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近几年针对医疗建筑和医疗设施的改造、增建进行了大力投资,为广大百姓创造良好的就医条件、提高百姓健康水准。目前在医疗建筑设计中提出了以病人为主的主题思想,不仅要提高医疗水平和先进医疗设备,而且要注重病人在就医过程中心理视觉感受所需的良好空间环境。本项目在设计构思中,注重了病人在医生诊断前的等待空间、内容和病人住院康复的后期活动空间内容,结合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充分利用海南岛的海洋性气候多风带来的清新空气和充足的阳光,在空间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些有利因素,有机结合室内和室外空间的互补渗透,创造安静舒适的空间。
【关键词】以病人为主;室内空间;室外空间
1、项目概述
海南省肿瘤医院在海口市秀英区长流起步片区,基地地块由四条市政道路围合而成,医院总用地面积10万平凡米,一期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主要由一幢医院主楼:地下一层、地上十层,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集门急诊医技、病房的主要医疗功能用房,另外配套的行政办公、营养食堂、能源保障系统、地下停车库。一幢倒班宿舍-康复病房: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集医护人员的宿舍、职工食堂,康复病人的病房单元和康复运动用房,以及医院所需的配套辅导用房,组成一个具备医院开展正常业务营运的完整系统,待医院营运若干年后,由于病人的增加,特别是后期康复病人会迅速增加,则建设二期工程,一幢康复中心,集医技病房功能用房,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医院总建筑面积达到23.5万平方米。
海南省肿瘤医院的医疗特色是以肿瘤病人为主的专科医院,配制了大量肿瘤诊断检查用房,和多台大型放疗设备,净化手术部以及病房,一期床位数800床,二期床位数400床,总床位数达1200床。
2、室外总体空间构成
首先是思考室外总体构成的主要因素,对于病人的室外空间要求是具有良好的空气流动性,不断的新鲜空气灌入,建筑物的位置布置不能影响空气在各建筑物之间的互相流动,避免出现室外空间的闭塞,如何去有效控制室外的噪声和空气污染,多层次的绿化布置以及建筑小品的有机结合,创造具有生命的室外场地,交通、出入口、绿化场地、建筑物要有机结合,在自然中相生相容,混为一体。
2.1 本项目总体空间构成为:场地布局、建筑布局、交通布局、人文景观
2.1.1 场地布局
医院主楼布置在用地东北侧,倒班宿舍康复楼布置在西南侧,二期康复中心布置在西北侧,留出东南侧作为整个医院的大块集中绿地,面积达1.1万平方米。
在用地东西向(西侧)留出50米左右宽敞开口(建筑物之间),布置贯通东西的室外绿化场地及机动车道,南北向(北侧)留出40米左右宽敞开口,(建筑物之间)布置贯通南北的绿化场地及机动车道,形成一个十字型的东西南北四通八达的流动室外空间,绿化场地东西长达170米,南北平均宽65米,以及东南处的集中绿化,组成室外活动场地,提供给病人具有良好空气流动性清新的空气,人均室外场地面积高、绿化植被多而丰实,室外休息康复运动的室外场地,建筑密度24.1%,远低于30%,绿化率37%,高于30%。另外海南省是多风多雨的气候,使室外空气灰尘降低,空气新鲜。有效控制室外噪声对病人的影响,病人如果在相对比较密集的空间中活动,则自身会产生较高的自发噪声,降低建筑所占的用地密度,增加室外空间的容量,降低人员所占室外场地密度,则能有效地降低人员自身的噪声。
2.1.2 建筑布局
目前的医疗建筑大多数采用集中式医疗建筑群的形式,整个医疗诊断检查、病区治疗,均在一个相同的室内空间中完成,避免了病人在室外路线行走及风雨天的不便,同时可缩短病人的行走距离。
各单体建筑设计也必须总体设计思相呼应,具有开敞式的空间,空气流动性、室外空间与建筑物之间的相互流动性,以及控制建筑设备对病人活动的噪声控制。
