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机依赖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2019-06-08 10:06史炜煜
丝路视野 2019年8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英语教学

史炜煜

摘 要:本文结合南京某学院一、二年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出现手机依赖的现象,如课堂及课间使用手机的频率、学校与教师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态度、目前所采取应对措施的效果等,试图探讨智能手机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影响。通过比较手机进课堂的利弊因素,肯定无手机课堂在现阶段的意义,并对借助手机等智能设备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手机依赖 英语教学 无手机课堂 手机进课堂

一、引言

作为第五媒体主要介质之一的智能手机,在前所未有的高普及率与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亲密伙伴,若说戒断手机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大学校园里,也不乏紧盯手机屏幕的“低头族”。手机实现的功能也愈发强大,包括社交、购物、听音乐、看视频、开会、电竞、阅读、搜索等。有些高校对于学生上课时是否允许使用手机没有制度规定,另外一些则要求上课时间内所有学生须将手机放入墙壁所挂收纳袋,课间才能拿取。

我国麦可思研究院2018年4月发布的《2018年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则显示,8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手机依赖”问题,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超过 5 小时。其中高达79%的大学生坦言在课堂上使用过手机。如果以每节课45分钟来计算,学生平均每堂课玩手机的时间是13.9分鐘,约占三分之一。而大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最多的手机活动前三项分别是聊天、刷社交媒体、玩游戏。2019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7.9小时;截至2019年6月,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6.0%。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这个主题,2008年,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发表的论文是第一份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来源,为辨别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提供了重要参考。夏领婕、胡丽莎的硕士论文分析了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和影响。杜立操、梁杰华、王欢、黄海、吴和鸣、肖祥等学者的论文主要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角度出发研究不同气质人格对手机依赖的特点。韦耀阳、朱如倩、王礼申、王雅君、张园园等剖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还有一部分学者针对性地提出手机依赖的治疗方法,比如沈晓冉的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法,陈晓蕾的催眠治疗法,郭婷婷、范俊峰的萨提亚治疗模式,秦剑峰、孙若男、景璐石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法。总的来说,十年来,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大多采用社会学、心理学、传媒学、医学的视角,既有定性法也有定量法。本文试图探讨手机使用与大学英语课堂之间的关系转化。笔者认为,使用手机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是信息时代的趋势,现阶段,相比能不能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如何倡导学生合理使用、帮助教师利用手机辅助教学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课堂手机依赖现状

不难看到,现在许多学校会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悬挂能容纳数十只手机的收纳袋,每一个小口袋都有数字编号以进行区分。大家戏称它为“手机的睡袋”。每到上课铃声响起时,同学们会把手机放到属于各自编号的口袋中。这种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抵制手机的诱惑,在课堂上更加集中精神听讲。当然,这一做法往往是由学校教务部门或某些课程教师规定的,并非多数学生源于内心自觉自发的行为。因为每到下课时,多数学生的反应是在第一时间冲向手机袋,急不可耐地抓起手机,站在收纳袋旁边就玩了起来,甚至觉得走回座位都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

各大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除了涵盖基础的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以外,还开设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例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医学英语、工程英语、警务英语等。通常,英语视听说教学通常会在计算机教室开展,每一个座位上配备有独立的电脑与耳麦设备,一人占据一个小隔间。在少了手机收纳袋、多了物理阻隔的环境里,出现了学生们更加难以抵御手机诱惑的情况。即使是在警务英语这样专业性很强的课堂上,教师强调该课程内容与公安工作实际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涉外警务工作中、在出入境管理工作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宁可掏出手机玩得不亦乐乎,也不愿意静下心学习这些公安用语如何用英文进行表达,如何在工作环境中听懂外国人所说的话并给出回应。直到教师提问时,他们才如梦初醒一般,面露怯怯之色,请教师复述问题,或支支吾吾或勉强给出一个答案交差。

三、手机进课堂的消极影响

手机进课堂的弊端显然是无法忽视的。首先,对于教师来说,在授课时教学思路容易受到干扰。例如:现在的大学生们更倾向于用手机拍照,把老师的课件和板书拍下来,而不太愿意手写在纸质笔记本上。且不论老师们是否愿意入镜,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机对着讲台的这一行为很容易引起教师的紧张、不适或反感。忽然举起的手机镜头会打断教师们原本流畅的思考路径和语言表达。如若教师此时生硬地制止学生拍照的行为,似乎又显得不近人情,过于古板。其次,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时容易受到各类应用软件的诱惑。比如通讯类软件,微信、微博、QQ、Facebook等消息频繁轰炸;购物类软件,淘宝、微店、亚马逊等则不停激发购买欲望;新闻类软件擅长用推送夺人眼球的负面新闻的方式引起人们的恐慌。我们不能否认手机确有一定的辅助学习作用,毕竟往往最初学生们打开手机,只是为了在词典类软件里查询一个英文单词的中文意思和常用搭配,或者在浏览器里搜索课文作者的相关信息、国外的风土人情、中外表达的异同之处,但是很快,大家的注意力就被其他看起来更有趣、更刺激的内容吸引走了。相比较之下,用手机查单词的初衷反倒变成了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的一个借口。再者,某些同学玩手机也会影响周围的同学,分散彼此的注意力,干扰教室课堂秩序。

