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 钟铁铮 陈春丽
摘 要: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新时代呈现了新的变化趋势,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形势变化,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优劣,基于新时代视野思索能够适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具体采取以下措施:全面并持续加强教育工作者的创业能力和素质;构建有相关政策支撑的教育系统。
关键词:新时代;地方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G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4-0013-02
“新时代”这一概念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提出的,具备独有的历史特性和背景。“新时代”的产生影响着社会全领域,高等教育领域更是首当其冲。 创新创业教育在国际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认为其可以作为新的“教育通行证”,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在不断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也体现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2015年,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说明,这也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即将进入更为关键的阶段。
地方高职院校承担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重任,这也对“新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形成足够的教育驱动力。但是,在高职院校教育落实的过程中却衍生出贯彻不彻底、执行不及时等问题,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在地方高职院校的“扎根不实”。为了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步伐,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科学地思考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环境、发展思路、执行贯彻等相关问题则势在必行。
一、 创新创业教育和传统专业教育的异同
创新创业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新思维作为主要培养目标,传统的专业教育则是以培育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为全面的综合能力的专门性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两种教育体系都需要具有完备的知识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同时,两种教育体系所使用的教育教学手段各有特点又相互关联,例如:在创新创业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既要注意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兼顾专业知识如何更有效地融入创新实践及应用,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锻炼创业及创新能力的环境,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能够合理调动和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思想。
创业和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比也存在着些许差别。我国的高等教育以高校为主要载体,立足于专业教育,更离不开专业教育的进步与改革。当前的高职院校所运行的专业教育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趋于完善,服务的学生群体数量多,教育结果可预期,教育方法成熟,教育覆盖面比较广泛;而高职院校开设创业创新课程属于新兴事物,其受众情况并不乐观,有意愿创业的学生数量较少,另外创新创业学习时间短,教育方法多样化,教育结果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这些因素都使得创新创业育体现出较专业教育更为明显的局限性。
二、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问题
(一)对教育体系的支持力不足
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进步如果离开教育体系的支撑就成了无本之源,教育体系的稳固程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教育部将职业和创业培训的相关内容融入高等教育系统之中,截至目前,职业和创业教育虽然已实践了近20年的时间,但是地方高职院校在落实过程中,依然缺乏足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指导,无法切实地形成完备有效的教育体系。这又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认知度偏低,仅仅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附属工作,没有抓住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并且有可能带来如功利化、形式化等负面作用,影响高校和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产生一系列的连锁负面作用。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广速度缓慢
“新时代”视野为高等职业类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必须加快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更多地使学生走上创新创业之路。社会学习理论中指出,应该注重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个人行为是受到环境影响的。在“新时代”思想的加持下,教育领域开始加大创新创业的推广力度,提高推广速度。但是,就高职院校而言,创新创业的推广速度显然已经和学校的全面发展速度不相匹配。究其原因,创新创业的推广工作到了高职院校这一平台基本已经接近终端;学生群体中的推广还需要较长的周期;高职院校的发展近年来呈现了突飞猛进的态势。可见,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广速度较为缓慢,制约了地方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当前,双创政策支持体系的主要受众群体为社会创业人员,不能充分满足在校学生的初创要求。我国的教育部和人社部曾经出台过一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及文件,但是这些政策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一些行政管理部门的配合与执行。同样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也存在,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没有义务全力支持高校工作,导致部分地方的高校只能自己解决创新创业的实践和应用。
三、 “新时代”视野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全面提高教师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全面提高教师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必要保障。高职院校可同时从创新创业教育硬件和教育体系支撑条件两方面入手,结合社会提供的外部资源,努力提升硬件环境,使高职院校教师能够做到“讲创业课有案例,做创新实践有平台”;同时加强教师的创新创业培训和再学习,为教师构建合理的培训制度,使教师更踏实地积累经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好的发挥引领作用。例如:部分高校设立教师及大学生创新团队项目,目的在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高职院校为具备创业条件的教师进行多渠道推广宣传,为有良好创业前景的团队和项目背书;让高职学生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同步开发的教师网络创业平台、微信创业平台和实体平台进行双创实践;某些地方高校将双创课程用慕课等新型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等。学校还可以集思广益,借鉴吸收优秀的创业案例和思路,多样化、多渠道地为教师提升综合素质。
(二)构建相关政策支撑的完整系统
政策支撑需要形成“3D”系统,即“高职院校—社会企业—地方政府”形成合力,共同为双创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撑。在高职院校内部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科学规划创业构思、合理制定创业预算,争取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各项资源;在部分企业内建立大学生双创实践基地,利用自身科研与教学优势,结合企业的信息和管理优势,相互渗透,共同引导创新创业人才为企业服务;地方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与负责人,应整合生产要素、市场導向、高新技术、供需匹配等主要社会资源,制定并推进可行性强、周期短的支持政策,持续深入高校、地方企业开展相关的沟通、协作、服务与监管工作,使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政策回归基层,物尽其用,使基层组织能够更好地发挥能动作用。
新时代迫切需要大量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层面的又一个“增长极”。地方高职院校应坚持双创人才的培育不放松,全力保障双创教育的全面性和实践性,以更好地扎根地方,服务地方。
参考文献:
[1]谭勇,杨雪.浅析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274.
[2]田贤鹏.教育生态理论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6(7):66-72.
[3]方芳.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与思维调适[J].教育与职业,2017(1):75-79.
[4]夏继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创新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32(18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