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切尔诺贝利》:比灾难更可怕的,是谎言

2019-06-11 03:00安琪
综艺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切尔诺贝利瓦利谎言

安琪

这是一个从开头就让人感到窒息的片子:几乎真实还原的历史、骇人听闻的真相、危机时刻的谎言以及恶劣到极致的人性。如果可以选择,我真的希望它是一部纯属虚构的故事——热闹看完,警示世人,反省思考,就够了。但很遗憾,它不是。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最严重的一场核泄露事故,它就是《切尔诺贝利》。

这部由HBO精心打造的5集迷你剧5月6日上线后,再次证明了“HBO出品,必属精品”的业界神话:首集播出后,豆瓣评分9.6;烂番茄观众好评度98%;IMDb平均9.5分;谷歌用户也有98%的人表示喜欢该剧。

故事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堆芯发生严重爆炸,之后,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导致大量高能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层,并随风跨越国界,进入西欧地区。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境内均受到严重核污染,超过336000人被迫撤离家园。同时,事故导致31人在3个月内相继死亡,其中大部分是消防员和救护员。受到核辐射影响而死亡、罹患癌症、有出生缺陷以及寿命减少的人,数量更是无法估量。有报道称,这场爆炸产生的辐射量,相当于400颗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专家表示,若要完全消除这场事故的影响,最少需要800年。这不只是灾难,这是一场浩劫。

至截稿日,《切尔诺贝利》只播出了两集,但其多线叙事结构和线性叙事手法,使整个剧集的故事表达干净流畅,丝毫不拖泥带水,且尽可能地让一些复杂的科学与医学原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以达到大众基本都能理解的程度。

首集开场以倒叙的方式,通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调查委员会主任委员瓦利里·列加索夫的自杀,将观众带入悲伤而压抑的氛围。这段开场戏笔者非常喜欢,第一句独白便是“谎言的代价是什么?”仿佛已经定下了整个事件的基调。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两周年,瓦利里完成自己的录音,将其用报纸包好,借倒垃圾的名义,避开监视自己的特工,将录音偷偷放在楼外的暗格里……然后回家,喂猫,穿戴整齐,吸烟,上吊自杀。这段戏最特别的地方,是出现了三次钟表的特写,最后一次以大特写出现,指针走到1点23分(两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爆炸的时刻),瓦利里踢掉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背景音乐,也在此时戛然而止,只剩下煙头燃烧的声音、上吊绳子被扯住摇晃的声音,以及猫咪享受晚餐的声音。一切似乎都恢复了平静。然后黑屏,上剧名。故事由此开始。

在前两集中,最让人感到可怕和寒心的,不是爆炸本身,而是爆炸发生后,相关负责人的隐瞒、掩盖、封锁消息和推卸责任。时间一点点流逝,每分每秒都有生命被“谋杀”。善良的抢救人员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冲锋陷阵,他们并不知道,这不是在救援而是在自杀。直到谎言实在瞒不住了,官员们才开始做出正确的行动。

首集中一组慢镜头令人惊艳:民众聚集在一起围观爆炸场景,风吹起女人的发梢,头上落下的是从远处飘散而来的放射性尘埃,孩子们嬉笑追逐在致命的“尘雪”中,孩子的欢乐与灾难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

其实这些年来关于切尔诺贝利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屡见不鲜,但不得不说本剧从编剧到导演都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它讲述的是历史,却丝毫不单调;它借鉴了其他作品的灵感,却更加鲜活地让它们表现出来。画面故意做旧的色调、演员精湛扎实的台词、故事合理流畅的编排以及恰如其分的背景配乐,几乎没有一秒能让人喘息,每一帧画面都透露着压抑,却也让人在这种压抑中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欲罢不能。

猜你喜欢
切尔诺贝利瓦利谎言
创意谎言
美欧关注纳瓦利内健康问题
俄对纳瓦利内发出“最后通牒”
“禁区”留念
“鬼城”火了
谎言
拥抱鳄鱼解抑郁?谨慎
一个人的切尔诺贝利
揭穿谎言
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