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马 玲
要依托新技术新工艺,摆脱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率的桎梏,积极推进清洁环保生产,将绿色油田建设贯穿于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全过程。
作为能源的生产大户和消耗大户,中国石化油田企业在绿色企业行动计划中,牢固树立“奉献绿色能源、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有序地推进绿色发展、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服务、绿色科技、绿色文化等六大计划的落地实施。
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绿色生产方式,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更是油田企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石化油田企业严格执行“六大计划”,在为国家提供优质油气的同时,积极打造生态油田,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贡献了力量,也为建设美丽中国增添了绿色底气。前不久,中原油田、江苏油田两家油田企业被评为第一批“中国石化绿色企业”。
作为入选绿色企业创建的两家上游企业之一,中原油田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发挥清洁能源产能优势,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突出重点抓污染防治。修订《绿色采购管理细则》《节能准入实施细则》《油水气井生产作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20项绿色低碳管理制度,制定《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规范》《能源审计方法》等14项标准规范,并明确了各级分委员会、专业部门绿色企业的创建职责,形成了绿色低碳长效机制。他们制定了13项基层绿色企业现场管理规程,将绿色生产要求落实到现场、岗位,填补了联合站、计量站、油管厂等基层现场环保管理无统一标准的空白,本质环保水平明显提升。
江苏油田发布《环保工作负面清单》,在领导、管理和操作三个层面,从决策、环保责任、岗位环保职责、运行管理、建设项目、污染防治、环境风险管控、现场污染防控等8个方面提出了50条环保禁令,使绿色企业创建工作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全方位提升。他们还将绿色企业创建任务分解落实清单和绿色企业创建项目清单落实到基层,实行HSSE双向承诺,编制了首个《环保案例手册》,开展“基层环保管理提升月”和“4+1”专项治理活动,提高了绿色企业创建的基础管理水平。
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教训告诫我们,经济发展不应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当保护地上生态环境与开发地下油气资源“狭路相逢”时,中国石化油田企业坚持勘探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通过建立完善的绿色低碳管理体系,形成高效的绿色低碳长效机制,指导绿色企业创建工作。
作为中国石化上游最大企业,胜利油田出台《绿色企业行动实施方案》,郑重宣布到2020年,将全面完成中国石化绿色企业创建工作。届时,胜利油田年减排二氧化碳将超百万吨。根据实施方案,2019年胜利油田陆上生产单位达到绿色企业标准。2020年涉海生产单位达到绿色企业标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生产设施全部退出,并恢复生态;单位油气综合能耗下降10%;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0%。实施方案对每部分具体工作做出详细安排,并明确完成指标。
绿色管理体系的完善、能源环境一体化管理的深入,夯实了中国石化油田绿色企业创建、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绿色企业创建取得可喜成果,江苏油田成为唯一获得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工厂”的整建制油田。
源头清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污染治理高效化、环境风险可控化,是实现节能减排、打造绿色油田的现实需要。
从源头做好监测和防范,最大限度地降低环保风险。中原油田一年两次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雷打不动。他们对生产工区周围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实现环境监测全覆盖,这在国有企业中并不多见。特别是普光气田在行业内首次开展生态跟踪监测,每年对气田和周边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植被等六大要素进行连续监测,跟踪生态恢复效果,积累了大量生态现状和恢复效果的基础数据。
中国石化油田企业在勘探开发部署阶段就深入识别生态制约因素,杜绝触碰生态红线,新改扩建项目优先选择绿色低碳、环境友好型工艺及设备,坚决避让生态敏感区,在环保工作上坚持高标准,狠抓环境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的红线。这是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风范、有规范、做示范的坚决行动,是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发展定位,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担当作为。
