社会大众的财政监督意识。民众的财政意识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被无形加强后,将会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要求政府公开其财政数据,使我国财政变得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打造“阳光财政”。

参考文献

[1]曾笑,“互联网+”时代财政监督体系的构建[J]财政监督,2016,(21):42-46.

[2]周辉,张华伦.让“互联网+”为地方人大财政预算监督插上翅膀——“互联网+”下地方人大财政预算监督机制的构建研究[J]时代主人,2016,(10):33-35.

[3]郭京裕,刘兆峰. 借助“互联网+”强化财政监督的思考[J]当代农村财经,2016,(05):48-49.

作者简介:郭茹(1995—),女,汉族,河南,硕士,云南财经大学,财政学。

马亚楠(1992—),女,汉族,山西,云南财经大学,财政学。

猜你喜欢
税收财政监管
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税收(二)
2016年四川省财政补助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三)
税收(四)
税收(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责任的优化
读懂现代财政
被遗忘的真实
监管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