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机器人:硬件的创业没有捷径

2019-06-11 07:50熊安迪
机器人产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商用落地机器人

熊安迪

从0到1,从“无”到“有”,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高仙机器人这家做商用服务机器人整机和解决方案的公司来说更是如此。硬件创业比互联网创业更加困难,但是高仙的创始人团队表示他们未曾想过放弃,而是选择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磨合。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盛夏的周末中午,你准备出门和朋友逛个商场、吃个饭,休闲娱乐一番。当你开车行驶在路上时,发现经过的洒水环卫车是无人驾驶的。当你到达商场,先去停车时,发现停车场中不再有清洁工和巡逻保安,而是由机器人在完成清洁和巡逻的工作。当你进入商场时,也能看到清洁机器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工作着。

而这,就是从事商用服务机器人的上海高仙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想要实现并正在逐步实践的场景。

高仙机器人公司所对应的英文是Gaussian Robotics。每一個对理工学科略知一二的人应该都不会对Gauss law(高斯定理)、Gaussian distribution(高斯分布)这些名词感到陌生。以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高斯(Gauss)为源头给公司命名,再以听起来带有一丝灵动和文艺气息的音译“高仙”作为中文名,可以说是高仙创始人兼CEO程昊天对于科技的某一种浪漫理想。

程昊天硕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在2009年完成学业之后,他回到上海,正巧赶上了上海世博会的组织筹备期,于是便加入了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在此期间,他主导了“海宝机器人”项目的整体立项、技术方案全面规划及实施、机器人全系列演出与展示计划制定。做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念头在这个时候就在他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发现机会 顺势而为

程昊天是最早从事机器人运动交互技术研究和应用场景落地探索的技术专家之一,也是最早从事人工智能机器人创业的实践者之一。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总是会面对不小的困难。

在程昊天刚刚进入机器人领域进行尝试的时候,机器人领域主要还是以工业机器人为主。而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外国人手里,其市场整体也比较稳定。中国的新兴创业者在其中并没有太多机会去施展拳脚。

幸运的是,当时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技术有了一定的积累,为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落地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基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程昊天看到了趋势和机会。“从产业方向上看,机器人产业是大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在宏观政策上也给予大力支持,因此这个领域蕴藏着大量的商业机会,是一个足够大的‘池子。”他说。

于是他顺势而为,经过近一年的准备,于2013年创立了高仙,瞄准服务机器人制造商这片蓝海,从人工智能移动技术的角度切入,专注于商用服务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2018年,高仙完成了A轮千万美元级融资,其商用服务机器人产品线也完成了第五轮迭代。在五年多的时间里,高仙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从0到1 构建产业链

在高仙初创时期,智能机器人的产业链中并没有很齐全的上下游配套。产品的零部件只有工业级和消费级这两种并不合适商用服务机器人的选择,像高仙这样的智能硬件型创业公司在早期非常艰苦。“现在人们可能会认为创业圈子里的合作伙伴资源比较丰富。但在2012年、2013年时,整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尤其是在上游核心部件方面,是非常稀缺的。”高仙的市场总经理叶霞这样说道。

想要生产机器人,国内当时却没有专门可以应用在这类机器人上的电机、驱动器、屏幕等部件。而外企大公司也基本不会对刚刚起步的小公司投去太多理睬的目光。作为这个行业方向中较早的创业者,高仙要将商用服务机器人定制化的硬件做起来,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与合作伙伴一起,一点一滴地从0到1去解决。

“后来的加入者幸福多了,至少已经具备了上游的部分,能够找到合作伙伴来帮你完成这些东西。”叶霞感慨道,“我们也很感谢当时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上游合作伙伴。他们能够一轮一轮地去更新自己的产品,同我们慢慢磨合产品的落地和迭代。智能硬件的创业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没有办法,就是要踩很多坑,付出很多代价。”

随着发展,越来越多的上下游厂商开始提供针对商用服务机器人的零部件和其他产品。现在,传感器和零部件的供应商往往都会先找到高仙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咨询传感器需要如何改进,以更好地满足机器人的需求。同时,反过来,高仙在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也会根据应用场景、价位等因素为下游客户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