江苏油田深入推进绿色企业创建工作,不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图为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高集油区。陈冬 摄
胜利油田争做国企发展的绿色标杆。为了从源头杜绝污染,该油田对发电厂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每标准立方米50、35、5毫克,达到了燃气机组排放标准,远优于欧美每标准立方米200、200、20毫克的排放标准。不仅如此,他们还建成国内跨距最大的煤场封闭工程,彻底解决了煤场扬尘污染问题。564台燃煤加热炉退出历史舞台、国内最大跨度煤场封闭工程投产、山东省最大马力溢油回收船下海……一系列绿色发展的举措,刷新了胜利颜值。
江苏油田地处江淮生态大走廊、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有1/3的油田约40%的储量处于生态红线区域。面对脆弱复杂的环保条件,该油田结合“水乡”环保特点,抓好绿色企业创建项目实施,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生态红线内不再新建产能,对现有生产设施采取最严格措施,并按要求制订水源保护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油井、水井及管道等生产设施的关停退出计划,把绿色发展相关要求融入生产作业退役全流程管理,新井位布设有效规避水体和人口密集区域,从源头降低了风险。
油气开采大多在生态敏感脆弱的区域,特殊的地域特征决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艰难。中国石化油田企业作为地下资源的开发者,自觉充当自然环境的保护者,坚持“油气开发进展到哪里,生态建设就延伸到哪里”,统筹油气生产与环境保护。
西北油田雅克拉气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大漠戈壁,是中国石化最大的整装凝析油气田。面对大漠戈壁天然脆弱、敏感的生态环境,雅克拉采气厂员工严守油气勘探开发区域的生态红线,始终把绿色发展融入油气勘探开发全生命周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环保理念,从源头控制、末端治理、风险防控等方面着手,不断推进绿色气田建设,让生态环境极脆弱的南疆地区环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河南油田新疆采油厂春光油田春20井区所在的准噶尔盆地甘家湖,是国家级白梭梭林自然保护区,也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环保极为敏感的地区。在勘探开发过程中,河南油田建立环境管理网络,与施工单位签订环保协议,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划定施工场地范围,严禁在施工区以外的自然沙丘和植被处施工;在工区内施工,严格管理机械油料等污染物,避免污染周围土壤和植被。特别在钻井、试油、原油开采等施工中,他们现场设置环保警示牌,严禁施工人员践踏和采挖植被,施工结束后及时平整土地、恢复植被,确保了白梭梭林自然保护区环境未受到任何污染和破坏。
对于上游企业来说,绿色发展仅仅满足于做传统意义上的绿色能源提供者是不够的,还要依托新技术新工艺,摆脱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率的桎梏,积极推进清洁环保生产,将绿色油田建设贯穿于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全过程。
风险有效管控,隐患高效治理,是油田企业在创建“绿色油田”中的共同目标。但是,许多油田企业在经过几十年的生产运行后,工艺设备老化严重,要想实现高效运行,必须依托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的生产方式。
中原油田采油注水系统能耗占油田生产用电负荷的40%。为此,他们加大泵机组优化改造力度,推广新型对置式大排量柱塞泵,满足大排量、高压力的注水需要,改造机组时率达到90%,注水标耗下降10%,分别比同型号柱塞泵和原离心泵效率提高5%和15%,年节约用电200万千瓦时。针对普光气田采输量受限、装置开停频繁、工况大幅波动、长期低负荷运行等难题,他们开展大型天然气净化装置能耗控制技术研究,探索不同运行负荷下的高效低耗生产控制技术,创新形成不同运行负荷对应的安全、节能、经济、高效、长周期“九宫格”节能运行模式,实现了普光气田安全节能高效长周期运行。
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所处地区耕地宝贵,征地费用不菲。为集约化使用土地,江汉油田推行丛式井设计、井工厂施工、标准化场站设计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征地面积。目前,气田所有平台设计均采用丛式井布局,平均一个平台部署4~5口井,单井土地征用面积节约30%以上。他们利用新型的电驱钻机、电驱压裂设备,代替柴油机车驱动设备,淘汰浪费资源的落后产能,大幅降低了施工成本。大力实施智能化气田建设,从技术入手寻求开发方式的新突破,在确保地下资源得以有效开发利用的同时,避免对地上生态环境造成侵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
西北油田以“奉献清洁能源,践行绿色发展”为理念,用科技手段提升油气绿色生产水平,实现绿色开发。过去,钻井施工使用的泥浆,在完钻后都采取固化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处理成本高,而且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现在,他们把钻井、修井过程中的泥浆回收,分类存放、定期维护、重复使用,并为钻井配备了边钻进边对泥浆进行无害化处置的全套设备,实现了油污不落地。
中国石化油田企业将革新的勇气与创新的智慧珠联璧合,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工艺、技术和装备,运用泥浆不落地、钻井液循环利用等技术,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奏响了绿色发展的主旋律,也让企业驶入了成本下降、能耗下降、效率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