医院主楼是一种集病房、门急诊、医技集中医疗功能的主体建筑,本次设计在建筑布局构思摆脱了早前医疗建筑采用王字型的布置方式,以模向布置医疗用房,以纵向为水平主交通连接各功能科室的形式,本项目医院主楼,由一个直线接弧线形的高层病房楼,而门急诊、医技、行政后勤,以三个相对独立的单体建筑分别与高层病房楼纵向相接,作为高层的裙房,并且病房楼五层以下均设为门急诊、医技、行政后勤相关内容,五层以上才是标准病房护理单元,病房楼五层以下以横向为主要交通线分别与三个裙房的纵向交通相接,裙房分成三个,可避免了由于裙房体量过大,而与室外空间相接触面太少的不利因素,同时减少病人就诊路线的距离,在病房按东西两端下面五层取消楼板及外墙作为架空层处理,宽度分别为15米和20米,高度有20米,交通核落地保持了垂直交通使用,在病房楼的中部4-5层处抽空外墙,形成一个宽40米高6米的空中架空层,使病房楼230米超长的建筑物在中下部具有纵向的流动空间,可形成纵向气流层,与总体设计思想、流动空间相呼应,并使建筑物在视觉上具有水平的舒展感和向上的漂浮感,建筑与室外空间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消除大体量建筑物的笨重感和闭塞感。
三个裙房的外形采用自由弧线形,其中二个裙房中间采用一个杯字型的室外空间与病房楼相接,另一个体量较小的裙房相对独立与病房楼相接,自由弧线型的建筑体形,给人一种柔和和轻盈的感觉,符合病人的视觉感,裙房分成三个,可尽量增加室外接触面的长度,有利于室内空间的通风采光,同时可以布置室外的绿化场地向建筑群内部延伸,室内外空间的有机结合,相生相容,体现了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生长,自然环境养育了建筑。
倒班宿舍—康复楼的设计构成,由于宿舍和康复病房的功能需求,建筑物按长向连续设置房间,长度达到188米,属超长建筑物,需要從体型和空间上注重处理,体型长向采用直线与弧线段相接的手法来减少超长的感觉,同时,视觉上体型变得柔和丰实,空间上把一幢楼变成二幢楼,中间底层用连廊相接,上部腾出24M宽的开敞空间,再在倒班宿舍中间部位底层设置6米宽4.8米高架空过街廊,让季风从南北向二处进入东西向40米宽的中央绿带场地,建筑空间和室外空间相互穿插,相辅相成,符合总体构思要求。
2.1.3 交通布局
医院基地外边四周均为市政道路,为减少市政道路上的车辆行驶对医院的影响,总体布置中,建筑物全部避开沿市政道路的布置,与市政道路间距均达30米以上,特别是医院主楼离北侧市政道路到达50多米,同时在基地范围的外侧设置1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以种植乔木树为主,灌木为辅,草坪植被的方式,形成了医院基地的树林围墙,有效地降低外部噪声的影响,以及道路扬尘的进入。
医院内交通噪声的控制主要交通道路沿着基地外围设置环通的机动车道路,停车分为地上和地下二部分。医院主楼和倒班宿舍康复楼均没有地下停车库,车库的出入口均设置在靠外围道路相接处,远离建筑物及病人室外活动的场地,通过一段地下通道进入地下停车库。地面停车场地大部分设在外围道路的外侧与病人活动区间距较大,医护人员的车辆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库,人员下车后从垂直电梯直接到达上部各自楼层的工作岗位,病人及家属在医院主楼,入口处设有30多米长的下车区,人员直接进入主楼大厅,车辆驶入外围的地面停车场。设计中尽量多布置地下停车数量,减少地面停车数量,使医院的路面交通路线便捷,车辆的流量少,可有效控制对病人活动的噪声影响和空气污染的影响,医院的总停车量为1550辆,其中地下停车达1085辆,地面停车465辆,地下停车占到70%,有效减少地面的占地面积,增加了绿化面积。
3、单体内部空间设计
首先内部空间设计需要满足病人的整个就医过程的需求以及每个过程中的各自特殊需求。
医院主楼是集整个医疗功能的建筑物,病人首先是挂号、一次候诊、二次候诊、诊断、交费、取藥,一个最基本的过程。复杂的增加、检验功能检查,再诊断,再收费,再取药等。根据肿瘤病人的特点,大部分人需要住院治疗、放射治疗和康复治疗。
