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摘 要:《真理与方法》一书中,伽达默尔非常鲜明地从艺术经验着手,通过对于历史、语言等领域进行探索,结合诠释学的相关方法进行批判研究,同时阐述本体学中存在的意义。我们对艺术与理解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是为了能够更好更为深入的理解艺术,提高审美能力,以期能够促进全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个人素质。
关键词:伽达默尔 艺术 理解
现代社会的进步,使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成为当下人类所关注的焦点,而艺术则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构成元素。艺术本身是精神文明建设学科中的一个较为独特的领域,因此,一个人的艺术经验将会直接体现此人对于真理非科学性的表达。以伽达默尔为例,他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便利用批判性的角度对传统美学的概念主体进行阐释,质疑审美区分的概念,强调在建立艺术本体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理解与阐释这两个方法。
一、简述诠释学及《真理与方法》
(一)诠释学的相关含义
诠释两个字,其实是理解与解释的意思,是对客观存在对象表现出的真理与意义进行探索的意思。例如在进行某一本文学作品的阅读时,我们如何将其中所表现出的意义、情感进行表达,避免出现误读的情况,这便是诠释学的任务。诠释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与自然科学的认知论不同,诠释学非常明确地将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进行区分,认为诠释学应当结合哲学二字,将其方法论转化为本体论,将诠释从原本主观的解释行为逐渐转换成一种客观存在的自身行为。
(二)《真理与方法》
《真理与方法》一书是伽达默尔解构真理与方法的作品,也是其批判传统诠释学、建构哲学诠释学理论体系的论述。这种建构的基础是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对立,他认为理解精神科学的意义与价值不可与自然科学相融合,因此伽达默尔在本书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也就是任何客观事物与理解客观事物的人之间存在一个共生的关系。伽达默尔在该书中从美学、历史和语言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希望能够解释诠释学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中所掌握的经验的一部分。全书中最为精彩的便是与历史相关的内容,条理清晰、极富逻辑地对理解与解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明,提出进行理解与解释的条件。
二、《真理与方法》一书对于艺术的理解
(一)伽达默尔的艺术之思
伽达默尔是当代解释学美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真理与方法》标志着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诞生,并以“艺术经验中的真理问题”为开端,从审美的历史性、理解性等角度分析了藝术作品。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伽达默尔利用自身的艺术经验,结合历史领域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批判研究诠释学方法,阐述其本体学意义。理解就必须被视为意义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种理解中,一切表达的意义——艺术的意义以及一切从前流传物的意义——就形成并实现了。艺术之思是哲学家在进行探索时的根本,而艺术经验则是精神科学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领域。在对各门学科进行探索时,伽达默尔是以抵制、对抗为基础探索其精神科学中存在的真理性。伽达默尔对于传统美学概念中具有人文色彩的部分进行了重新梳理,在其阐述这些概念的过程中,不单只是重复原本研究者的理论与概念,而是更加突出地表现出了历史进化演变过程中的存在性,以及对于精神科学的探索。也就是说,伽达默尔有意识的将其融入到哲学解释学的思考过程中,将其当作表现艺术真理的重要素进行有效阐述,为后续研究艺术本体论的诠释学意义奠定坚实基础。由此可知,伽达默尔的艺术之思是以艺术本体论为基础,围绕节日、游戏、象征等几个关键词进行探索的。
(二)伽达默尔对艺术作品本体论的建设
游戏的概念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非常熟悉,但伽达默尔提出的游戏概念不同,他将游戏作为艺术之思的基础。将其与康德的思想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康德看来,游戏概念本身与主体生命的自由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游戏已经和艺术审美等同义,表现出非常强烈非常鲜明的主体色彩,且会直接与现实状态进行有效区分,表现一种超然的美。