从清洁做起 从海外做起

高仙的总部位于上海,并在北京、深圳、新加坡设有办事处。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这个海外市场不是高仙在业务相对成熟之后扩展的,而是高仙在初创时期就开始探索的。2014年,高仙推出第一代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系统。其第一款商用清洁机器人也在同年问世。而2015年高仙的商用清洁机器人就在新加坡圣淘沙落地了。

由于当时国外人力成本较国内要高,对于商用清洁机器人的诉求比国内要强烈很多。新加坡当时正是如此,“以机器人替代人”的需求非常大。同时,清洁又是一个具有较高可复制性和环境适应性的服务机器人功能,能够进行跨行业、跨场景的应用。因此,这一款产品问世之后,在新加坡与客户的第一轮商谈时就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直到现在,高仙在整个市场层面落地的终端产品和业务形态依然围绕着商用清洁这一条线,然后从中扩展、延伸出新的场景和业务功能。当清洁功能在大面积的公共场地,比如工业物流场景以及医院、酒店这种商用场景落地的时候,他们渐渐发现在这些场景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通用功能,比如简单、重复性的安防巡检。以停车场的清洁为例,他们希望机器人在清扫停车场时能够顺便查看是否存在车辆违停、车位占用等情况。

高仙将其在自己产品中所应用的核心技术命名为“机器人全场景移动”。随着行业的发展,机器人产品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全场景移动”就是指,机器人移动能够通用地适应并解决室内、室外、上下楼等一系列各式各样的场景,而不是仅局限于特定的小场景。

在机器人自主移动方面,主要涉及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四个基本部分。其中,SLAM是高仙机器人“全场景移动”一直主攻的技术方向。SLAM是一种机器人运动交互技术,距今已有 30 余年的歷史。在机器人定位导航领域,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生成环境地图。基于生成的地图,机器人可执行路径规划、自主探索、导航等任务。

高仙在这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背景。程昊天表示:“公司基于核心技术制定了三条发展路线。第一条线是主打商业清洁机器人的自主品牌,我们对室内场景和室外场景都已经有项目落地了;第二条线是安防场景,我们会提供安防相关的整套解决方案;第三条线是当下比较火热的楼宇配送领域,先从酒店场景做起。”此外,以无人驾驶环卫车为代表的低速无人驾驶车辆也在高仙的发展规划之中。

产能不足是最大挑战

目前,对于高仙而言,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产能。研发周期长和产能不足是硬件型科技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特斯拉在多年间都无法完全解决,高仙自然也是如此。因为一旦涉及硬件,就会同时涉及包括生产、测试等环节在内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而使这个体系运转起来是很困难的。

不过,高仙依然在努力想办法去提升产能并逐步实现量产。

坐落于上海浦东新区软件园使得高仙机器人公司具备一定的地理区位优势——在长三角地区,政府对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应用落地非常支持,当地的供应链资源也相对而言比较充足。在这个基础上,高仙在2018年已筹备在张家港建设一个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并预计于今年4月投入使用。

在生产基地中,算法和系统需要非常稳定,才能去开模,然后上产线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因此,在生产基地建成和真正实现运转之间还存在着量产前的“阵痛期”。而高仙就处于这个阶段。叶霞感慨道:“从2018年底到现在,高仙正在经历一段非常难熬的时期。”由于产能不足,客户在没有对产品“眼见为实”的情况下基本不可能进行签单,很多原定的签单被迫推后,高仙的收益得不到保证。

但是叶霞说:“对于很多智能硬件创业公司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到了‘阵痛期标志着公司已经走过了最早期、最原始的创业积累,开始进入到第二个上升阶段。而在这个上升的过程中,‘阵痛是无法避免的。”她相信,从今年四五月起,高仙的产能不足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

猜你喜欢
商用落地机器人
商用渠道的“配置换代”一般比家用领域晚三个月到半年
我国今年有望实现5G预商用 2020年实现全面商用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午后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难忘落地大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