堇菜属植物的药用历史和品种考证

2019-06-11 07:56杜倩倩陆耕宇乔娟娟谢国勇秦民坚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9年2期
关键词:紫花地丁附图本草

杜倩倩,陆耕宇,乔娟娟,谢国勇,吴 刚,秦民坚*

(1.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中药资源系,江苏 南京211198;2.中国药科大学教育部现代中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210009)

堇菜属(Viola)植物隶属于堇菜科(Violaceae),全世界约有55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我国约有96种,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大多数种类分布在西南地区,其次,在东北、华北地区种类也较多[1]。堇菜属植物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其全草入药,普遍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迄今有明确功效和主治记载的有20余种,其中紫花地丁ViolayedoensisMakino于1977年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收录并广泛使用至今。有研究认为有关堇菜属植物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先秦《五十二病方》中[3]。古本草中本属植物的名称与现代大不相同,且作为药用的植物种类也不同。笔者系统地梳理了古今文献,对堇菜属植物的药用历史和品种进行了系统考证,可为这些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药用历史

我国古代对与天然药物的分类多采用人为分类的方法,没有科属的概念,因此古本草中并无堇菜属之名。今人认为“堇”与堇菜属植物有密切联系,因此笔者特从与“堇”相关的文献进行研究,对堇菜属植物药用历史进行考证。

1.1 汉·《五十二病方》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对长沙“马王堆”古墓考古工作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的我国最早的方剂书籍帛书(约公元前150年左右),其中有三首药方分别以堇、堇叶、堇葵之名首次记述了堇的功效主治、药用部位以及炮制方法。其记载的内容分别为:“治蚖(即毒蛇或蝾螈、蜥蜴)伤,以堇一阳筑封之,即燔鹿角,以弱(溺)饮之”;“治胻膫即(小腿烧伤),夏日取堇叶,冬日取其本,皆以甘(口)沮(咀)而封之”;“貣(蟘)食(蚀)口鼻,治(堇)葵口口口,以桑薪燔口口其口口令汁出,以羽取口”[3]。这虽有堇入药记载,但其为何种植物无法考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公元121年)[4]首次描述堇菜属植物的形态,云:“蓳:草也。根如荠,叶如细柳。蒸食之,甘”,此说明蓳为一种草本植物,可食用。其根如荠菜,叶如柳的形态描述,与堇菜属植物中的具披针形叶片的植物相符。此后,陈延之在《小品方》(约撰于公元454-473年)[5]卷十一,述用本草药性云:“堇汁,味甘寒无毒,主马毒疮,捣汁洗之并服之。堇,菜也”。首次叙述了堇汁(即鲜堇捣烂取汁)的性味功效和使用方法。

1.2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公元652年)[6]卷二十六食治方云:“堇葵,味苦平无毒,久服除人心烦急,动痰冷,身重懈惰”。进一步拓展了堇葵的性味功效及久服后的不良反应。唐·苏敬《新修本草》(公元657-659年)[7]不仅转述了《小品方》的堇汁,并在其后云:“此菜野生,非人所种。俗谓之堇葵,叶似蕺,花紫色者”,其叶和花的描述与堇菜属植物相符。此后,孟诜在《食疗本草》(约公元618—713年间)[8]首次提出堇菜之名,云:“堇菜, 味苦, 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结核聚气、下淤血。久食,除心烦热,令人身重懈惰,又令人多睡,只可一两顿而已。又,捣敷热肿良。又杀鬼毒,生取汁半升服,即吐出”。详细地记述了其性味功效和不良反应。其后又云:“叶:主霍乱,与香薷同功。蛇咬:生研敷之,毒即出矣。又,干末和油煎成,摩结核上,三、五度便瘥”,论述了其用药部位和使用方法。

1.3 宋代诸本草虽未提出新见解,但却记载了多种堇菜属植物。如南宋王介的《履巉岩本草》(公元1220年)[9],收载了羊蹄草、试剑草和鹿蹄草。卷中云:“羊蹄草,性温无毒治中诸毒并酒麫毒不以多少?干为细末入蕪荑末少许麫糊为元弹子大每服一元随中毒物下”;卷下云:“试剑草,性凉有毒治蛇伤犬咬一切蟲毒用少许捣烂贴患处”;“鹿蹄草,性寒无毒治便毒用少许捣碎罨患处”;简略地论述了它们的功效主治。书中虽没有植物的形态描述,但却绘制了精确的彩色药图,徐国兵等[10]对其进行考证认为其来源皆为堇菜属植物。

