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琴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上首选糖皮质激素疗法,起效快,但远期疗效有限[1-2]。指南推荐静脉给予标准剂量(375mg/m2,qiw*4次)美罗华可使ITP患者获得更久的持续反应率以及更高的完全反应率。但是该方具有严重感染、免疫抑制作用强和价格昂贵等问题。为了探索两种作用机制互补的药物协同作用,以期快速提升患者血小板计数和患者的持续反应率。本文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对成人ITP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表 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ITP[1],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1~60岁,平均年龄为(39.43±3.74)岁,病程为1~8个月,平均病程为(5.34±2.09)个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21~60岁,平均年龄为(39.50±3.70)岁,病程为1~8个月,平均病程为(5.37±2.13)个月;观察组: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21~60岁,平均年龄为(39.36±3.78)岁,病程为1~8个月,平均病程为(5.31±2.07)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观察组采取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即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0mg/d,连用4d,4周为1疗程;同时,取100mg美罗华(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0mg/10ml)进行静脉滴注,每周1次;对照组单纯采取地塞米松治疗,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等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完全缓解:经过治疗后,没有出血症状,并且血小板>100×109/L;(2)部分缓解:经过治疗后,没有出血症状,并且血小板处于30×109~100×109/L;(3)无效:经过治疗后,仍然存在出血症状,并且血小板数量<30×109/L。
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肝肾功能、血常规和电解质情况;在治疗后3个月需要检查血小板数量。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电解质紊乱、感染、高血糖和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本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94.1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和23.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机制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生成不足、血小板过度破坏和巨核细胞质量和数量发生异常[3]。由活化B细胞产生的针对巨核细胞与血小板的相关自身抗体为致病关键。一方面,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一定程度上抑制免疫反应的发生,起效快,近期有效率达80%,临床采取地塞米松进行冲击治疗,其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性较高;但长期有效率仅13%~15%。另一方面,美罗华为可与B细胞表面的CD20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一种单克隆抗体,可清除机体中B淋巴细胞,减少机体抗体,减轻体液免疫对于巨核细胞、血小板的破坏,疗效稳定持久。然而,经实验发现,患者使用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并发症较多,价格较高,且有报道显示,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时起效慢,其平均起效时间通常在首次用药后4~8周,最晚的需要4个月,严重影响其应用。
在探索糖皮质激素和美罗华两种作用机制互补的药物协同作用[4];即发挥糖皮质激素起效快和美罗华作用持久的优点联合应用,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小剂量美罗华,避免标准剂量美罗华的严重副反应,以达到尽快提高患者血小板计数及患者持续反应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采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稳定持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