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号称“小天府”,除了旖旎的田园风光和独特的竹海山色,这里还拥有梁平木版年画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梁平木版年画属于套色木刻版画,起源于明末,以-驱邪纳福、喜庆吉祥、历史故事等为题材,表现手法浪漫,画面饱满简洁,造型古朴粗犷,神态生动,构图完整,对比强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称为“川东奇葩”。
徐家辉是梁平木版年画的第六代传承人,他的手工作坊“德合泰”位于屏锦镇屏锦中学旁边的—条小巷子里,面积不足50平方米,稍显简陋。我们进屋时,他正在一盏小台灯下专心致志地雕版,握着雕刀的手灵活有力,老梨木上很快显现出一幅妙趣横生的图画。
一间老屋,一杯清茶,一幅年画,即是徐家辉的一天。他用了40多年时光,坚守着梁平木版年画这—传统技艺。
“现在很少有人贴年画了,但几十年前,到了新年,年画、春联、爆竹这些都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徐家辉说,每幅年画都有—个故事,寄托着美好的寓意,比如《帅将门神》讲的是秦叔宝、尉迟恭的故事,《盗令出关》讲的是杨四郎出关探母的故事。
徐氏家族早在1776年就创立了“信力足”年画名号,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先后创立了“德合泰”“和盛友”“信立号”等在梁平颇有影响力的年画名号。鼎盛时期,“德合泰”作坊雇佣了一百多人,一天要做几千幅年画,销售旺季要请一二十个挑夫,将年画挑到重庆及下川东一带销售。20世纪60年代,这门手艺一度处于失传状态,徐家辉12岁时才第一次听姑婆说起梁平木版年画,由此开始对这门老祖宗的手艺产生了浓厚兴趣。
徐家辉的“四姥”(梁平方言,即徐家辉爷爷的四弟)徐典隆是梁平年画第五代传人,徐家辉开始和他学艺时,徐典隆说:“别指望它养家,只把手艺一代代传下去就行。”
“先断筋,后断线,坡边平铲。”依靠老一辈传下来的口诀,经过不断摸索、反复练习,徐家辉17岁时学会了雕版、蒸纸、拖胶、刷泥、套印等年画制作的全部工序。
学艺不易,守艺更难。徐家辉发现,做年画确实养不了家,“当时我还是用白纸做的年画,一幅画只能卖几角钱。”于是,他去了重庆市里打工。1996年,有了些积蓄的徐家辉回到家乡,打算继续做自己喜欢的木版年画。为了支撑年画的花费,他在屏锦镇开了一家建材商铺。
工具,是手艺人与器物交心之物。老一辈给徐家辉留下的只有—把雕刀、—套雕版、—卷画稿和—枚“德合泰”的印鉴,他要自己制作颜料、寻找木材,而最让他伤神的,是做年画的纸。
传统的梁平木版年画要用特定工艺做成的“二元纸”,这种手工纸对工艺要求高,又不赚钱,工厂都不愿意做。徐家辉打听到土法造纸的传承人蒋吉文会做这种纸,几经波折,终于订购到了满意的纸张。2005年,徐家辉用“二元纸”做出了《盗令出关》,得到了老一辈的认可,他满心欢喜,更加坚信自己守得住这门手艺。
2006年,梁平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家辉成为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人。他带着按传统工艺制作的梁平木版年画参加了西安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全国木版年画联展,带有原朴之美的梁平木版年画,受到著名年画专家王树村先生的高度赞扬。从那以后,徐家辉经常参加全国及国际性的交流与展览,曾到澳大利亚、英国、土耳其、中国澳门等地参展,他的作品也多次获奖。2018年,徐家辉成为梁平木版年画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半生的坚守为徐家辉赢得了诸多荣誉和关注,但他依然如同自己制作的年画一般,保持着古朴纯真的本色。如今他最关心的事,就是如何将梁平木版年画更好地传承下去。
