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

2019-06-06 01:00谭鉴光谭玲俏莫国兴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荨麻疹例数复发率

谭鉴光 谭玲俏 莫国兴

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黏膜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其发病率较高,据统计,约25%人群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荨麻疹[1]。荨麻疹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大部分患者伴瘙痒,部分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及气促等症状,可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慢性荨麻疹一般指荨麻疹反复发作,病程超过6 周以上,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病因十分复杂,资料显示约80%慢性荨麻疹找不到确切原因[2]。尽管临床上治疗本疾病的药物众多,然而仍无特效药物,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在控制复发方面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控制该疾病的复发,本研究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20 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观察组中男36 例,女24 例,年龄18~57 岁,平均(31.06±5.82)岁,病程3 个月至5年6 个月;对照组中男33 例,女27 例,年龄18~61 岁,平均(31.65±5.49)岁,病程3 个月至6年。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对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能按要求完成随访,入组前1 个月内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抗过敏类药物;排除合并其他器质性、精神类疾病,妊娠、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次,1 次/d;维生素C,100 mg/次,3 次/d,口服;对于皮疹广泛或伴全身症状患者,加泼尼松1 mg/(kg·d),连续口服5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自拟方剂进行治疗,组方:白鲜皮30 g,当归、何首乌、丹参、苦参、刺蒺藜、麻仁、瓜蒌、生地、地肤子各15 g,川芎、荆芥、白芍、防风各10 g,每天1 剂,分早晚两次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命质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半年统计其复发情况。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3]对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症状及躯体感受、心理感受、日常活动、对衣服的选择、社交娱乐、体育锻炼、工作、家庭或朋友关系、性生活、治疗10 个问题,均采取Lickert 4 级评分法,0 分为无,1 分为少许,2 分为严重,3 分为非常严重。DLQI 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生命质量越高。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无风团出现,无瘙痒,6 个月随访无复发;好转: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发病时风团减少70%以上,复发间隔明显延长;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4]。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临床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DLQI 评分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6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复发率比较

2.2 生命质量

两组患者治疗后DLQ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DLQ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LQI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LQI 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60 8.29±2.56 2.45±0.66a 观察组 60 8.61±2.15 1.97±0.53ab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多由急性荨麻疹迁延而来,其特征为风团反复发作,剧烈瘙痒,且多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腰酸乏力等,大部分患者定时发病[5]。西医认为慢性荨麻疹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过敏性物质进入机体引起的局部过敏反应,主要采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其可竞争性抑制组胺与H1、H2受体结合发挥治疗作用。维生素C 具有降低血管壁通透性作用,常与抗组胺药物合用。对于病情严重、皮疹广泛患者,一般加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需注意用药时间和剂量。上述西药的常见问题在于往往在用药过程中作用显著,但停药后易于复发,且长期应用易发生不良反应[6-7]。

荨麻疹在中医中属于“瘾疹”范畴,“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由此可见,风和寒气相结合成为风寒之邪,当和热相结合后成为风热之邪。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均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最终,风寒、风热之邪作用于肌肤皮毛之间,进而导致荨麻疹发生。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为阴血不足,致使血虚生风,内热蒸腾,反复发作者耗伤气血,而又易为外邪所侵,深入营血脏腑,或冲任失调,肝郁不舒。因此本病之治疗,既应注意祛邪,更应注重扶正,详审其阴阳气血之盛衰,以燮理阴阳、调和营卫、固表卫风等为治疗原则。血虚宜益气养血,血瘀宜活血化瘀,挟风宜疏表祛风,风邪久羁疏之不应,则应行搜风之法,对于冲任不调,逢经期而发作者则宜调冲任,和气血。本病缠绵不愈,每致精神紧张,情绪抑郁,故镇静安神之法宜相辅而用。胃肠蕴热不清,必熏蒸肌肤,故大便干者又宜润肠通便、泻热导浊,采用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中药,止痒效果颇佳,亦常用于本病的治疗[8-10]。何首乌补益精血,养阴生津,祛风解毒;丹参活血通经;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当归、白芍养血凉血;刺蒺藜、防风疏风解表;麻仁疏通血脉、补中益气;白鲜皮、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生地清热解毒;川芎、荆芥发汗解表,祛风止痒;瓜蒌解热利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祛风除湿,疏风清热止痒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DLQ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DLQI 评分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发率更低;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常规西药而言具有疗效突出、复发率低的优势,且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荨麻疹例数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荨麻疹预防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