而在伽达默尔看来,在传统状态下对艺术进行理解,其美的现象与实际现实相对立而立,艺术也是在这种对立的环境之中被人们逐渐理解的。从对人的艺术经验的分析中可以推导出人类普遍的理解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运用于人类对自身的各种创造物的理解上。作为艺术的立足基础,审美意识与非审美之间也是存在一定的对立关系的。作为一种理性化的普世状态,在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过程中,人们会放弃与自身爱好相适应的东西,以此为代价进行审美趣味的养成。因此,伽达默尔直接在书中对审美区分进行质疑和批判,认为这种区分会直接将现实与艺术、审美与非审美进行区分,导致构成艺术与理解的丰富意义被逐渐抛弃。在伽达默尔看来,艺术作品的意义不仅在于理解,不仅在于客观的艺术作品,还在于主体对客体的理解。 艺术作品的本质在于它对自我表达的依赖。 这意味着艺术作品,虽然在表达方式上可能改变很多,但它仍然是它自己。将艺术作品与手工制品进行比较,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别:手工制品的整个制作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也有着极其准确的用途,但是艺术作品并没有明确的制作目的和用途。因此,艺术作品本身并不是完成物,而伽达默尔也在陈述自身理念的过程中提出了艺术经验的概念。在接受了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之后,伽达默尔认为精神与艺术真理之间的立足点存在时间性的解释,为此,伽达默尔从传统的游戏概念出发,将其与艺术本体论进行有效联系,并重新对艺术与理解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认为若仅通过艺术经验的关系对游戏进行谈论,那么游戏与态度之间并不画等号,甚至不认为游戏指的是在进行艺术创造或鉴赏过程中的某种情绪状态,而是指艺术作品本身存在的方式。也就是说,在伽达默尔看来,游戏是艺术的本体,他认为游戏需要依靠参与游戏的人进行表现,但游戏的主体并不是游戏的人,而是艺术作品。正是这种游戏的被动与主动相混合的特殊性,使游戏成了艺术作品,自主性是游戏存在过程中表现的主要特性。
在这样的前提下,伽达默尔将艺术和真理利用诠释学的框架进行解释,认为艺术在表现方面获得成功并非是创造者自身的能力,审美过程中表现出的时间性特点也直接揭示了艺术存在的实质。除此之外,伽达默尔还为了解释时间性这个特殊的概念,提出了“节日庆典”这样的解释方式。他认为将节日庆典的相关活动作为庆典,是每年都会有的循环重复出现的,尤其是那些比较特殊的节日庆典。但是这种重复不断循环出现的节日庆典,并不是回到以往的节日,也不是另外开展的庆典活动。因此,这些概念之中便表现出一定的时间性,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时间经验,它代表着一种历史片段上的时间,每一次重复着的节日庆典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也是相对静止的。若庆典的性质与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则会成为另一种活动,只有在不断的变迁过程中,它的存在才能表现出一定的存在。
除此之外,结合伽达默尔后续书籍写作内容,可以看出其对于艺术诠释学的特征,还利用“象征”一个词进行解释,在这个词中,他赋予了其不同的阐释,使其能够与传统语言学的具体解释相区别。在传统语言学中,“象征”本身是一种比喻的方式,我们也可以认为是用某一件事物去暗示另一件事物,或传达出一定的思想意义和感情。但是在伽达默尔这里,他赋予了“象征”本体论的意义,使其不仅仅只是一种表现艺术的手法,还代表着艺术作品本身的形象。也就是说,在伽达默尔看来,每一副艺术作品都是独立的,具有独特意义的,是绝对不可以被其他物品替代的,也绝对不可以替代其他的物品。艺术作品在创作出来之后,便成为一个永恒的存在,一个在一瞬间便成为永恒的、铸就永恒的存在,而作品的意义仅仅是建立在这个永恒存在上一层虚无缥缈的纱,我们可以将其蒙上,也可以将其换掉,但是这个纱的存在,永远无法抹销、改变这个艺术作品存在的现实。这便是伽达默尔对于艺术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与研究。
三、《真理与方法》一书中艺术与理解的关系
通读《真理与方法》一书,我们可以发现伽达默尔将美学文学艺术直接纳入诠释学的相关范围之内。在伽达默尔看来,文学、艺术作品是被当作本体一般存在而认知的,都是被表现出来被理解的事物。一个事件若有意义,理解将会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理解之中,才能真正形成并完成陈述的意义,其中便包括艺术陈述及其他所有流传物陈述的意义。伽达默尔的理解同施莱尔马赫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不同,以理解为基础的重构是施莱尔马赫的诠释,其中提到的重构便是在理解的过程中,将文学作品中的原本规定进行一定程度的重建;若不能利用重建文本的方式完成艺术作品的理解,那么该艺术作品也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但是这种重建是真正可能存在的吗?在伽达默尔看来,这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的。在他看来,最近流行的趋势便是将艺术作品从博物馆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而后放到其本来应该所在的地方,或者给予那些建筑类型的纪念物重新定义的机会,使其以原本的形式存在于艺术鉴赏之中。那些放在博物馆教堂里的艺术作品或是为了某种人为原因而重新建立的具有古老纪念意义的建筑物,都不是他们原本所代表的艺术,仅代表着金钱和观光者的自身意愿。因此,在他看来将理解当作是对原本存在艺术的重建,这是一种传达僵死意义的诠释学,而并非他所认为的诠释学。而伽达默尔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观点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和深思。
