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秋丽
摘要:我们的现在生活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有一定提升,所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但在家庭里由于只有一个孩子,会造成家长溺爱孩子,孩子没有独立性,没有坚定的自制力和意志力,出现懒惰的现象,还会导致孩子体育素质比较差。此文主要讲述体育运动对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作用,在体育锻炼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体育锻炼 在校生 身心健康 方式
在当今时代下的教育领域,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而是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们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育学生向“德智体美劳”的方向发展。而体育锻炼对学生们的学习以及身心健康都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特别在心理健康方面,体育运动会对其有这很重要的积极影响。
(一)體育锻炼可以促进在校生智力的发展
自然界中每一个动物都有一定的精神能力,而人可以对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观察认识和领悟,并且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人是有智力的高级动物。
人的智力高低是由自身的大脑组织结构和体系决定的,它其实并不在于大脑发育的外部体积,且影响智力更多的因素是大脑的发育状况。而体育运动和锻炼可以让人们的大脑快速的运作起来,做出大脑指令的肢体动作,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进一步促进大脑的发育。此外,体育运动的强度越大,人体中的肌肉组织对大脑的刺激越多大脑结构里细胞的工作也越多,促使大脑的神经细胞加快运转,帮助大脑的皮层细胞的快速活动,有利于大脑系统的进化。
在人的智力的构成中最重要的是关于记忆力的部分。很多人都想要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功能。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还可以促进人体记忆力功能的提高。因为人们进行体育训练时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经过大脑的运作,大脑会激发记忆的功能。此外大脑皮层对运动动作的分析传送都训练了大脑的综合能力,这些都可以促进记忆力的增长。
(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经常进行体育运动不但有利于人体的身体的健康发育,还有利于训练人们的耐心,培养一个良好的乐观积极的性格。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可以接触到外界的事物,改变内心的性格,可以结识到很多积极乐观的人,有利于提高人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增强在社会中的独立性。
(三)体育锻炼能够治愈心理疾病
在国外体育锻炼的对精神症患者和神经功能出现问题的心理治疗作用已经被很多国家认可,而且有部分国家在精神和心理的医疗领域已经开始采用了。但是由于体育锻炼的作用与心理症的治疗之间的关系还没科学的研究认证,所以我们要制定一个相对科学安全的体育锻炼的形式,才能应用到医学领域进行心理疾病的治疗。
例如,之前有人对一些患有精神分裂心理疾病的人们分别进行了两种锻炼形式的实验。一种是相对舒缓的锻炼模式,让病人进行简单的慢跑或者其他形式的跑步;另一种形式是,让病人进行相对复杂的混合形式的体育训练,比如跳绳,打羽毛球,篮球等。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两种锻炼模式出现了不同的效果,进行第一种形式训练的病人身体和病情都有所好转;而另一种没有出现明显的效果。因此只有采用合理可行的锻炼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后意志品质如果能得到提升,就是体育锻炼效果很好的一种体现。优秀的意志品质是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来进一步促进其形成。并且体育运动有利于减少自身或者周边环境对自身的影响。此外,如果想要进行自身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可以把体育锻炼当做一个培养的形式和办法。例如在参加体育锻炼时,主动挑战自己,参加一些极限挑战,在挑战自己中不仅使自己的意志品质变得更加勇敢坚定果断,还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比如你可能会对某种体育项目产生兴趣,让自己多了一个兴趣爱好;在活动中结识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会成为你默契的队友;放松了自己的心情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等等。
(五)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
一般热爱生活的人都会喜欢做体育运动。他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可以放松他们的心情,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性以及让自身变得更加自信,形成一个外向阳光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好的在运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充实自己的内心。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活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积极地参与到当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感受,在社会生活中勇敢的展现自己,营造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运动的和谐氛围。
(六)体育锻炼可以消除心理疲劳
人们产生的身体疲劳不仅仅是身体的疲惫,而是综合性的一个病症,因为人们的心理疲劳也包含在内。如果一个人每天在学习和工作中大脑的劳动量超过了可以承受的范围,人的身体和心理会很容易就出现疲劳的症状。但是,如果能进行短期的体育运动,且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定时锻炼,就可以很好的减轻疲劳的症状,舒缓人们因长时间工作大脑处于紧绷状态而过度劳累的神经。
在校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在选择体育锻炼的项目,设计自身锻炼的方案和具体锻炼采用的模式时务必要遵守的规则就是在校生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虽然这些内容看起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在实际锻炼中要注意很多事项,例如体育锻炼项目内容要因人而异,训练时间和内容要科学合理,要保障让学生们的安全等,这些都要遵循一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刚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要从最简单最基础的环节开始,不断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让学生们能有一个适应的阶段。因为有很多学生对体育锻炼是三分钟热度,在训练的初期,对体育锻炼有一定的新鲜感,他们对体育锻炼内容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如果一直对他们进行高强度训练,他们在剧烈的体育运动后身体可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不舒服状况,也不能及时的缓解疲惫,所以就会减少对体育锻炼的热情,甚至坚持不下去直接退出锻炼。所以一定要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案。
(二)坚持全面发展的锻炼原则
体育锻炼的内容必须要全面发展,锻炼的目标也必须要全面发展。体育锻炼必须要有一个全面的体育训练内容:多种形式的训练模式,多种方面的训练项目,多种风格的训练课程等。全面的锻炼目标就是要全面的锻炼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不仅是身体锻炼,还要有技能的提高和心理的培训。良好的身体机能有利于学生们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缓解学生们的压力和情感波动。
(三)坚持因材施教的锻炼原则
由于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和年龄段,他们在很多方面有不同的差异,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们具体的情况把他们合理地进行分组,不同的小组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而且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的内容。例如,在低年级小组中,安排训练难度和强度偏低的训练内容,比如做健美操,踢毽子,跳绳等活动;高年级小组可以进行较高层次的训练项目,如打排球,篮球,掷铅球,跳遠等等。开展多种形式是训练项目来增强他们的能力。
(四)坚持长期性的锻炼原则
体育锻炼必须要坚持长期进行才能看到锻炼的效果。不能训练一天休息几天。锻炼就要坚持每天都练,要坚持形成经常化。因为人体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对身体的免疫力在长时间停训后会逐渐消失的。所以短期的训练是不可行的,要想保持身体免疫力就必须要把体育锻炼一直坚持进行下去。
三、在校生体育锻炼的具体方式
参与体育锻炼的在校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锻炼都要在体育锻炼中得到加强和提升,每个方面都要能在体育锻炼的内容中体现出来。比如体育锻炼的内容中健美操和瑜伽的环节是为了锻炼学生们身体的柔韧性;长跑中长跑太极拳等项目是为了锻炼学生们的耐性;短跑,游泳,跳绳等项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速度技能;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锻炼了学生们的灵敏度;扔铅球,拔河,举重等锻炼环节主要训练力量能力。而且根据分的不同的小组合理地分配不同的项目和训练内容,让锻炼的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体育锻炼,参与自己适合并且感兴趣的锻炼项目中,更好的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到达加强在校学生免疫力和综合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预期目的。
体育锻炼对人体有很多益处,经常进行体育运动有利于人们大脑的成长发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记忆力功能,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生活态度也变得积极乐观。而且在对在校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必须要根据基本原则去设计相关的训练方案,按照合理地方式实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并且要根据分好的不同的小组合理地分配体育锻炼的项目内容,进一步促进在校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广付.论课外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J].学生之友(下),2017,(08):73-74.
[2]何少钧.论体育运动对智力发展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9):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