经分析、挂号、收费、药房处的人流较多,往返频繁,也是最易产生噪声和拥挤的场所,本项目在建筑主入口处设置了一个400多平方米的进口大厅,挂号、咨询与收费药房,分别设置在大厅的左右两边,进口大厅的对面采用全玻璃的透明围护结构,改变以往入口大厅对面为背景墙或者是布置功能科室通道的形式,从北入口可对视南面的室外景观,南面室外设置一个向外扩展的杯子型绿化建筑小品的场地,并与东西向主绿化带相通,南北光线相通,使整个大厅通秀明亮,给病人一个舒畅的感觉,同时南北两侧设布开启的门窗,使室外空气可以对流,及时补充新鲜空气,大厅的中部设一个二层高的中庭,避免了由于大厅面积过大而层高不够的压抑感。超大面积的大厅可降低人员的密度,可使噪声向外散发,减少回音降低噪声的又一措施。
在大厅的不远处东西二侧,各布置了8台垂直电梯(共计16台),使病人可从大厅迅速进入各个功能科室所在的楼层面,路径短而便捷,使大厅人员不会滞留,减少拥挤现象。
各功能科室的布置需根据各功能特点来确定,把大面积大空间的功能用房,如:中心检验科、净化手术部、中心供应、放射科等无法采光的特殊性,集中布置在左侧的裙房楼,而把各个小面积房间各科诊室,需要采光的特殊性,集中布置在中间裙房楼,并在大进深的裙房中设置了三个横向内天井,并且在底层设置一个6米宽过街楼形式通道与室外相接,改变了以往内天井四面围合只与天空相通的相对封闭空间,有利于室外空气进入内天井与天空的对流效应,使内天井具有更好的室内环境作用。使整个诊室在大进深建筑中也有良好采光通风的房间,保证了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就医环境。
营养食堂和行政管理,设在一个较小的右侧裙房楼,从运输角度上考虑,营养食堂靠近病房楼,路线较近,避免了室外的运输不利因素。
行政管理部门相对较独立,一般与病人直接接触较少,但与病人也有一定的关联事项,且与 医护人员关联密切,所以营养食堂和行政管理也设在医院主楼建筑裙内,故设在略偏离中心的右下角裙房内。
病人的候诊空间设计极为重要,主要由集中候诊(整个功能科区域候诊俗称一次候诊)和分散候诊(在各个诊室前等候,俗称二次候诊)。从等待时间上来分析,病人诊断时间一般为5-10分钟,二次候诊时间即为5-10分钟,而一次候诊主要是设在功能科的外部,一般所需等待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且人员较多,所以一次候诊的空间位置针对环境要求较高,本项目一次候诊的位置设在二个裙房杯型廊处且与病房楼中间空间相接,廊宽为6米,外侧为落地玻璃窗,候诊廊外再设敞开外廊,整个一次候诊空间面积足够大,人员密度低,空间明亮通透,宽敞舒适,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环境,环境噪声小,在候诊区设置敞外廊,也是本项目的一个特点,可供病人和家属,由于在室内候诊时间过长,而可就近到室外空间呼吸新鲜空气,走动一下,可以减少等待时间过长而带来的烦躁心,得以放松心情,特别是家属较为要求这样的空间。根据各功能科室的位置,一次候诊区域分段设置,内侧与各功能科室内走道相连接,关系紧密。
结语:
设计必须要有精心的构思,层层的分析,反复的推论,全面的衡量。医院设计不仅要注重医疗设施和医疗工艺流线的先进性、合理性,更注重病人的诊断、治疗、康复整个过程中空间环境设计,特别是病人诊断前所占用大量时间过程和住院康复期所占用大量时间过程。这些过程中所使用的空间环境,需要精心设计,要创造良好的室内通风采光条件,室外空间要结合地理气候和自然条件,精心布置丰实多彩,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活动场地。室内和室外空间有机结合,增设过渡空间。
经过医院一段时间的营运后,医院所反馈的信息,此部分的空间设计是合理的、比较超前成功的,解决了岛内肿瘤病人从前需要离岛就诊康复的不便状况。
作者简介:
钱国安,上海市卫生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