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组管理模式在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中的作用

2019-06-11 11:55迟颖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1期

迟颖芳

[摘要] 目的 探讨群组管理模式在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中的作用。方法 该院86例产后尿失禁患者,数字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采取群组管理模式,对照组43例采取一对一健康指导模式,比较两组的依从率、治疗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群组管理模式应用于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中,可改善患者尿失禁程度,提高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

[关键词] 产后尿失禁;盆底肌功能锻炼;群组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1(a)-0088-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group management mode in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 in postpartum urinary incontinence patients.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urinary incontinen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study group used 43 cases with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one-to-one health guidance mode. The compliance rate and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complianc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pplying the group management mode to the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exercise in postpartum urinary incontinence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degre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improve the compliance of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Key words] Postpartum urinary incontinence;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exercise; Group management mode

產后尿失禁是指产妇产后不能自行约束小便,尿液自行排出[1]。妊娠、分娩是造成产后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造成盆底结构的直接机械性损伤,也可造成盆底神经损伤,进而对肌肉功能产生影响[2]。盆底肌功能锻炼属于治疗产后尿失禁的有效方法,但治疗效果跟患者盆底肌肌肉锻炼的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有较大关联[3]。该院对于产后尿失禁患者,采取群组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产后尿失禁患者,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中,年龄区间22~39岁,平均28.56岁;新生儿体质量平均(3 471.54±20.40)g。对照组中,年龄区间21~37岁,平均28.50岁;新生儿体质量平均(3 471.44±20.49)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对一健康指导模式,经康复治疗师采取生物反馈治疗仪指导患者行盆底肌运动,5~10 min/次,2~3次/d,并给患者讲解盆底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研究组采取群组管理模式,如下文。

1.2.1 成立群组管理小组  选取康复治疗师1名、主治医生1名、3名护师成立群组管理小组,进行产后尿失禁、群组管理理念的学习。针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

1.2.2 实施群组管理  将患者分为3组,活动时间为3个月,1个月进行2次,70~80 min/次,各组均进行5~6次活动,实施考勤制度。宣教内容主要包括:①开始10~15 min准备活动,可组织患者分享自己产后的故事,组织患者讨论健康问题。②实施健康教育约30~45 min,共分为5~6次活动,主要包括产后尿失禁的发生原因、对于产妇的危害、以及盆底肌功能锻炼的目的和作用、锻炼要点等,加强患者对于尿失禁和盆底肌功能锻炼的认知,增强自我管理技能。③治疗师、医生、护士可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交流,时间5~10 min,跟患者探讨缓解尿失禁的方法,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解答患者的疑惑。④个性化指导5~10 min,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采取生物反馈治疗仪指导患者行盆底肌功能锻炼。⑤定期于微信、QQ平台,向患者推送关于盆底肌功能锻炼的精神支持、饮食原则、注意要点等。

1.2.3 检查和反馈  1个月小组开会一次,探讨长执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情况,并探讨执行不佳的原因。总结经验,并提出在功能锻炼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在之后的群组管理中实施。

1.3  观察指标

①于治疗3个月后采取1 h尿垫试验,结果阴性视为治愈;重度转为中度、中度转为轻度视为好转;未达到上述标准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00%[4]。

②患者主动进行功能锻炼,且规定动作全部完成视为完全依从;需要护士督促才能完成规定功能锻炼的患者视为部分依从;未达到上述标准视为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43例,治愈20例,好转23例,无效0例,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43例,治愈20例,好转13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2,P=0.002)。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率

研究组43例,完全依从15例,部分依从转26例,不依从2例,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43例,完全依从11例,部分依从20例,不依从12例,治疗有效率为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2,P=0.003)。

3  讨论

据报道孕期女性发生尿失禁几率为25%~55%,产妇产后3个月发生尿失禁的几率为34.3%左右,妊娠和分娩可对女性生理功能、盆底组织解剖结构造成较大影响[5]。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尿失禁,不过不能从根本改善因尿失禁造成的盆底支持结构损伤,远期疗效不佳。

在1948年美国妇产科医师Kegel首次提出盆底肌功能训练,是指患者有意识地采取盆底肌自主性收缩,以增加尿道阻力,改变盆底神经,使神经兴奋频率提高,加强患者控尿能力的方法[6]。此外经过盆底肌功能锻炼,可使张力和肌肉力量增强,有效支撑膀胱和尿道,还可使尿道括约肌力量增强,当患者行咳嗽、打喷嚏等使腹压增高动作时,一次有力、快速的收缩,可迅速关闭尿道,以免出现漏尿。不过产科护士宣教不到位、产妇依从性差、产妇认识不足均属于影响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因素。

群组管理模式是将诊疗和管理、个体化治疗与群体健康教育综合的新型模式[7]。目前群组管理模式已被应用于哮喘、糖尿病、冠心病、乳腺癌等患者的管理中[8]。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该次研究可见将群组管理模式应用于产后尿失禁患者中,可经同伴间的鼓励,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有效改善尿失禁症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

综上所述,将群组管理模式应用于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中,可改善患者尿失禁程度,提高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范国荣,薄海欣,庞红霞,等.群组管理模式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 33(3):187-190.

[2]  王娟.心理护理干预、盆底肌功能锻炼联用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具体作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 10(8):114,129.

[3]  王英,胡志琴.PDCA循環管理联合回馈教学法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4):280-282.

[4]  陈晨.优质护理干预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饮食科学,2017,11(10):47.

[5]  张燕.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中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4):108-110.

[6]  黄丽霞,谷玉红,房桂英,等.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7,39(9):1436-1437.

[7]  化媛媛.护理干预实施在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13):38,40.

[8]  林丽霞.护理干预措施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15(1):61-62.

(收稿日期: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