他引用了黑格尔提出的一个比喻,将历史长河留存下来的那些艺术作品称为是“缪斯的作品”,在他看来,如果一棵树上结满了美丽香甜的果实,而一个人将这些果实端到餐桌上,也仅仅是将这些当成了果实而已,此时这些果实没有了真实具体的存在,生命也离开了那棵长出了果实的树,更没有长出了树木的土壤,以及其他的要素,失去了制约特性的环境,也没有四季变换对他们产生影响,因此这些果实已经仅能当作是一份果实了。同样的道理,在命运的指引下,时间的长河将那些艺术作品留给我们这些人类,但是却未能及时将那些作品所存在的客观环境留给我们,也没有让那些流传出这些艺术作品的季节留存给我们,对于我们来说,这些艺术作品只是对于曾经存在的那些现实生活的朦胧回忆。
但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去,任何时候都只会前进而不会倒退,若想要恢复这些艺术作品存在的历史性因素是不可能的。因此,那些艺术作品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就是毫无意义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吗?在黑格尔看来,那位摘下了果实并将他带到餐桌上的人,正是为果实们提供其他生命的人,這些生命的因素不仅仅拘束于树木、日光、空气、土壤等,而是以一种更高的层次,将这些生命因素的东西汇集在果实之上。也就是说,利用具有自我意识的观赏眼光和采摘时的鉴赏眼光,同样可以为那些艺术作品提供一定的生命。因为提供这些东西是对于精神的探索,正是将艺术作品中原本包含的精神进行外在化表现的具体措施,这代表着一种悲剧命运。
黑格尔的这些言论使伽达默尔意识到,这已经超出了原本施莱尔马赫对于理解探索的层次,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哲学高度。因此,在他看来,黑格尔提出的这个真理具有显著的决定性意义,因为我们在对历史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历史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修复过去曾经存在的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而是对于现实对于生命、对于意义、对于价值进行思维性的沟通与思考。所以,黑格尔的诠释不是一般方法论的诠释,而是从哲学的角度对艺术和理解进行诠释,而这也是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所要探讨的内容。伽达默尔探索艺术真理,其实正是希望能够从哲学的角度利用诠释学进行有效思考,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而并非是探索到理解艺术的具体方法。
在哲学诠释学的框架内,伽达默尔会对艺术美学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深入探索与思考,同时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分析作为精神科学的艺术真理。尤其是伽达默尔在探索过程中,会对那些传统的艺术美学的审美以及审美区分进行质疑,抽象批判审美意识,让我们能够将原本悬浮在半空中的美学思想落实到地面,能够从更加脚踏实地的角度去探索并学习美学思想,理解艺术作品。
四、结语
伽达默尔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将游戏作为艺术本体展现其艺术性与表现性,了解其意义的持续生成性,将那些从传统审美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艺术作品的继承性、艺术观点等内容进行有效消解,使美、使艺术能够成为一种持续性生成意义的、开放性的、从未完结的精神性存在。理解者的阐述与表达,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鉴赏艺术作品的重要参考,但是却不会真正的结束人们对于艺术的探索,这也是艺术真理表现出历史相对主义趋向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内容都能够充分表现出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对于艺术的哲学方向的见解,使我们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但是我们在探索其艺术理论的过程中也能够发现,伽达默尔的理论消解了很多对于艺术作品理解过程中的传统因素。例如艺术与非艺术、审美与非审美之间存在的界限,那么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又如何去辨别艺术,把握艺术,又如何去认识美丽呢?我们在理解艺术、理解美学的过程中,又是否会直接从历史绝对主义走向历史相对主义呢?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并没有给出我们具体的答案,这也是我们需要去持续性探索并进行分析、总结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梁晓萍.艺术自律重提[J].艺术百家,2017,33(6).136—140.
[2]史风华.试论伽达默尔游戏概念的意义[J].河南社会科学,2000,(2)87—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