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君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框架结构施工设计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技术中,具有一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满足了大型工业建筑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同行引用的设计框架的构造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建设项目的框架包括混凝土,钢材和其他建筑材料,因此承载能力非常高,抗水平作用力也十分高,由于有这些卓越的建筑优势,建筑项目的稳定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高品质保证,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中框架结构施工的特点,问题和解决方案。
1、框架结构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1柱钢筋绑扎
在道路上架设钢筋混凝土时,确保模板和模板处于45°,并将钢筋的角度保持在与模板成直角的中间位置,接头在四个角相互交的固定,注意钢筋和纵向杆的稳固性,并在安装钢筋时将绑扣设为八字形。
1.2梁钢筋绑扎
首先,应确定梁侧模板上的箍筋之间的距离,以准确箍筋的定位,然后在主支撑开始,穿钢棒和在主梁下部的弯曲钢筋,插入在主次梁的垂直肋箍筋,附接支架和所述螺柱按照操作要求和再扎肋,框架梁上部的纵向加强件必需穿过中间点,下部的穿透长度必需符合计时码表的要求,重叠处的箍筋钩应在梁中偏移,在主次梁中,应填充间隔物以确保保护层的厚度,如果力杆是双排,则可以在两层钢筋之间使用短钢筋,钢筋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1.3板的钢筋网绑扎
两排钢筋的交叉点应固定在每个点上,为了确保交叉口的强度,可以采用交互式绑扎方法,并应注意钢的位移动问题,对于双向主肋的加强网,必需设定所有钢筋的位置,对于双层钢网,应注意在绑扎过程中,相邻绑扎点的线扭结应具有八面体形状,以避免网的变形。应该注意顶部负筋,以防被踩下,特别是雨篷,阳台和其它支腿板,负筋的位置应严格控制,以避免成型后破损。这里要考虑的问题是:有必要确定初级和次级梁和板的切割状态。主支撑结构的加强是向下的,第二支撑结构的加强是居中的,并且板结构的加强处于上部位置。如果需要垫条和环形杆,请调整底部位置并将主梁的横梁位置向上移动。当在节点位置上的加强杆材料的配置密度大时,必需采取确保主肋之间的最佳距离,确保材料从梁的上表面,以促进随后的混凝土结构的浇筑。
2、框架结构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定位标高施工
在定位标高的在施工过程中,主要使用经纬仪和水平仪。根据设计标准,定义水平轴和垂直轴,并精确测量高度,实际工作流程应确保工作全面,系统和严谨,同時谨慎记录,然后仔细检查并严格审查。安装模板时,应有效控制垂直度,在接头处,填充过程应使用水泥砂浆进行,以确保没有污泥溢出,最后,应特别注意边缘的平直度,以确保正确对齐。
2.2基础模板安装
按照施工要求每天根据设计要求测量水平基准,使用平面标尺确定每条边线的参数,然后将标记放置在适当的位置,这将为后续基础模板安装工作提供保障,模板安装更具有稳定性,增加模板的强度使原件的承载能力加大。
2.3支撑体系施工
在支撑体系的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浇注重量,以有效控制振动强度,确保良好的坚固性。同时,模板操作也应便于拆卸。在另一个层面上,支撑系统应该具有更大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整个支撑系统,支柱是关键应力部件,选择合适的钢管材料以确保安装垂直度符合要求。脚手架在整个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水平连接中,经常使用三角形结构的剪刀支柱,并且发挥其稳定的作用,增加垫板的摩擦力。此外,模板防漏操作应按规定有序进行,以确保安装质量。
2.4模板的拆除
在拆除模板的时严格按照标准拆迁工作流程进行工作是必要的。在正常情况下,首先移除后续的载体部件,然后移除第一载体部件。拆下较小的部件,然后卸下负载较大的部件。首先拆下整体支撑部分,然后拆除方形木制模板部分。可在浇注后至少10小时将框架柱从侧模移除,并且塑料膜用于完全覆盖包装以获得保湿效果。现浇混凝土板和框架梁的拆除易受外部的影响。因此,应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将其除去,并且应严格控制拆除工作的进度,以防止在模板材料的有效转化中过早脱模。
3、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施工技术要点
如果框架梁的实际高度超过50厘米,应严格控制涂层方法,严格控制每层的厚度,不应超过30厘米。在中国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材料中,水灰的成分很多。为了确保结构稳定性,需要进行二次振动并按压2至3次。首先,在浇注混凝土并用木棒粗略地压平之后,通过振动器等使板和载体振动,然后使力变平。当表面水分消失时,开始第二次振动,进行整平,并进行第一次挤压操作。第二次挤压以约半小时的间隔进行。强度高于第一次压缩,然后开始初始冷凝状态。当施加第三次振荡时,操作力度需在二次的基础上增加,消除间隙和空隙,然后用塑料膜将抹平后的混凝土覆盖。此外,节点是建筑技术的具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节点时,必需严格控制参数和其他信息以确保节点的强度。根据框架结构的方法,需要分别铸造梁和柱。由于接头核心区域中的混凝土量相对较小,因此难以与背板分离,并且背板和接头的混凝土结构在大多数结构中是常见的。柱与梁的交叉处预留了施工缝,不符合设计要求,存在潜在的质量危险。为了保证连接部分进一步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的施工质量,在核心区需合理应用混凝土技术,必需严格控制并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材料,并将其传送到工作点的振动操作。其次,严格按照标准的工作方法摇动混凝土材料,并保留所需的阈值。最后,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将混凝土泵送到混凝土地板上,避免冷接缝,满足设计要求。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变化,对建设项目的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框架结构直接决定了整个建设项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有必要严格把握技术的合理应用。但是,对于我国建筑结构的实际建设,技术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在这方面,建设部门必需加强实践,做好技术创新和现代化工作,促进中国建筑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丙章.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7):88-89.
[2]温建伟.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5):192.
[3]廖旭杰,蒋胜晖.分析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J].南方农机,2018,49(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