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烨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大量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出现,以及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运用,对于未来的教育提出了全新的变革,要求在信息化社会下,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在这种教学结构下,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主动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信息与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的改革。
1.2.1 师范生
本文所研究的师范生都是在读的普通本科生,所学的专业都是未来相关教学的方向,将来的就业目标比较明确,即到各级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是未来教师的预备者。
1.2.2 信息素养的内涵
南国农先生认为,“教育应该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是信息能力,也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其中要特别重视信息能力的培养”。
本文主要参考南国农先生的研究理论“教育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是信息能力,也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但是要特别重视信息能力的培养”。所以对于师范生在信息素养方面进行评价时,也主要依据被评价者的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这四个方面的实际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有关对信息素养的研究成果以及对信息素养的定义与分析,主要根据师范生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这四方面进行问卷和访谈纲要来进行设计。本研究是对某师范学院的数学应用专业(师范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专业)、小学教育三个专业的师范生(大四)进行的调查。一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了320份,初步审核,有效问卷300份,其中有全部选择一项的有6份,有10份未做完,还有4份为多选和随意图画。在300份有效问卷中,其中男生136人,女生164人,全部被调查人员都是大四应届毕业生。来自大城市15人,中等城市68人,小城镇70人,农村147人。同时采用师范生信息素养访谈纲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了20人进行访谈。
2.2.1 师范生的信息意识调查分析
信息意识是指一个人对于新信息敏感力、观察力和接受能力以及对于新信息的创造能力。是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实际问题时,查找信息并使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表1 信息意识调查
通过表1数据的分析,还有不少的师范生对于新信息的敏感程度不高,敏感程度不高,也即对新信息方面的知识不太感兴趣,这种意识影响师范生平时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的还是传统的从书本或是期刊上寻找解决的方法,而很少会想到通过计算机网络寻找信息来解决问题,同时他们因为对于新信息的敏感程度低,所以他们对于利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就会阻碍信息知识的获取,并进一步影响信息能力的培养,对于信息安全方面知识的缺乏,就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误导,同时也容易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2.2.2 师范生的信息知识调查分析
信息知识主要是指计算机多媒体硬件相关的基本知识以及一些关于怎么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课程设计制作表达方面的知识,主要包含了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怎样有效利用信息的知识。
表2 信息知识调查
通过表2可以看出,师范生对于常用的办公软件、图形编辑软件、文件传输软件、网络论坛、网络搜索引擎比较熟悉,这也说明师范生在这些比较大众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程度还是比较扎实的,在计算机多媒体硬件相关知识、多媒体制作软件、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的问题这些信息知识方面不是太理想,这说明师范生在平时对于这些新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多媒体设备关注不是太多,对于多媒体课件在促进教育改革方面的信息知识不是太熟悉,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方面以及获取网络学习资源方面的知识不是太熟悉,这也说明了大部分师范生在对于一些基础的信息知识的掌握不理想,更严重的是还有接近一半的师范生在网页设计与制作和C语言程序方面的知识基本上可以说是零知识。这就对于师范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整体来说,师范生对于一些对以后教学有很大帮助的信息技术知识了解的还不是太多,又因为信息知识是培养信息能力先决条件,如果在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扎实,那就一定会严重制约师范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所以必须加强师范生的基本信息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保证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2.2.3 师范生的信息能力调查分析
信息能力是指获取、理解、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理解信息就是分析信息的内容和信息来源、评价信息价值和决策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搜集、查找、提取、记录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就是使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科研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工具处理数字化文本、图形和数据,使其能应用于多个场景之中。
表3 信息能力调查
通过表3可以看出师范生对于信息的识别分类和在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想要的信息能力还是不错的,超过30%以上的学生,但是在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是太乐观,这也反应出了现在大部分的师范生获取信息的方法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从书本上获取,学习方法还是依旧处于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老模式,对于使用网络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模式了解比较少。在信息化时代,需要我们有更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师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信息素养的水平,所以对于师范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关键。可以很明显的得出师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很弱,在处理数字化文本、图形和数据、应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创造新教学思想等方面,超过50%的人不具备这项信息技术能力,在这个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对我们在未来要进行教学工作的师范生提出了更高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所以学校还得加大对师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2.2.4 师范生的信息道德调查分析
信息道德就是指能遵守相关的信息道德法规,能在法律的规范内使用别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具有良好的合作分享精神。
表4 信息道德调查
通过表4反映出大部分人都能做到保护别人的知识成果与别人信息隐私,说明大部分人的信息道德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还是存在不少的人在这方面的知识水平较低,还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教学力度,只有当师范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才能更好利用信息进行教学。
综合分析上面四项调查结果和访谈的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师范生信息素养水平一般,能够达到优秀的人数不多,还有部分人不达标,最大的问题是大部人信息能力和信息知识水平较差,信息道德和信息意识还是比较好。这就要求学校在信息能力培养方面加大力度,加强信息知识的学习,争取使每一个师范生成为具有高水平信息素养的教学工作者。
传统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严重阻碍并影响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推广,在当今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以培养新型人才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思想,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的培养,并且也十分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发展,在这种大背景的驱动下,我们一定得抓住这个时机,要使师范生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高低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性、能够认识到信息素养是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首先学校的教育内容要系统全面,教育的内容一定得以这四项为基础内容,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在这四项基础能力之上,再加强师范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首先得加强有知识海洋著称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和电子阅览室的升级,这样就能方便学生使用数字化图书馆进行自我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高效便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源,加大对学校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支持平台、信息发布与信息管理平台等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信息能力培养的良好信息化环境。
评价是对人从事某一项事情的价值判断,同时评价也是一个很好的指挥棒,可以控制事情的发展方向,在信息素养教学中引入评价,可以起到鼓励功能、调节功能、教学功能。在平时的综合评价体系中加大信息素养的比重,可以从心理上激发师范生对于信息素养相关知识的学习动机。也可以使教学者和学习者及时了解自己相关知识学习的情况,从而改善相关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指导,从根本上改变信息素养在教学相关人员和在师范生评价体系中的地位。
在平时的学习中,安排更多的实践操作课,让师范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会并应用学到的相关信息知识,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更好的完善相关理论的效果,特别是要加强师范生对基础程序、多媒体课件、网页设计与制作相关知识的实践练习,这方面的技术能力对于师范生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在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契机下,加强引导师范生转变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传统思想观念,增强师范生对于以后要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尊严感和成就感。在进行职业认同方面的教育时,使师范生形成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更是一个知识的创造者,这样就会从内心上促进师范生向具有高信息素养能力目标奋斗。
只有当学校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素养培养的课程体系,才能对师范生进行比较系统化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前的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方式,分别设置信息意识的课程教学、信息知识的课程教学、信息能力培养的实践操作课程以及信息道德教育的课程,这四项相互形成一个有机的培养体系,从而为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