即便卖画的收入仅够维持生活,徐家辉仍坚持用最原始的方法制作木版年画。“现在来买年画的基本都是作为收藏,所以销量不高。而且我的生产能力也十分有限,虽然大一点的年画能卖到几千元,但印制一幅精品年画要花一个多月时间,新创作一幅年画,仅雕版就要两到三个月。”目前只有妻子跟着徐家辉一起做年画,儿子放假时会来帮忙。他也想请一个工人,但又担心资金问题。
制作年画带不来大富大贵,想要传承,必须找到真正热爱它的人。有不少學习美术的年轻人来拜访徐家辉,和他学习,但他们主要是为了了解民间艺术,大多待上几天就走了。徐家辉盘算着要筹一些资金,开一间传习所,供喜欢梁平木版年画的人体验、学习,将最原汁原味的梁平木版年画传承下去。
更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木版年画,梁平还拥有另外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梁山灯戏
以嬉笑闹、扭跩跳为特点的戏剧剧种,多于春节、灯节、社火、庆坛等民俗活动期间上演。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平竹帘
工艺制作历史已逾千年,北宋年间就被列为皇家贡品。竹帘以梁平盛产的慈竹为原料,经数十道工序织成,薄如蝉翼, 形似锦帛。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平癞子锣鼓
当地流传的一种民间器乐,一年一度的梁山锣鼓迎春抢彩是代代相传的民俗习惯。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平抬儿调
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又称抬工号子,有数百年历史,早年间修水利、桥梁等工程,现场有成千上万抬工,号子此起彼伏,场面壮观。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精品线路推荐
梁平旅游资源丰富,稻田、荷塘、溪流、湿地等与城市相互交融,境内有双桂田园、百里竹海、蜀道难等大型景区,是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游的胜地,另有工业旅游、户外体验等多种选择。
百里竹海生态康养游
竹海之门—寿海—星空露营房车基地—观音洞—蝴蝶谷
文化休闲游
博物馆—规划展览馆—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百年张鸭子—宏美达丝绸
民宿体验游
梦溪湉园—老鹰窝精品民宿—交通民宿—星空露营房车基地—隐渡民宿—铁犁耙院子—四方山居—唐家坡夯土民宿—曲水谭家院子
乡村记忆游
金城寨玫瑰园—和林水帘洞—屏锦天宝山—复平黑天池—福禄佛印山—铁门小白水
双桂田园民俗风情游
滑石古寨—双桂堂—数谷农场—桂香天地—川西渔村—万石耕春—中华·梁平柚海—蜀道难
南川区位于重庆市南部,境内的金佛山是蜀中四大名山之一。金佛山静卧于大娄山脉尾脊,靠近神秘的北纬30.线,经过4.6亿年的时光沉淀,融山、水、石、林、泉、洞、瀑于一体,拥有佛光、云海、流瀑、飞涧、绝壁等自然奇观,2014年,凭借多姿多彩的岩溶地貌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因为地理位置独特,金佛山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3000多年来,王侯将相、黎民百姓逐一登临这个精致的舞台,南来北往的人在此安居乐业,将各自的文化习俗与本土文化糅合,民俗文化精彩纷呈,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从巢居演变而来的传统建筑“干栏式吊脚楼”,力量与中国龙文化缔结的龙舞“金山龙”,荟萃农耕文明智慧的歌谣“金山谣”,还有千年民俗茶饮“金山红”。
金佛山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代表性山脉,地貌丰富而完整,亿万年地质构造运动造就了溶丘洼地、溶水洞、单面山、石林、瀑布、峡谷等喀斯特地貌奇观,桌山边缘万丈悬崖绵延数十里,地壳运动挤压而成的喀斯特峡谷数不胜数,其中以神龙峡最具代表性。
