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父亲给人的形象都是严肃的,所以我们有事情也很少和父亲沟通,即便心里有许多爱,也很难直接说出口。可是,父亲却用他的一生,把最好的一切给了我们。不信,你看——舒乙的《父子情》就以深情的笔触,鲜明地写道:“我的父親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面生畏的人,所以是个复杂的父亲。”但就是这种“复杂”的父亲,让他享受到了如海般的父爱。而李森祥的《台阶》,则同样从儿子的视角出发,为我们展现了父亲的生活画卷和其深沉的精神世界。
【课文导入】
例1.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上跳。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个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例2.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凼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
例3.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例4.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技法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即便是“无个性”,那也是一种独特的个性。只要你善于观察,妙用细节描写,就能写出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来,这样的人物也才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本文的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动作细节,巧妙表现人物。如例1中,作者就反复用“蹦”“啪”两个字,写出了上下跳台阶时的声音变化,既体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又凸显了“我”与台阶的亲密关系,真是富有情趣。
2.抓住外貌细节,展示人物风采。文中的外貌描写虽不多,却相当精彩。如例2 中对父亲脚板的特写,就表现出父亲的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性格;也正是父亲的这双脚,显示出了劳动人民的本色。
3.抓住神态细节,深入心灵世界。如例4中对父亲神态的描写,就写出了父亲被众人仰慕时的不自在。父亲长期处于一种地位低下的状态,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很难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他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得劲儿。
4.抓住环境细节,巧妙烘托人物。如例3,作者就借深秋的环境,把一个备尝生活艰辛的老父亲、非常要强的朴实庄稼汉、有志气要自立于受人尊敬行列的老农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即学即练】
从细节描写的角度入手,品味下面的文字。
1.在苏州的山塘街,我遇见一位卖茉莉花的老婆婆。她坐在街角的小木凳上,身旁放着小竹篮,竹篮里盛满洁白的茉莉花。她低着花白的头,苍老干枯的手指轻轻捻起那些小茉莉。雪白的茉莉,淡然、羞涩、洁净,如待字闺中的少女。她将一根细铁丝从花瓣中穿过,不一会,一串茉莉花就穿好了。她缓慢的举止,满头的银发,慈祥的模样,那么像我的祖母。我蹲在她身旁静静看着,茉莉如一群白衣的小姑娘排着队,手拉手站在一起。我买了几串茉莉花,戴在手腕上,清芬袅袅,有暗香盈袖。(李娟《慢》)
2.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在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冒出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将她的衣衫浸染得像水洗一样,她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比初冬的冰还薄的微笑,小声嗫嚅道:“站到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顾振威《阳光下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