美国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苏珊·默勒教授主持过一项名为“不插电实验”的项目,即参与实验的两百名左右的大学生在24小时内不使用任何多媒体设备,戒断社交联系。大多数学生在实验时间内出现了焦躁、沮丧情绪,有些甚至出现了生理不适,无法正常活动。默勒教授认为,学生对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依赖在某种程度上近似于一种心理成瘾症。

当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变成了玩手机时,手机对大脑的迅速短暂刺激会导致学生的思考力下降,令他们满足于手机软件带给他们的即时反馈,而对学习这种需要长反馈的机制产生厌烦与畏难情绪。并且,一旦患上手机依赖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受限,容易形成碎片化思维的习惯。

四、可调和的课堂手机使用策略

美国斯沃斯摩尔学院心理系教授、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的主要奠基人肯纳斯·乔恩把酷爱使用手机的青少年称为“活在气泡里的时代”。他认为,手机和其他多媒体工具像一个气泡把我们包裹起来,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他们更愿意通过手机媒介来获取外界信息或者间接联络。“气泡人”不但缺乏和周围人的沟通,对父母的要求也更为叛逆。这一层气泡隔绝了一个“自我”和外界的关联,让人变得更加孤独。

然而,手机并非洪水猛兽,气泡其实是一层一触即散的透明薄壁,正如“请放下手机,抬头看看我”“零網日”之类的活动一样,减轻手机依赖并非难事,学生们所渴望的关注近在咫尺,只要去看、去听、去和身旁的同学老师沟通就可以获得。教师充分的知识储备、合理的教学环节、机智的教学设计、独特的个人魅力,会引起学生的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重新审视自己对于手机的态度,手机之于人的意义,以及手机之外的、真正的生活。手机到底是人的工具,还是人的情绪主宰者,手机内创造的虚拟世界,是否可以替代现实生活的每个当下。保持不被手机“绑架”的觉知很重要。

《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载:“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我们利用手机而不受制于手机,不为手机所驱使。手机本没有绝对的好坏性质,在课堂上如能发挥手机优势、恰当使用该工具,不仅不会降低教学效果,还能弥补传统教育短板。

所谓教学的本质,应当不局限于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交流。课堂上最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是师生的探讨,甚至是诚恳的灵魂间的对话。不论是传统的板书,还是丰富多彩的幻灯片,不论是写在笔记本上的文字,还是手机镜头捕捉到的图像,都是对各个学科知识内容的一种记录和留存。其目的是便于拓展师生的思考维度,视觉化思考的过程,便于对这种思考痕迹进行回顾。举例来说,英语课前,教师可将课件资料发送给学生,以供学生预习背景知识、基础词义,提前扫除多数生词障碍。课中,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教学案例,重难点,请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实时观点的发表。课后,根据学生的知识需求,教师可在云端发起思辨题。在一些教学环节使用手机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快速反应,关键在于提高互动质量。

五、结语

目前来看,大学英语课堂系统广泛地使用手机辅助学生学习的还是少数。2019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手机进课堂是大势所趋,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宜疏不宜堵。除学生加强自控力及学习责任感,教师备好课以外,学校应当完善制度管理,更新硬件支持,有条件的话为需要解决手机依赖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制止学生课堂玩手机,不如邀请手机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为共同的知识关注服务,创造新型移动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陈金鑫.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工商学院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6,(09):130.

[2]陈晓蕾.一例催眠治疗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J].才智,2018,(27):23—24.

[3]杜立操,梁杰华.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12):65—66,69.

[4]郭婷婷,范俊峰.萨提亚治疗模式在防治大学生手机依赖中的应用探索[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18(04):116—119,124.

[5]胡丽莎.大学生课堂手机行为调查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3.

[6]秦剑峰,孙若男,景璐石.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效果观察[J/OL].成都医学院学报,1-8[2020-03-17].

[7]沈晓冉.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对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8]王贵虎.“无手机课堂”方案的实践和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26(06):39—41,49.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