神龙峡是经上亿年地壳运动挤压而成的原生态峡谷,林深竹茂,流瀑成群,泉水漂流堪称西南—绝。峡谷内处处都有关于龙的传说,因而得名。相传金佛山是由李冰父子所治的九条孽龙点化而成,神龙峡即是孽龙修炼升天之地。后来苗族又将龙崇拜带到这里,通过拜山、祭祀、接龙等具有仪式感的活动,打造出独具地域特色的龙文化。“金山龙”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悄然诞生。
金山龙,又称板凳龙,明清时期盛行于金佛山下的石溪镇,传承至今已有400多年。最初人们是以板凳为骨架、稻草为辅料扎成龙形,舞动起来,庆祝丰收。经历数代人的丰富演绎,金山龙舞雄浑苍劲,漫溢出敬畏自然、唤醒山川的远古之力。现在每逢当地重大节庆,都能看到金山龙神秘悠远、极具力量感的舞台形象。
除了动感的金山龙,金佛山还有温润的“金山红”。
茶之为用,始于巴蜀。200万年前,地球迎来第四纪冰期,因秦岭、大巴山脉和娄山山胁如屏障—般滞缓侵袭,金佛山成为世界古植物区系的避难所,保存了8000多種生物基因。金佛山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年中有近300天云雾笼罩,年降水量1400-1800毫米,恰为躲过第四纪冰期浩劫幸存下来的古生大茶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繁衍生息环境。
南川大树茶属高山茶种,金佛山现有野生大树茶6419株,树龄均在千年以上,主要生长在南坡海拔1300米的德隆乡茶树村,村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皆有大茶树,其中最古老的一株树龄达2700多年,被奉为“茶树鼻祖”。茶树村村民世代好茶,每年的新春采茶季,甚至可见百岁老人矫健攀爬千年古树采茶。以金佛山大茶树鲜叶为原料,采摘、翻晒、制茶、闻香等炒茶技艺代代相传,如今又吸纳古法制茶精髓,以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出绿色生态茶产品“金山红”,条索肥壮,色泽乌润,汤色橙红透亮,滋味醇厚回甘,甜香中带着花香,久泡汤色依旧,余韵悠长。
禅茶一味,茶香代表了茶人的心境,背后则是流淌千年的质朴生活积淀。
茶香浸润了2000多年,“金山谣”也唱了2000多年。
金佛山一带群山耸立,多高峡深谷,“一个背篼滚下坡,下去捡回半天多。”“对面山上喊得应,走个人户天黑尽。”因大山重重阻隔,远古时人们就依靠呼喊和唱歌传递信息、表达心声,逐渐衍生出歌声浑厚、词意丰富的金山谣。
金山谣源于自然,起于生活,表达了专注、热忱、追求美好的生活态度。“三伏天叻似火烧,哥哥下田把秧薅。”辛苦劳作时,唱山歌是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歌声回荡在山间,仿佛鼓槌敲在薄薄的鼓面上,营造出一派生机勃勃的轻陕景象。人们也常用山歌来赞美自然,祈祷风调雨顺,或取悦爱人,企盼家庭圆满。这些山歌或荡气回肠,或温柔婉转,是带着泥土香气的诗意,也承载着当地人千百年来朴实包容的精神之路。如今,人们吼上一曲山歌,便很容易走进温暖的旧时光,重拾一段耐人寻味的生活记忆。
民间传统习俗的诞生,都体现了一个“传心”的过程。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金佛山是一個自然奇观,更是一处精神秘境,“金山龙”“金山红”和“金山谣”,在时代潮流里保留着难得的生活本色,让人们感觉到穿越时空的心灵震撼。
金佛山旅游文化节
2010年起,南川每年都会举办中国(重庆)金佛山国际旅游文化节,到2019年已是第十届。今年的旅游文化节暨杜鹃花节于4月20日开幕。
每年4-5月,金佛山杜鹃开花种类最为集中,30多万株乔木杜鹃盛开,漫山遍野,犹如花毯一般,其中包括目前国内最高大、树龄最长的“千年杜鹃王”,金佛山独有的弯尖、麻叶、金山、阔柄、黄花、喇叭杜鹃花,以及珍稀名贵的“血色杜鹃”等。节日期间有打卡、徒步、逛文旅集市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可以充分感受金佛山的独特魅力。
