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凌
截止到5月16日,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取得了3.07亿元票房,而且,这还是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的强大阵势之下,众多国产片要不改档要不票房低迷的情况下。
4月24日,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联合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制定签署了《关于影片进入点播影院、点播影院发行窗口期的公约》,明确了点播影院的窗口期为影片在院线首轮上映档期的两倍。
随后,5月11日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原创电影计划”公布。有心人会发现,这场发布会是把爱奇藝电影和网大放在一起的。这难免让人联想到Netflix在连续制作了多部高品质剧之后,其出品的电影又成功在威尼斯、奥斯卡等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上证实了自己的实力和品质。随着Netflix成为美国电影协会的一名成员,好像互联网和电影的界限越来越含混。
电影院搞起了点播,互联网平台做起了原创,大卡司大制作的硬核商业片市场遇冷,非电影主产地的小文艺片居然票房口碑双赢……
从2013年起,互联网视频网站的渗透和进入,让所有电影人都经历了一个过程——从开始时的不解、觉得可能与自己无关,到看到其资金实力为制作带来的机会而热情拥抱,再到网站数据复盘之后的战略调整——再度令人看不清……
每当这样看不清想不清的时候,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比一下国外的同行们在怎么做?他们虽然没有优爱腾,但是他们早就有Netflix,Huhu,Amazon Prime呀。
其实抛开看片手段和渠道这个中间因素,影响观众选择一部电影的因素有:1.内容本身;2.价格因素;3.观看的便利性(诸如是否有合适的场次、去影院的距离等)。《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预售的高价和狂热程度足以证明,当一部足以刺激观众观赏欲望的电影出现时,价格的高昂和观赏的不便都不再是问题。同理,视频网站所重视的“拉新”指标,往往也是一部内容优质的作品才能完成的——总会听到有周围的人为了追某个剧去充会员费。
因此,内容本身的品质,才是决定观众数量的主要因素。
那么,为什么一些花了大钱制作得颇为精美的电影会观者寥寥呢?因为,观众不是来学习电影制作的,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制作只是支持观众所喜欢的剧情的,而无感的情节即便制作再精美,也难以留住观众坐足100分钟。
明星呢?之前最为流行的大IP+明星的公式屡屡被证伪,恐怕如今还在笃信这个偏方的投资人已经没了吧?用最简单的数学证明方式可以看看,中国没有一个一线明星没有过票房惨败的案例。足见,明星只是一部作品的若干个要素之一。其他都不好,只有明星也是无用的。
在看《何以为家》之前,已经读过很多影评。但是看片时依然被自然而然地带入剧情人物的命运中。大概全世界的正常人都会为一个战乱流离中的孩子的命运心疼吧?看完回味,方觉镜头运用、剪辑、作曲都极其到位且协调。
而一部中低成本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在大陆、台湾和香港的年轻观众中也得到了呼应,大陆票房近10亿元,在港台亦创造票房佳绩。其观众层以19岁以下的青少年为主。这样一部很多人都认为是“老梗”的电影,对于这些年轻观众而言是“好哭”的片。
回想一直以来最受欢迎的喜剧片,以及近两年由于强烈的民族情感而创造票房奇迹的几部电影。综合起来说,能够备受观众接纳的电影其实无非是能和他们的情感建立关联的——无论喜怒哀乐哪种情感,能让观众接纳剧情和剧中人物建立情感链接,达到共情或者移情作用,这样的电影基本上都会形成口碑效应而热卖。
这些道理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对今天相当多的影视编剧、导演而言其实很难做到。因为,这种和观众的共情是要建立在关注普通观众的生活形态、情感世界的前提下的。我们与观众的距离,不是线上到线下、银幕到座椅,而是小圈子和普罗大众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