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庭 黄文君
摘要:区域教育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由多个共性相同的行政区划组合而成的区域的教育,不同区域内的教育机制、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教育性质等以及相应的外部支持系统存在一定的联系性。围绕“区域教育”这个话题进行研究与调查,无疑会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
关键词:教育发展 区域教育 教育研究
对于“教育”这一领域的不断研究与开发是我国现阶段要完成的任务中的重中之重,教育产业的历史性突破有利于带动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借以这一现实性,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协调发展,循环发展,可利用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者研究的必然。但由于我国地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匀的现状,导致政治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而政治经济制度又制约着教育导致部分地区教育落后,文化存在差异性。
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实施计划管理体制,强调教育中的统一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与思想的传递,但这种模式片面的强调了共性,一定程度中忽略了文化的差异性与教育发展的多样性,在建国初期对我国经济和教育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这种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突出,各地开始注意区域教育的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的目标与体制。
因此“健全区域教育机制”是当下势在必行的课题。有关“区域教育”性质的文献层出不穷,许多地方逐渐采用有关区域教育的科研理论来进行指导与解决在区域教育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研究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區域教育的研究,有利于丰富我国教育领域的科研理论研究
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呈多元趋向,进一步扩大了我国教育领域理论知识的层面。对区域教育不断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促进教育科学更加繁荣。一方面,从区域教育研究中得到的理论知识可以用来引导其他区域的教育理论发展,或区域的其他教育类型发展。另一方面,区域教育本身带有非常浓郁的地方性色彩,所以在对该区域教育研究中可以因地制宜采用适宜本区域的教育理论。
2.区域教育的研究,有助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我国长期使用的“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过度强调共性毫无个性的特点,严重束缚了教育理论的发展。制度的完善,区域教育结构的完善离不开他们的带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其次,了解区域教育的特点及优点,深度挖掘区域教育的合理之处并多加以利用,达到物尽其用的功能,可以为区域教育乃至我国教育增添多元化色彩。
最后,区域教育的研究,可以带动经济萧条地区的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完善。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国家应大力扶持教育落后地区,扩大教育投资,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加强师资队伍,普及教育扫除文盲。
(二)研究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社会价值:
从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与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出发,可以看出教育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革、文化产业、生态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受到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生态以及科技、人口等方面的制约。为了研究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社会价值,首先我们从如下几点出发:
1.从政治的角度而言,对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研究,可以促进该区域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促使区域内的积极发展与社会稳定。这就要求国家与政府的宏观调控,协调发展,均衡发展,避免料及分化,从而缩小差距。
2.从经济的角度而言,对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研究,可以促使我们探索区域教育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的方法与手段,从而促进区域经济与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从文化的角度而言,对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研究,可以促使该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区域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有为教育的理论的研究增添了文化风情。
研究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途径,在这里不得不提及“教育治理”这一概念,它更多强调的是,在涉及到双方利益时,产生的观念差异,而从中寻求共识,达到互惠互利则是治理的最重目的,教育治理则是在这种共识下产生了一种多样性和开放性,而这种特性使得研究者们对于教育治理这一概念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一种界定。但总之,我们对区域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保障公共利益,使教育可以有机的协调发展;研究的主体呈现多元趋向性,包括教育的行政部门,学校教育,社会乃至家庭等元素;同时,在促进教育协调发展这一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手段就是促使教育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一)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主体
1.政府角度:从政府的角度俯视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经纬图,可以看出政府在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这一过程中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位置,发挥着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总体布局的监督与掌控,它负责审查来自不同地区教育治理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最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选择出最有价值最有针对性的方法与途径
2.学校角度:学校在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这一过程中处于金字塔中流砥柱的位置,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校是办学主体,政府的过多干预容易使学校的办学丧失它们自身的特点与价值。政府要适当发挥其监督与引导的作用,不能过多干预,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的自主权,这有利于促进学校组织系统结构的完善。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地位强调是学校治理的关键环节。这一方面应主要体现。
3.社会角度:社会在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这一过程中处于金字塔底端的位置,放在底端并不是说他不重要,而是它起到了一个奠基的重要作用,主要强调的是他的监督作用。首先,使用社会手段来促进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对打破传统教育管理体制下的政府垄断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力量可以防止某一主体过于专政而产生的偏误。其次,使用社会手段来促进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可以为教育的监督与评价机制构建一座公平、公正、公开的桥梁,对区域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为使教育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应最大限度的完善教育功能。
(二)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
一个完善的教育体制,应当呈现出一种公平、优质、高效的教育格局。一个完善的教育体制应当包含教育质量、教育公平以及教育效率等方面,这就涉及到教育研究中区域教育发展的质量维度、伦理维度以及效率维度。我们应做到:
1.改善区域教育服务水平,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2.关怀弱势群体,促进区域教育公平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教育效率
(三)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方法
1.加强区域教育制度建设,构建区域教育制度体系
制度是一切行动的指南针,对促进区域教育的发展起着基石和保障的作用。首先,完善区域教育规章制度,可以推进地方办学活动,使地方办学更加法制化,规范化。其次,完善区域教育规章制度,为学校办学的自主權提到了保障,加快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学校教育体系的构建。最后,区域教育规章制度的完善,为学校探索新型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学校管理新模式提供了保障。
2.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优化区域教育治理结构
政府在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主导作用,他可以优化区域教育结构,对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这一过程中的实现起着结构保障。
3.增强教育治理主体的凝聚性,提升区域教育治理能力
增强教育治理主体的凝聚性,这要求我们首先,应落实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这一理念合理运用到区域教育的发展中来。其次,我们应培养公民互助互利,民主法治的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区域教育的发展行列。然后,我们应当掌握不同主体的不同能力与特征,合理利用与发挥,为区域教育的发展增添色彩。最后,对于主体,我们应当进行适当的鼓励与引导,促使他们为区域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借力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治理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他为区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型的管理技术,为实现区域教育治理提供了信息化的保障,但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不可以盲目推崇与利用,应当在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合理运用,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其他方法提升教育效率与质量。
对于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价值探析,即讨论区域教育各个层面(包括理论价值、实践价值、社会价值等)的价值,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究这一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奚晓晶.区域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制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8,(12).
[2]刘金虎.有效推进区域教育科研的若干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6,(23).
[3]任苏民.区域教育科研的创新与发展[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03).
[4]褚宏启.教育治理:以共治求善治[J].教育研究,2014,(10).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