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疮先天免疫及周围神经相关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2019-06-10 00:58张华雄李吉
医学信息 2019年8期
关键词:免疫离子通道

张华雄 李吉

摘要: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面部慢性炎症型皮肤病,其临床特征包含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水肿、脓疱等症状,该病发病率高,致病机理复杂。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在机体先天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及其相互作用参与了玫瑰痤疮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参与玫瑰痤疮发病的免疫细胞、神经纤维伤害感受器、离子通道等对玫瑰痤疮的病理生理进程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玫瑰痤疮;免疫;周围神经;神经纤维伤害感受器;离子通道

中图分类号:R758.7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8.017

文章编号:1006-1959(2019)08-0053-05

Abstract:Rosacea is a common chronic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 in the face. Its clinical features include erythema papules telangiectasia edema pustule and so on. The incidence of rosacea is high and the pathogenesis ofacnerosacea is complicated. At present,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dysfunction and interaction of innate immune system and nervous system ar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osacea. The effects of immune cells, nerve fiber injury receptors and ion channels on the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of rosacea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Rosacea;Immunity;Peripheral nerve;Nerve fiber injury receptor;Ion channel

玫瑰痤疮(rosace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主要特点是面部中心的炎症反应,如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增厚、结节等[1,2],分为红斑血管扩张性玫瑰痤疮(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rosacea,ETR),丘疹脓疱性玫瑰痤疮(papulopustular rosacea,PPR),植物玫瑰痤疮(phymatous rosacea,PhR)和眼玫瑰痤疮(ocular rosacea,OR)四型[3]。尽管在几个世纪前已有该疾病的相关描述,但目前对其病理生理机制仍然知之甚少。目前有研究提出,玫瑰痤疮是由持续异常的先天免疫反应引起的概念[4],即功能失调的先天免疫系统和控制血管反应的失调神经免疫通讯网络的参与是导致玫瑰痤疮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5]。皮肤具有作为屏障和身体与环境之间的感官界面的双重功能,受到由相对稀疏的自主神经和丰富的感觉纤维组成的周围神经网的支配[6]。Choi JE[7]等考虑先天性免疫机制和神经系统失调涉及玫瑰痤疮起始和延续,但神经免疫通讯的初级诱导和继发反应的复杂网络仍不清楚。目前,已有研究提出,各种神经肽和相关的途径参与玫瑰痤疮的血管扩张,认为周围神经网络和先天免疫交互作用,促进了玫瑰痤疮的发生发展[8,9]。因此,玫瑰痤疮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使其成为了解皮肤血管,神经和免疫系统之间联系的“人类疾病模型”。虽然免疫系统中大多数细胞都参与了玫瑰痤疮的发生,但是在很多研究中通过免疫组化和形态测定等方法分析表明[5,10,11]:在玫瑰痤疮中主要活化的细胞是CD4+ Th1/Th17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细胞和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现就以上几种免疫细胞在玫瑰痤疮致病中的机理以及玫瑰痤疮中周围神经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做综述如下。

1免疫细胞在玫瑰痤疮致病中的机理

1.1 MCs  MCs在玫瑰痤疮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玫瑰痤疮患者皮肤内MCs有着较高表达,同时,MCs也是导致玫瑰痤疮发病的LL-37的主要来源之一[10]。正常皮肤内Cathelicidin抗菌肽含量極少,但是在感染或皮肤屏障破坏时,Cathelicidin抗菌肽被强烈诱导形成,并被水解为有活性的抗菌肽LL-37[12],进一步LL-37可通过PLC/PKC/calcium/calcineurin/NFAT,PI3K/Akt和MAPKs等信号通路来激活Mas相关基因X2(MrgX2)诱导IL-8释放以引起MCs脱颗粒,释放KLK5和IL-6等细胞炎症因子。KLK5可继续通过水解Cathelicidin抗菌肽前体hCAP18在皮肤中的酶加工,产生LL-37,LL-37还能通过激活MrgX2,由Gi/o蛋白信号通路诱导肥大细胞中TRPV4+表达,通过TRPV4+离子通道,提高MCs细胞质中Ca2+的浓度,诱导MCs脱颗粒[13-15]。也有研究表明,紫外线(UVB)的过度照射可以激活角质细胞中的TRPV4+,增加TRPV4+在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引起角质细胞Ca2+内流增加,诱导角质细胞分泌内皮素-1(ET-1),通过ET(A)-R来促使MCs脱颗粒[13,16]。通过以上机制,可以刺激MCs连续释放组胺,类胰蛋白酶和其他介质介导其炎症[17,18],以及发痒或烧灼感,还能引起血管舒张和血管新生[10]。同时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CCL2,CCL5,CXCL9,CXCL10,CXCL8等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募集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辅助T细胞以放大炎症反应,促使玫瑰痤疮病情发生发展[10]。

猜你喜欢
免疫离子通道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参与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基于离子通道的电化学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藏药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运动与机体免疫能力关系研究综述
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检测在胃癌中的意义
肉豆蔻挥发油对缺血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及L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疼痛和离子通道
等离子通道钻井技术概况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