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媛媛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 210003)
2018年高考的硝烟还未散尽,2019届的毕业生的备考又将拉开序幕.高考备考不可能有捷径可走,需要学生脚踏实地的牢固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精准地理解这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内涵与外延.只有将备考建立在基础之上,才能领悟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在高考实战中为我所用.
什么是基础,什么是学科素养?只有在领悟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知识点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再次翻开2018年的江苏高考试卷,大量的考查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考题映入眼帘.
例1 (2018年江苏高考第1题)我国高分系列卫星的高分辨对地观察能力不断提高.今年5月9日发射的“高分五号”轨道高度约为705 km,之前已运行的“高分四号”轨道高度约为36 000 km,它们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与“高分四号相比,下列物理量中“高分五号”较小的是( ).
A.周期 B.角速度 C.线速度 D.向心加速度
感悟本题相对较简单,强调的是学生首先学会掌握卫星运动的基本规律及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的推导,正确答题就一目了然了.因此,在备考中引导学生能够依据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去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去收获方法和技巧,这是提升“应试”能力的关键所在.
物理是自然学科,实验过程是物理体系的形成过程,在教材中没有通过实验检验的的物理规律是不存在的,因此,让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物理实验是理所当然的.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获得实验知识,这就注定要教师作以指导,在学生的脑海中植入实验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从2018年江苏高考试卷的字里行间中不难发现,物理高考试题的实验也是透着厚重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味道.
例2(2018年江苏高考第11题)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重力加速度g.细绳跨过固定在铁架台上的轻质滑轮,两端各悬挂一只质量为M的重锤.实验操作如下:①用米尺量出重锤1底端距地面的高度H;②在重锤1上加上质量为m的小钩码;③左手将重锤2压在地面上,保持系统静止.释放重锤2,同时右手开启秒表,在重锤1落地时停止计时,记录下落时间;④重复测量3次下落时间,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值t.
通过以上实验要求学生解决以下四个小问题:
……
第(1)个问题是在步骤④中可以减小对下落时间t测量的误差的类型是什么?时间测量自然属于人为操作快慢和读数问题带来的误差,因此属于偶然误差.
第(2)个问题是在本实验要求小钩码的质量m远远小于重锤的质量M,其目的是什么?给出了四个选项,是一种判断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对自由落体的特征进行分析,因为重力加速度较大,造成下落H高度的时间较短,测量时间越短实验误差自然就越大,要使重锤下落的时间变得更长,就必须采取减小系统下降的加速度,因此小钩码的质量m远远小于重锤的质量M.
第(3)个问题是探究轮的摩擦阻力会引起实验误差问题.是一种开放性的问题,本问较为巧妙,也代表着命题的趋势,考生需要弄清减小摩擦阻力变化的原理方法,橡皮泥粘在什么物体上,其作用的原理是什么,这都需要学生在平时从实验操作中用心体会的,这也是在高考备考中必须具备的物理实验素养.
第(4)个问题是根据测量数据(在题干中已经给出)进一步处理,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思考,通过公式简单的变形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答案,分析简单而基础.
在2018年江苏的高考物理试卷中类似例3的试题还有许多,如第10题,该题是对测量某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物理实验的考查,属于电学的基本实验,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和误差分析能力,在这里就不再一一细说了.
通过上述实验案例就可以对今天的备考有清晰的脉络.在注意“双基”的同时,应该去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的方法,比如去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实验结果、抽象出实验蕴含的物理规律等等,其中在物理备考过程中,通过基本实验的提炼让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让学生在备考中掌握对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与概括的方法,从而达成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总之,高考备考过程是将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重新打磨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的勤于思考,通过学生在备考中积极的思考的过程,才能务实的挖掘出物理概念和原理的内涵与外延,才能在高考中蟾宫折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