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永贵
近年来我国铁路发展迅速,在预算管理方面体系制度均在不断完善,更是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及提高经营综合效益的关键措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进一步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务必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达到最佳管理效果。
全面预算管理囊括了企业经营全过程,可以说是针对企业未来一段时期经营活动以及财务活动给出的整体预算计划,对于企业发展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以铁路基层站段为对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人员能力不足、预算与业务联系不紧密、缺乏考核制度支持以及执行力度较低等多个方面。在实际管理中还需要综合多方因素,制定科學可行的管理计划,将各项决策落实到位,从整体上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一、铁路基层站段全面预算管理难点
(一)业财融合度低
就铁路基层站段预算管理现状来看,业财融合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即下达财务预算以后,业务科室将其划分到各个车间内,但是实际执行效果非常有限,两者之间并未有效融合,存在“两张皮”问题。出现此类情况的根本性原因,一方面为基础管理薄弱,另一方面则是年初业务、财务预算等未提前考虑到临时下达的业务内容,导致实际工作中业务与财务预算之间不匹配。
(二)管理方法老旧
现在部分基层站段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将其与财务预算混同,再加上重视度较低,导致各部门科目负责人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应用的管理方法老旧,无法适应实际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能力较低,存在重生产轻预算的问题。大部分是将预算按照时间进行简单的平均分配,而使得预算分解与业务不匹配、不均衡。基层站段普遍存在日常主要以生产为主,为实现预算指标,集中在年底办理入账手续,预算作用发挥不强。
(三)不具备主动权
基层站段主要业务指标预算受市场环境和管理体制决定,基层站段自身并不具备自主权,这样就在根本上导致了预算责任难以有效落实。主要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营目标确定,但是无调整主动权。在现有计划管理体制下,由集团公司来确定基层站段的主要经营指标,站段所执行的仅仅为指令性计划。第二,无法掌握控制部分预算指标。以运输生产预算指标为例,基层站段对其并没有主动权,无法通过自身来进行控制,而是由市场营销、上级政策以及运输调度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决定。不具备主动权就无法有效落实预算责任,继而不能发挥预算管理作用。
二、铁路基层站段全面预算管理优化
(一)重视预算执行监控
对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把控,采取季度、月度经济活动分析的方式,对不同阶段预算执行效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进行纠偏和改正,将损失控制到最少。同时,还需要将责任体制落实到底,责任要落实到个人,尤其是每个季度、月度预算执行未达到预算进度要求的科目负责人以及科室负责人,需要由其来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下一阶段的整改计划。另外,还需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预算节支指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来给予相应的奖惩,消除结算不及时、报销不规范等问题,有效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可靠落实,减少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情况的发生,有效控制各项成本支出,真正做到预算有序可控。
(二)提高成本支出规范性
为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严格落实预算编制工作要求,以集团公司年初下达的各项预算额度作为依据,秉持“从紧从细、业财融合、收支匹配”基本原则,实现预算编制和分解过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完全与实际生产工作相符合。通过对设备变化、人员、生产力布局、工作量指标以及业务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就各业务科室提报的建议预算与上年度生产经营指标和业务完成情况,来保证预算编制分劈的合理性,争取做到横向全业务预算,纵向全科室预算,真正做到全面预算管理。其中,横向预算管理,可就直接费、间接费、管理费、福利费等项目进行细化,所有费用的确定均需要以相关预算政策为依据,然后结合基层站段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纵向预算管理则是以季度、月度来将预算分劈到各科室和科目负责人,然后基于生产维修计划财务预算,细化到车间,做到业财有效融合。
(三)坚持经济活动分析
在内部应定期召开季度、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会,相关负责人要全部参加,就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以及当前经营工作现存不足和下阶段整改计划等进行总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应对策略,确保阶段性目标的可靠落实,并在此过程中对工作落实和执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每次会议中财务科均需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并督办相关工作,确保整改措施的可靠措施,实现整个经营过程预算管理的可控性。
三、结语
铁路基层站段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实际落实中存在较多的不足和问题,还需要就实际情况出发,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调整,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功能的有效实现,达到最佳运营效果。(作者单位: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南工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