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是高校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的基本理论,具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初步具备组织施工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人员必备的,因此高校将这门课程定位为建筑工程管理和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必修课程。笔者从事多年的本课程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不断观察和思索,发现一些问题,推陈出新,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的支撑
学生从高中进大学,是从基础知识到专业课程学习的转变。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模式是中小学加强应试教育,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十年寒窗苦读,缺乏社会锻炼。大部分学生从高中到大学之间没有进入社会锻炼,更不要说进入工程施工现场锻炼。因此学生缺乏对工程实践的认识是普遍现象。而学生要学好《建筑工程施工组织》需要有对工程实践的认知。例如学生对一般施工的工序不了解,又如何能合理组织各个工序的施工呢?
(二)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支撑
学生在学习《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之前没有学好相关紧前课程,比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装饰与装修》、《工程造价》等相关课程,导致在学习本课程时,不能理解相应的知识点。例如在编制工程施工方案时,很多同学不会编制涉及到施工技术的施工方案。也有些同学没有学好工程造价,在进行工程量划分的时候,不能正确计算工程量,也就谈不上根据工程量合理划分施工段或者施工过程了。
(三)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积极性,有些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有些学生是因为没有基础知识或者基本能力,而不能理解课程内容,也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老师逼着学,“听”老师讲的习惯,而不擅长自己动手。
(四)教学课本偏于理论,与建筑科技发展不匹配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本往往从理论、概念程序上讲述,内容比较枯燥,而建筑业的科技发展水平日新月异,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讲课者和听课者对“四新技术”的感知和理解远远不够,因此老师觉得讲课累,学生听着没兴趣。
二、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改革
(一)针对学生缺乏工程实践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解决,笔者尝试之后有很好的成效
1.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笔者主要采用两个途径加以解决。首先,带领学生进入工地观摩工程施工现场。在讲对应的章节之前带领学生进入工程现场,在施工现场讲授正在实施中的项目的工序及相关施工技术。学生经过工程现场的观摩,能很好理解相关知识。例如在讲到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图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工地现场,如果有条件,最好能够参观一些管理比较好的,获奖的工地,在参观的时候结合施工现场布置的原则、以及相关的规范进行讲解。其次,制作工程施工的视频。在现场观摩教学虽然可以使得学生了解施工现场,但由于工程实施的时效性,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参与工程整个实施过程。有效地制作工程实施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以节省观摩的时间,把握工程的整体施工过程,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2.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知识,强化学生能力训练。在学习《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之前需要前序课程的知识基础支撑,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的衔接。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造价》、《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课程安排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之前学习。并且应设立考核体系,经过前序课程考核合格之后才能进行该课程学习。
3.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当前国家政策也要求改变高校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能力锻炼。笔者思考之后从两个途径解决。第一,对理论课进行改革,要强化以学生为主导的改革理念,通过引入具体的工程案例,老师提示组织施工的注意事项,由学生组织施工,老師加以指引和纠正。第二,设置实训课程。在经过理论课学习结束之后,学生已有一定组织施工的理论基础上,由学生自己编织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各个学生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不足,由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4.教师教学要基于课本,高于课本。鉴于目前教材编制偏理论,并落后于当前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状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来教学。可以运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一方面克服了教材的枯燥,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最新技术。例如:被称为“没有文字的施工组织设计”。
三、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景分析
在经过以上教学改革之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施工组织能力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改革是不断提升的过程,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教学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在改革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阻碍,需要克服阻碍,找到解决方法,逐步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南通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