舌尖上的南川
金佛山方竹笋
生长在海拔1000-2200米的山中,号称“竹笋之冠”,呈四方形,有棱有角,是纯天然山珍佳肴。
金佛山贡米
生长在海拔800米左右的山上,日照充足,水源洁净,有着150天的超长生长周期,不施农药,不施化肥,是重庆有机大米的代表。
南川玄参
金佛山被称为“天然植物园”“中药材宝库”,气候、土壤等十分适宜玄参的生长,拥有中国最大的玄参种植基地。
南川中华蜂蜜
产自金佛山,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鲜玉润,髓滑兰香,目前年产量约1000吨。
石柱是中国四个单一的土家族自治县之一,也是长江三峡黄金水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深入石柱,一方面可以倾听巴盐古道上悠远的号子,享受丝丝缕缕的土家风情;另一方面可以感受“中国版图几何中心”的秀丽风光,享受夏天21℃的自然清凉,康养身心。
“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哕儿啷哕,挑起扁担啷啷扯,哐扯……”这是“哕儿调”的经典代表作《太阳出来喜洋洋》。哕儿调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土家人乐观、豁达的性格,如今,这一原生态民歌还在石柱的土家山寨代代传承,声声缭绕。2004年,石柱县委县政府将《太阳出来喜洋洋》确定为县歌,2005年底出版了《石柱民间音乐集》,并安排专人对“啰儿调”进行搜集整理,建立原始演唱的音像档案,在本地乡土教材中普及相关知识。2006年,啰儿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近八旬的土家族老人刘永斌是“啰儿调”的代表性传承人,能演唱近百首“哕儿凋”,被称为“石柱土家歌王”。
“玩牛”是继土家啰儿调、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之后,石柱第三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玩牛”起源于古代自然崇拜,一般有七八个人配合表演,其中两人扮演牛身,一人扮演放牛大哥,其余的人作为锣鼓手,“牛儿”要在放牛大哥的引导下完成吃草、擦痒、滚水、跳坎、傲角、犁田、喝水摆尾等舞蹈动作,
石柱土家风情浓郁,也形成了具有特殊魅力的土家饮食文化。土家人喜吃酸辣酢、大块肉、坛子酒、酸菜缸,顿顿不离酸菜和豆豉、豆腐乳,讲究用阴米茶、醪糟蛋、煮腊肉、推豆腐来招待客人,洋芋饭、土家山珍、野生菌宴、莼菜羹、腊蹄(排)汤锅、都巴块、鲜海椒炒腊肉、烤全羊、倒流水豆腐、石柱咂酒等也广受好评。
石柱的西沱古镇位于长江之滨,与忠县石宝寨隔江相望。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此地为“界坛”,因地处长江南岸最大的回水沱(即回水湾),故称“西界沱”。唐宋时期,西沱已是川东、鄂西边界上重要的商业贸易城镇,元代川江水路在此设“梅沱小水站”,作为连接川鄂交通的水驿,是重庆出川的必经驿站。清乾隆年问,李元在《蜀水经》中称此地为“石鼓峡”,陈登龙在《蜀水考》中称此地为“界滩”。古镇中的云梯街是当年“川盐济楚”的巴盐古道的起点,街道沿山脊走向由长江岸边直达山顶,隔江望去,石阶层层叠叠,石板光耀刺眼,如同直上云霄的云梯。
从西沱古镇出发,可以深度游览巴渝新十二景及新三峡十大新景观之一“黄水林海”。其中,千野草场和大风堡原始森林都是国家AAAA级景区,分别被称为“重庆最美的草地”与“重庆最美的森林”。千野草场集山、林、草、石、畜于一体,万亩石芽、万亩火棘、万亩森林、万亩草场相映成趣,既有独特的南方草场风光,又是中国典型喀斯特地质地貌的大观园,游人既可以穿过火棘大道看群羊下山,也可以摘一串火棘子坐在秋千上品尝。大风堡原始森林是中国最完整的杂灌林博物馆,树种繁多,古树参天,林中不时有獐、猴、猬、狐、貂、狼等走兽出没,竹鸡、喜鹊、子规、画眉、布谷、相思鸟、红腹锦鸡等飞禽也常来常往。