1.4 明·朱橚《救荒本草》(公元1406年)[11]卷上云:“堇堇菜,一名箭头草, 生田野中……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可食。治病今人传说,根叶捣傅诸肿毒”,记述了堇菜为药食两用植物。明·兰茂《滇南本草》(公元1436年)[12]卷一云:“地果草:味辛酸,性微寒,入肝经,走阳明。开白花、绿花治眼科良;开紫花者,治奶结疼效;开黄花者,治寒气肚疼效”;卷三云[13]:“白花地丁:气味苦、甘,性平。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酒痔、血痔、牝痔、牡痔,痔疮生管” 。“细辛:白花者可用,紫花者不入药。味苦、辛,性温。阴中阳也。祛风明目,止头风,疗牙齿,攻痈疽毒疮”。“紫花地丁:味苦,性寒。破血,解诸疮毒。攻痈疽肿毒。治疥癞癣疮,消肿”。对地果草、白花地丁、细辛、紫花地丁的功效主治有详细的叙述,其中白花地丁和细辛经徐国兵[10]考证认为是堇菜属植物白花地丁V.patriniiDC. ex Ging.和荁V.moupinensisFranch.。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公元 1578 年)[13]提出紫花地丁之名,云:“紫花地丁释名: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气味:苦、辛、寒、无毒。主治:黄疸内热、痈疽恶疮、痈疽发背、疔疮肿毒、喉痹肿痛”。记述其性味主治,但是由于他对紫花地丁植物形态的描述和附图不一致,因此很难断定所载紫花地丁究竟为何种。

1.5 清·张璐《本经逢原》(公元1695)[15]卷二隰草部云:“地丁苦辛寒,无毒。发明地丁有紫花、白花两种。治疔肿恶疮,兼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其花紫者茎白,白者茎紫,故可通治疔肿,或云随疔肿之色而用之”。从中可知地丁有两种,用药时可通过疔肿之色用之,并论述了其用药禁忌云:“但漫肿无头,不赤不肿者禁用,以其性寒不利阴疽也”。清·吴其浚所著《植物名实图考》(公元1848年)[16]卷十二收载了《救荒本草》的堇堇菜,在其后云:“按此草江西、湖南平隰多有之……俚医用根治火症功同地丁”。同时在堇堇菜后还收载了犁头草、宝剑草、地果草、如意草。吴其濬认为前三者均是堇堇菜,因南北地区差异,植物形态发生变化,而如意草不属于堇堇菜,云:“如意草又名箭头草……根似远志味苦辛近医多采叶阴干以末涂恶疮”。

根据药用历史的考证,可知古本草中对堇菜属植物的记载先从堇、堇叶、堇葵开始,后经后代医药学家不断地在性味功效、临床应用、使用方法及宜忌等方面进行完善。在此过程中植物的名称不断变化,如堇堇菜又名箭头草、紫金锁、宝剑草等;种类亦在变化,如《小品方》载其味甘寒、《食疗本草》载其味苦;《救荒本草》载堇堇菜;《履巉岩本草》载羊蹄草、试剑草、鹿蹄草;《植物名实图考》载犁头草、宝剑草、如意草等。

2 品种考证

《说文解字》[4]较早描述了堇菜属植物的形态,云:“蓳:草也。根如荠,叶如细柳。”《新修本草》[7]云:“堇汁。此菜野生,非人所种。俗谓之堇葵,叶似蕺,花紫色者。”《证类本草》[17]:“《尔雅》云,叶似柳,子如米汋之滑。疏云,啮,一名苦堇”。徐国兵[10]认为这两种植物虽然有“叶似蕺”和“叶似柳”的差别,但均为堇菜属植物,而且“花紫色”、“子如米汋之滑”为堇菜属多种植物的共同特征。由于蓳、堇汁、苦堇这些植物描述过于简单,因此很难考证其究竟为堇菜属具体何种。

