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位妈妈给我留言说:“我真的很后悔,那一次因为自己生气了,将吵闹不听话的四岁儿子关在了门外。那一次之后,孩子就变了,之前能够独立睡觉,现在变得不敢自己一个人睡了,变得比以前更加黏自己了。每次看到他那生怕被抛弃一样的眼神,我就后悔万分,请问有什么办法帮孩子找回安全感?”
现在很多人都在强调安全感,不光是孩子,成年人也需要有安全感。
但是,安全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安全感对每个人来说,应该都不一样。
对我来说,我觉得就是小时候一个人在黄昏摆着小椅子坐在门口等爸妈回家,哪怕有人说你爸妈不回来了,我还是坚信他们一定会回来的感觉。
是家里没电,也能在漆黑的房子里走动,知道自己伸出手就能摸到房门,伸一下手就能摸到开关的感觉。
是成年后,哪怕和另一半暂时分开,也能内心平静,全力投入当下的工作和生活当中的那种信任的感觉。
其实安全感就是生命的底色,它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存在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拥有基本的安全感后,才可能放松下来,更多地体验到轻松、愉悦、自在、欢乐等美好情绪。
否则人们会挣扎在恐惧当中,耗费巨大的能量去寻求安全感,很难有精力和心情真正地享受生命。
2
人的安全感从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已经开始建立,年龄越小时,安全感的状态越重要,对人一生的影响也越大。
而孩子的安全感最重要的来源就是身边的父母。
在我们出生的那个原生家庭里的一切经历,决定这种安全感的建立或毁灭。
婴儿期建立安全感,将影响孩子一生。
研究“依恋”的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在婴儿期没有建立强烈和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孩子,一生中都将缺乏和他人建立深入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虽然这样的论断看上去有些绝对,但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在婴儿时期与父母建立良好依恋关系的孩子,到3岁半时社交能力比未曾建立良好依恋关系的同龄儿童更为活跃,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追随,更富有同情心。
在0-3岁,特别是刚出生的那一年的母婴关系,这种最初的生命感受和体验,对孩子安全感的形成至关重要。
甚至可以说一个人的社交能力源于生命早期母亲对他的呵护,换句话说,就是母婴关系其实决定了婴儿日后的社会关系。
而在3-6岁,孩子的安全感通过一些社交活动体现出来。我们会发现一个安全感基础奠基良好的孩子,他的内在才有力量,他才能顺利地从母亲那里走出来,然后走向周围,走向世界。
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给大家下面几条建议,能够给您一些好的借鉴和启示。
3
永远不要让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
很多父母,喜欢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有些还不只是说说,还真的把孩子丢大街上,一个人走了,然后让孩子在人群中大叫。
还有些把孩子推到屋子外边,大门紧闭,用抛弃来威胁孩子。
很多时候,父母的态度对孩子而言是生死攸关的大事,特别是被抛弃。这是没有哪个孩子能够接受的,因为造物主将孩子塑造成小小的模样,可爱而柔弱,送到我们的手中,是需要我们好好去爱的。他们的内心也需要这样的关爱。
所以永远不要以抛弃、不理睬来威胁孩子。
不管什么情况,都要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父母是永远不会抛弃他的,哪怕是要长时间的离开,要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心与你永远连着,孩子就能建立起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感了。
你的累和委屈,千万不要发泄在孩子的身上。父母对自己的情绪处理不当,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的。
因为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发过火,包括鱼爸自己,也曾跟儿子发过火。每次我们反观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发火的样子真的好恐怖。卢梭形容父母发火的状态是“生病了”,说的还真对,这是一种病态,至少是情绪管理上的一种病态,得治。
看到父母发火,孩子的本能是害怕,然后会觉得自责和内疚,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好,爸妈会不会不爱我了。
有些懂事而敏感的孩子受到的伤害会更大,他们的内心会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没用,总是让父母生气。父母的情绪总是变化无常,那么孩子可能会变得小心翼翼,做什么事都缩手缩脚,因为他时刻担心自己做错了,于是变得自卑。
不管如何,都不要把自己的辛苦和委屈发泄到孩子身上,因为在宽松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才更容易懂得感恩,他的天真给你带来的快乐会抚平你作为成人的辛酸。
学会温柔的拒绝,而不是蛮横的控制。
有很多妈妈提到一个问题:自己的孩子只要去超市,盯上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那就必须买。否则哭闹,躺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周边的人还以为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自己答应他吧,不是觉得浪费钱,是觉得怕放纵他;但是拒绝他吧,又怕伤害他的安全感,怎么办呢?
看上去这个问题还真棘手,至少在当时已经是很难办了。在孩子去超市之前好办,在孩子躺地上哭闹之前也好办。
而当情形陷入失控是最糟糕的局面。
如果平时父母能够让孩子明白一个原则:即使哭闹也是无法满足他那些不正当需求的!
孩子在刚开始使用哭声表达需求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大人怕自己哭,只要一哭,要什么有什么。他們会觉得能够用哭声控制周边的一切。
其实在最初的时候,小小鱼也用过这样的方法来试图控制我。
有一次在超市,他也曾因为我没有给他买那个他看中的电子游戏机而哭闹,一个两岁多的孩子要一个10多岁孩子玩的掌上游戏机,那是不正当的需求,肯定是不能满足的。
于是我用了温柔的拒绝方法。
面对哭闹的他,我让他先哭了一阵,表达一下他的不满和委屈。
然后我过去蹲下来,告诉他,爸爸也喜欢这个游戏机,但是这个游戏机是读小学的孩子才能玩的,小宝宝不能玩。如果你真的喜欢,等你长大一点,爸爸送你一个也是可以的。
这个时候他会变得平静很多,因为父母的理解会让孩子愿意接纳你的意见。
然后,我会轻轻地抱起他,去下一个购物区。我告诉自己不能发脾气。
当我们温柔而又坚定地执行规则时,孩子就会知道必须这样做了,不再纠缠。这种方式不会对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造成负面影响。
而我们这样的温柔拒绝,远比当时打孩子一顿,或者将孩子丢那儿,自己一个人走掉来威胁孩子要好的多。
自己不会火气冲天而教育无效,孩子也不会遭受心灵的被折磨而失去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