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磊 郭梦远
我曾经在一所幼儿园组织的家长会上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发现“从来不给孩子玩手机”的家长和“主动给孩子玩手机”的家长都非常少,有95%左右的家长在孩子玩手机这一问题上表现出无奈、被动和默许的态度。
我是主动带孩子一起玩手机的家长。暑假里,我带孩子通过“朋友圈”周游世界;除夕前,我带孩子在“抖音”里学做年夜饭;睡觉前,我和孩子一起在“喜马拉雅”听凯叔、听钱儿爸;下棋时,我们通过“秒懂百科”了解和确认游戏规则。平时,我也会有意识地把一些对孩子有用、有趣、有意义的内容保存或收藏起来,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陪孩子一起看,一边看还一边讲。我知道有这些视听资料的辅助,比我干瘪、枯燥、抽象的说教要直观、丰富、有效得多。
视听传媒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我们似乎可以“见证”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发生的每一件小事。便捷的交通工具扩大了我们生活的“半径”,自媒体则让世界不再有“天涯海角”。基于文字符号和视听资料的阅读,让我们可以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自由穿梭。
視听传媒也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确切地说,打破了读书人和文盲的界限,也打破了成人与孩童的界限。在文字阅读的时代,只有识字的人,才有资格和能力去读书,通过阅读去了解不曾亲历的世界。读《西游记》原著的人总是有限的,但一部《西游记》电视剧,让老幼妇孺皆可享受吴承恩带给我们的跌宕起伏。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庄,村庄里几十亿人都在用自己的视角去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感受。各种媒介和资讯冲击着我们的视听,让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让我们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自我,迷失方向,甚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手机是孩子超越时空了解世界的一艘船,在一个资讯爆炸、虚拟失真的海洋里,家长和孩子需要彼此陪伴,在甄别中学会选择,在自制中学会放弃。
对孩子而言,手机当然是可以玩、应该玩,而且要主动玩的。前提是:内容必须是有选择的,时长必须是有约定的,过程必须是有陪伴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手机玩出教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