2.1 胡堇草

随着本草学的不断发展,古代医药学家们不仅采用文字来描述植物特征,而且附上生动形象的图谱加以说明。宋·《证类本草》(公元1082年)绘有我国最早的版印墨线药图。对《证类本草》[17]考证发现其中载有与“堇”相关的有胡堇草。云:“胡堇草,生密州东武山田中。味辛,滑,無毒。主五脏荣卫,肌肉皮肤中淤血,止疼痛,散血。绞汁涂金疮。科叶似小堇菜。花紫色,似翘轺花。一科七叶,花出三两茎”。结合其附图(见图1)可知:胡堇草生于山东诸城山田中,为草本,枝叶像小堇菜,无地上茎,根状茎较短,基生叶多数,花紫色,像翘轺花。高明乾[18]认为胡堇草为南山堇菜V.chaerophylloides(Regel) W. Beck.,但观其附图叶片未裂且无叶柄,不符合南山堇菜的典型特征,可能因南山堇菜现今别名“胡堇菜”而随意附会之。又《普济方》[19]云:“治鼠瘻又方用堇菜干为末,和油煎成膏,搽瘻上,三度即瘥,堇菜野生非人种,名堇葵,叶似柏,子如米,花紫色”。虽无堇菜的附图,但是从“叶似柏、子如米、花紫色”这些描述可以认为此堇菜应来源于堇菜属植物南山堇菜V.chaerophylloides(Regel) W. Beck.或裂叶堇菜V.dissectaLedeb.。

2.2 匙头菜、堇堇菜

明《救荒本草》是一部以救荒为宗旨的植物图谱,其中便载有匙头菜和堇堇菜。在第一章草部-叶可食[11]云:“匙头菜生密县山野中。作小科苗,其茎面窊(五化切)背圆,叶似团匙头样,有如杏叶大,边微锯齿,开淡红花,结子黄褐色。其叶味甜。救饥:采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可调”。结合图文(见图1)描述可知:匙头菜生于今河南新密市山间荒野中,属于草本,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像圆的匙头样,如杏叶大小,先端钝或锐尖,基部类心形,边缘有浅且钝的锯齿;叶柄的茎面凹背面圆;花瓣五,先端钝圆,淡红色;萼片长圆状披针形;果实近球形,种子黄褐色。经考证认为匙头菜为球果堇菜V.collinaBess.,俗名毛果堇菜。且据《贵州民间方药集》载,毛果堇菜的异名就是匙头菜。球果堇菜的叶片在果期显著增大所以似杏叶大小。《救荒本草》作者朱橚为明代藩王,封地位于河南开封一带,因此其所著录植物局限于中原黄河以北至太行山脉地区。有相关考证认为是同属植物深山堇菜V.selkirkiiPursh,其叶片基部狭深心形,两侧垂片发达,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极尖,且在河南未有分布,因此排除。另有同属的辽宁堇菜V.rossiiHemsl.因叶片基部浅心形,耳部常向内卷,边缘有多数细距齿,且在河南未有分布,因此亦排除。

其后又载有堇堇菜[11]云:“堇堇菜一名箭头草。生田野中。苗初搨地生,叶似铍(音批)箭头样,而叶蒂甚长。其后叶间撺葶,开紫花,结三瓣蒴儿,中有子,如芥子大,茶褐色。叶味甘”。结合图(见图1)文描述可知:堇堇菜别名箭头草,生田野中,为草本,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像铍箭头,基部截形或楔形,先端钝,边缘浅且圆齿,叶柄很长,其后叶间抽花葶,开紫花,花梗多数,细长,与叶片等长或高出叶片,萼片五,披针形;蒴果三裂,种子如芥子大卵球形,茶褐色,叶有甜味。根据其描述此堇堇菜与早开堇菜V.prionanthaBunge相符,而非紫花地丁V.yedoensisMakino,因后者在河南无分布。

《普济方》[20]卷六十一云“治喉痹方,用箭头草叶,研入酱少许,笔蘸入喉中吐。其草生于乡村沿篱,夏秋开小白花,如铃儿倒垂下,其叶略似木香花叶”。从其描述可认为《普济方》中的箭头草和《救荒本草》中的堇堇菜应不是同种植物。之后《植物名实图考》[16]卷十二收载了《救荒本草》的堇堇菜,并在其后云:“按此草江西、湖南平隰多有之。或称紫金锁,又呼紫花地丁。其结实颇似小白茄,北人称为小甜水茄。其叶和面,切实甚滑,实老裂为三叉,子黄如粟黏于壳上,渐次黑落”。观其附图(见下图1)可知堇堇菜为草本,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片三角状心形,先端尖,基部浅心形,边缘具浅波状齿,蒴果三裂。此为典型的堇菜属植物的特征。