石柱地处武陵山区和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发展康养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当地森林覆盖率达到59.04%,每年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超过330天,石柱推出了森林浴、天然氧吧、中医药疗养康复、竹林疗等生态养生体验,田园观光、农耕民俗、乡野拓展等多种乡村康养休闲业态,集休闲度假、特色医疗、保健养生于一体的温泉养生小镇,同时将特色小镇、古村落、梯田、草场、地质景观等精心串连成相关主题线路,全力打造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品牌。有人说,通常意义上的游山玩水,是欣赏,是休闲;到石柱旅游,则是“心赏”,是“休养”,可养眼养心、养生养性。
石柱自駕游精华路线
文化祈福之旅
路线:石柱县城-大歇镇-沿溪镇-西沱镇-河嘴乡-临溪镇-王家乡-石家乡-鱼池镇-悦崃镇-龙沙镇-石柱县城
主要景点:万寿山、万寿古寨、西沱古镇、银杏堂、姚家院子、千野草场、枫香坪、十里荷塘、佛莲洞
自然生态之旅
路线:石柱县城-六塘乡-沙子镇-黄水镇-冷水镇-枫木镇-黄水镇-中益乡-三益乡-桥头镇-三河镇-石柱县城
主要景点:万寿山、万寿古寨、泰运庄园、莼菜观光园、毕兹卡绿宫、药用植物园、薰衣草庄园、太阳湖、月亮湖、油草河、中国一号水杉母树、云中花都、let's go游乐世界、白天池滑雪场、G50冷水服务区生态自驾营地、大风堡
农耕体验之旅
路线:石柱县城-六塘乡-黄鹤乡-马武镇-龙潭乡-六塘乡-石柱县城
主要景点:万寿山、万寿古寨、马盘溪峡谷、羊子岩、来佛山、大风门、石岩瀑布、猕猴桃基地、中药康养院
山地探险之旅
路线:石柱县城-下路镇-三星乡-六塘乡-沙子镇-金竹乡-金铃乡-新乐乡-洗新乡
主要景点:万寿山、万寿古寨、观音洞、七曜山风电群、獐子岩、白果古树、黄草坪、齐运动养公园
正值万物生长的季节,“雍山谷·巴渝民宿”周围各种植被欣欣向荣,层次感极强,让人想起“庭前花木满,院外小径芳。四时常相往,晴日共剪窗”的美妙。走进院中,田园气息扑面而来——陶土罐、石磨盘、中式瓦片、猪槽等镶嵌在石景墙间,民宿的接待台整体由原木打造,上面摆放着各种木制小物件,房门钥匙上也挂着圆木吊坠。客房装修简洁温馨,禅意十足,屋内家具全是实木打造的,能嗅到清新的木香。
巴渝民宿品牌倡导高品质度假生活,这种品质感也体现在各种细节上,从装修的主调、床品的搭配、洗漱用品的选择,到随处可见的绿植、盆栽、小瓷器、墙画……都尽力要让居住者感到更多一点舒适。民宿里还配有厨房,房客可以自己做饭,当地的各种特产——黑山竹笋、玉米、猕猴桃,还有农家腊味,让每—餐都别具风味。
住在这里,人与自然几乎没有距离,在房间里,可以泡—杯茶,听虫鸣蛙语、树叶摩挲,清幽闲适;走出房间,可看倦鸟入林、云海氤氲,气象万千。主人说:“山留人,人恋家,我们打造雍山谷·巴渝民宿,就是想给客人—个回归自然的空间,让心在这里栖息。”
黑山镇境内的黑山谷是重庆最大的原始生态风景区。过了黑山谷,沿着414省道前行2公里,就到了“美奢山居”所在的格林波特度假小镇。
没有繁复玲珑的瓦当,没有斗拱飞檐,没有彩饰金绘,“美奢山居”有着的是月白风清、时光悠长,采用的是红砖、原木、棉麻、藤编等最为质朴的建筑元素,正和静谧的黑山谷原始森林气质相合。
民宿共有31间客房,分为亲子房、榻榻米房、山景房、大床房、双人房等多种房型,可满足旅居者的多样需求。室内陈设简约质朴,温暖的原木色搭配精致布艺,大大的落地窗引入户外的山林景观,让人充分感受隐逸于自然之中的诗意。民宿采用的是酒店式管理模式,房内配有智能门锁系统、地暖等设施,不失现代生活的安全、舒适。主人精心设计了美式户外庭院、休闲咖啡厅、户外烧烤场、书吧等大量公共空间,餐厅的设计主要是清雅的美式田园风格,细腻的原木和有着粗犷肌理的水泥相辅相成,大面积使用折叠滑轨玻璃,让大厅和休闲长廊融为一体,将室内空间延伸至室外,空间更为通透,用餐时可与清风、白云为伴。
这样一问散落在乡野中的民宿,低调内敛,也不失舒适温馨,—切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