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龙
农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关系到国际民生与国家安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2014年关于农村发展的中央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在2017年的一号文件中也指出,要想有效处理农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将低碳农业贯穿整个工作过程,才能满足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实现高效、节能和绿色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对策,以供参考完善。
低碳农业即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新技术的研发和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有效利用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废弃物,以低排放与能源消耗,实现良性循环利用的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见我国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发展低碳农业,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节能降耗的需要,还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农业生态系统、粮食与食品的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见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贯彻低碳经济模式势在必行。
1.低碳农业的内涵
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作为一种低耗能、低排放和低污染“三低”的新型经济模式,注重把握能耗与排放,强调减少农药与化学肥料的使用,实现种植、运输和加工绿色生产。作为一种特定的农业形态,系统融合了生态、作物与环境,具有高产、低污染和低能耗的特点,以满足可持续农业发展需求。可见实现低碳农业发展,对农业结构转型,实现农业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1]。
2.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从低碳农业发展可以总结出发展的必要性:首先要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发展低碳农业。其次要想实现农业机构转型,必须发展低碳农业。再次人们的食品安全与环境意识迫切需要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最后发展低碳农业是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益的需要,能够有效改善环境质量。接下来从以下3方面论述关于低碳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2.1是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关键部分
虽然我国的农业资源已经到达世界平均水平,但农业资源的消耗资源却占据农业资源消耗的首位,从我国国情发展情况来看,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农产品的需要,国家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大量化学肥料与农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当代石化产品的推广使用,满足了社会公众对农产品的需求,但是在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由于农田排放的温室气体达到10~12%,甚至还不包括森林所消耗的CO2,使得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以高消耗、高污染和高排放“高碳农业”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为了促进国内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重新调整与改进现有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推广发展低碳农业。
2.2是实现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和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农业机械总动力和机械总数量逐渐增长,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但是在这些农用机械中,大部分属于“三高”的农业机械,所排放的污染物直接影响到农业生态环境,不利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发展低碳农业,由于自身具备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三低”特点,是促进农业经济转变农业增长模式、节约资源与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2]。
2.3是保护环境与食品安全的必然选择
民以食为天,农业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秩序与国家发展。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但土地资源紧缺,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国内粮食问题,需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使用农药与化肥来提高农业产品质量,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究其原因是高碳农业经济发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土地资源紧缺和人口众多的矛盾问题,但是高碳农业经济发展却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污染水资源,降低空气质量,造成土壤板结。而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与高弹农业发展模式不同,注重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低能耗,科学利用生物资源之间的循环作用,通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与建立自然生态环境来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可见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经济,不仅是提升国内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保护生态环境与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
3.我国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国内农业经济的生产观念和模式滞后
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国内社会农业经济结构转型中产生的新经济模式,虽然已经家户喻晓,但是由于国内农业知识的普及率低和信息采集不及时,加之农村务农的劳动力存在文化素质水平低与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差距等现象,对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认识不全面,没有了解到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概念,环保意识薄弱。并且低碳经济的投入成本高、获取效益的时间长,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农民会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依靠化学肥料和农药来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田土壤质量,导致低碳农业经济模式普及程度低。
3.2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有关体系不完善
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仍沿用承包责任制的管理模式,由于该模式的应用缺少创新性,有关的低碳经济基础和体系不完善。加之国内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区域分散,注重短期经济收益,无法滿足低碳农业发展需要,并且低碳农业经济的投入大和获取收益的时间长,导致农民对发展低碳农业的认同感低。另外,因国内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缺少创新,不符合社会多元化发展,不利于低碳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3]。
3.3低碳农业技术水平低,创新不足
任何经营模式的发展都需要技术支撑,对于低碳农业经济发展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国内农业技术水平低,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不足,缺少新农机、育种技术、能源和种植方法,不利于低碳农业发展。例如对于农业科技的投资,财政方面投入进占农业总量的0.25%,国内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50%。在农产品的优良品种覆盖率方面,国内农作物超过95%,但水产养殖是50%,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80%)。造成这一因素的原因是我国技术缺少创新,在农业生产中仍采用化学肥料与农药来提升农产品产量,使得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
3.4农业生产模式应用落后
虽然国内土地资源广,位居世界第三,但是由于人口数量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和世界相比,只有三分之一,国内的自然资源紧缺,具体体现为:1.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近年来水土流失与土壤沙化等问题频发,价值土地资源利用存在不合理开发与利用情况,导致耕地面积减少。2.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加剧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系统,导致农田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大大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3.国内的水资源紧缺,主要是我国并没有合理利用水资源,均是通过非节水灌溉方式进行,加上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下降,加剧了土壤沙漠化与退化。另外,不科学使用肥料,导致水资源遭到污染[4]。
4.推进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
4.1加强对农民低碳生产宣传,强化生产意识
农民在促进国内发展低碳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必须强化农民低碳生产和生活意识,让农民了解到低碳生活和低碳农业的优势,为发展低碳农业发展奠定基础。例如政府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立专业技术协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绿色农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与约束农民对化学肥料与农药的使用,并通过报纸、杂志期刊、电视机、网络、微博与微信等传媒,甚至是印发宣传手册和上门拜访的方式,加强对低碳生活与低碳农业的宣传,引导农民理性认识低碳农业发展的理念,并在日常农业生产中节约水电,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肥料。
4.2建立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体系
制度经济学注重制度建立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制度建立能够促进管理模式的创新,起到约束与激励作用,有效激发农民对创新与推广新技术的热情与积极性。而对于促进国内农业发展低碳经济模式,建立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体系的关键就是有效实用激励和约束措施,鼓励低碳农业和制约高碳农业的发展,支持沼气、森林碳汇、秸秆还田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等项目,对于表现优异者给予财政奖励。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低碳农业发展,保护草原、农田和生态环境。例如政府应发挥自身权利作用,通过实施政策优惠、生产补贴与金融支持等方式鼓励与支持农民发展低碳农业,对于高碳农业,应通过生态补偿费用征收生态补偿费,提高高碳农业的生产成本,通过经济利益的反铲推动低碳农业发展。
4.3加大投入,创新低碳农业技术
为了有效推动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加大投入,以科学技术改变节肥、节水、节油、节煤和节药等各种农业技术,积极培育新品种与用生物质能染料来替换石化燃料[5]。以某省在推广低碳农业发展为例,在创新低碳农业技术方面,创新与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低产田改造技术、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保护性耕作技術、垄作免耕作技术、生物质发电项目、整杆覆盖技术以及稻壳熟暖床技术等低碳农业技术,改善土地质量与生态环境,减少农业污染,使得粮食产量增加了38.3亿kg,节约化学肥料的投入喂10.2万t,经济效益达到80.7亿元。
4.4改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低碳农业是贯彻生态理念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有利于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处与发展。因此发展循环农业和节能农业等低碳农业模式,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具体体现为发展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循环”农业模式,由于投入资源少,对于生态环境影响与污染较少,但是能够提高资源使用率,因此必须大力推广与应用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农业技术。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必须注重因地制宜。例如在畜牧区,需要应用畜禽类粪便,建设沼气工程。在粮食主产区,推广与应用秸秆发电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替换化肥与农药,提高土壤养分,甚至是处理后做饲料。在稻米加工区域,要推广与应用稻壳碳化制造高效燃料技术。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也是农业发展转型的主要方向,目的是降低能耗,改善环境,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因此推广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对农民低碳生产宣传,强化生产意识,改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低碳农业的价值作用。(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