经考证认为《救荒本草》中的堇堇菜和《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堇堇菜并非一种,前者应为早开堇菜V.prionanthaBunge,后者应为戟叶堇菜V.betonicifoliaSmith。《新华本草纲要·第一册》[21]认为《救荒本草》的堇堇菜为戟叶堇菜的亚种尼泊尔堇菜V.betonicifoliaSmith ssp.nepalensisW. Beck. 王作宾[22]认为其是白花地丁V.patriniiDC.,杨武亮[23]等认为其是鄂西堇菜V.cuspidifoliaW.Beck. 但是由于尼泊尔堇菜和白花地丁的花为白色,并非紫色,与堇堇菜不符。鄂西堇菜叶形与堇堇菜相差甚远,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河南未见分布,亦与本条堇堇菜不符。

2.3 紫花地丁、地果草

明《滇南本草》为研究云南地区药物的著作,书中不仅对紫花地丁有详细的记载,而且还记载了与紫花地丁相关的其它药物。《滇南本草图说》[24]云:“紫花地丁丁蒿一名地丁今处处有,苗覆地,有五色,紫花者多用入药,气味苦辛寒无毒,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瘤,无名肿毒恶疮。服之,点无灰酒下”。但观其附图(见图1)中植物的特征与今紫花地丁V.yedoensisMakino大不相同,经考证认为其应为远志科瓜子金PolygalajaponicaHoutt.。

其后又载有地果草[24]云:“地草果气味辛酸性微寒……滇中有三样,紫花者散血故治妇人乳结,白花者入肝治眼,黄花止腹中冷痛最效”。观其附图(见图1)可知:地果草为草本,叶基生,叶片呈宽卵状,先端尖,基部截形,蒴果三裂。徐国兵[10]认为地果草为紫花地丁V.yedoensisMakino,但是由于附图较简单,且记载有紫白黄三种颜色,因此很难确定其究竟为何种,笔者认为应为堇菜属多种植物的全草。

2.4 如意草

清·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公元1765年)[25]载有如意草,云:“玉如意一名箭头草、剪刀草、大风草。敏按:山野间如意草,叶上尖下圆,深青色,与人家所种无异,唯叶色稍深绿耳。其花亦有紫白两种,至狭长之叶者,乃地丁草,所谓银剪刀,白花者是也。金剪刀,紫花者是也。与如意草一类两种,其性情功效,亦不甚远”。其后又云:“按:此种又与地丁草不同,地丁小而此种大,地丁叶深绿,此叶浅绿。有云家种如意草,亦有白花者,乃真玉如意。野生者,仍是银剪刀耳。性劣,不若家种者良”。由以上文字描述可知:赵学敏认为如意草因产地不同,叶呈长圆尖缺之异,花有大小之别,并且将如意草和地丁草(白花地丁和紫花地丁)进行比较,认为如意草和地丁草是同一类的不同种植物。如意草主要特征为叶上尖下圆,有耳,花有紫白两种。

又《植物名实图考》[16]记载如意草:“山西通志:如意草一名箭头草,象叶形也。夏开紫花,似指甲草而小,有香。土人尝采蒸麦饭。结实三棱似瓜形,如豆大,熟则壳分,三角中各含子十余颗如粟大,色苍黄,根似远志,味苦辛”。

结合其附图(见图1)可知:如意草为草本,具有地上茎,叶三角状心形或卵状心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垂片大而开展,花着生在茎生叶的叶腋,具有细弱的花梗,蒴果椭圆形三裂。经考证认为以上两种如意草均为堇菜属植物如意草V.arcuataBlume。

2.5 犁头草、宝剑草、七星莲

清《植物名实图考》[16]为我国清代植物学名著,附有比较精确的插图,据此常可鉴定到植物科属种,为本草考证的重要参考资料。书中载有三种紫花地丁,其一为:“紫花地丁生田塍中,赭茎对叶,叶似圆薄荷,稍开紫花,微似丹参,花色紫而不白,与本草纲目异”。楼之岑[26]将其考订为唇形科黄芩属Scutellaria植物;笔者认为,其描述与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韩信草ScutellariaindicaL.的形态相似。其二完全转录《本草纲目》中紫花地丁的内容。其三在瓜子金条下云:“云南名紫花地丁”,并转载《滇南本草》中的紫花地丁,经考证此紫花地丁为远志科瓜子金PolygalajaponicaHoutt.。

其后还载有犁头草、宝剑草和七星莲。在犁头草条下云:“犁头草即堇堇菜。南北所产,叶长圆、尖缺各异;花亦有白、紫之别;又有宝剑草、半边莲诸名,而结实则同,滇南谓之地果草,以治目疾、乳肿”。吴其濬认为犁头草、宝剑草、地果草均为堇堇菜,因产地不同叶形和花色存在差异。但观其附图(见图1)与紫花地丁相差远,因此认为犁头草不是紫花地丁。结合附图可知:犁头草为草本,叶基生,呈莲座状,叶片三角状心形,最宽处在叶的基部,中部向上渐变狭,先端渐尖,基部宽心形,两侧垂片发达平展,边缘有圆锯齿,蒴果椭圆形三裂,经考证认为是堇菜属长萼堇菜V.inconspicuaBlume。

观察宝剑草附图(见图1)可知:宝剑草为草本,叶基生,叶片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浅具圆齿;花瓣5,倒卵形,并具有条纹,花梗多数,萼片卵形,先端尖;蒴果椭圆形。经考证认为是紫花地丁V.yedoensisMakino。

《天宝本草新编》[27]云:“地白草清寒化痰,诸般咳嗽与风寒,周身骨节疼痛症,虚火上炎亦当然”。谢宗万等人考证认为地白草为堇菜属蔓茎堇V.diffusaGing.。《植物名实图考》[16]云:“七星莲生长沙石上,铺地引蔓,与石韦、兰相似,而叶阔薄,有白脉,本细、末团圆,齿乱。根如短发。又从叶下生蔓,四面傍引,从蔓上生叶,叶下复生根须,一丛居中,六丛环处。根既别植,蔓乃牵带,故有七星之名。俚医以“治红、白痢”。结合其附图(见图1)可知,七星莲为草本,具有地上匍匐枝,匍匐枝先端具莲座状叶丛,生有不定根。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钝或稍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钝齿,经考证认为其为堇菜属七星莲V.diffusaGing.。

图1 本草有关堇菜属植物图谱

注:一、胡堇草《本草图经》;二、匙头草《救荒本草》;三、堇堇菜《救荒本草》;四、堇堇菜《植物名实图考》;五、紫花地丁《滇南本草图说》;六、地草果《滇南本草图说》;七、如意草《植物名实图考》;八、犁头草《植物名实图考》;九、宝剑草《植物名实图考》;十、七星莲《植物名实图考》

3 结 论

堇菜属植物入药首载于《五十二病方》。《说文解字》首次描述该属植物的形态,《小品方》首次出现“堇菜”之名。该属植物在经历代本草记述后功效主治逐步完善,品种也逐渐增加。本次考证结果为《证类本草》中的胡堇草并非南山堇菜V.chaerophylloides(Regel) W. Beck.,而《普济方》中的堇菜为南山堇菜V.chaerophylloides(Regel) W. Beck.或裂叶堇菜V.dissectaLedeb.;《救荒本草》中的匙头菜为球果堇菜V.collinaBess.;《救荒本草》中的堇堇菜为早开堇菜V.prionanthaBunge,而《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宝剑草为紫花地丁ViolayedoensisMakino,而《滇南本草图说》中的紫花地丁为远志科瓜子金PolygalajaponicaHoutt.《滇南本草图说》中的地果草为堇菜属多种植物的全草。《本草纲目拾遗》和《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如意草均为如意草ViolaarcuataBlume.《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堇堇菜、犁头草、七星莲分别为戟叶堇菜ViolabetonicifoliaSmith、长萼堇菜ViolainconspicuaBlume和七星莲VioladiffusaGing.。

猜你喜欢
紫花地丁附图本草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吉隆县青噶石窟调查报告》附图
不同温度处理对紫花地丁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紫花地丁妈妈
丁香和紫花地丁
大富翁终于露脸了
三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