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左右心室电极位置间距离与临床效果分析

2019-06-05 13:11姜亦松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32期
关键词:效果

姜亦松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左右心室电极位置间距离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9年5月行CRT的患者38例,以术后左右心室电极植入位置间距离(D)中位数为标准,将D>D中位数者划为A组,D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室电极间位置;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2..01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者的首选方法。研究显示CRT效果与心肌梗死瘢痕、房颤、肺动脉收缩压、性别、及电极位置间距离等因素有关[1]。本研究对左右心室电极位置间距离与CRT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对2015年5月~2019年5月行CRT的38例患者进行系统分析,为提高CRT临床效果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行 CRT 治疗的患者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55~72岁,平均(64.3±5.5)岁,其中扩张性心肌病16例,缺血性心肌病22例。

1.2   纳入标准

(1)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慢性心力衰竭经药物治疗3个月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仍低于3级,或非卧床4级;

(2)QRS波宽≥120 ms;

(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

1.3  排除标准

(1)患有恶性肿瘤等其它严重疾病;

(2)近3个月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3)曾行心脏瓣膜置换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手术。

1.4  方法

患者在无菌手术室进行麻醉,消毒铺巾后进行穿刺置鞘,一般选择左锁骨下静脉。首先在穿刺部位进行囊袋建造,待止血完全后将冠状静脉导引系统置入,使用造影剂对静脉血管进行造影,观察确认心室各静脉分支。确认准确后,于冠状静脉侧壁分支置入左心室电极,测试各参数无误后将冠脉导引系统撤出。右心房与右心室导线常规置入即可,各参数正常后将起搏电极连接到CRT-P上。观察工作情况,待正常后,固定囊袋,缝合皮肤。

以术后左右心室电极植入位置间距离(D)中位数为标准,将D≥D中位数者划为A组,D0.05)。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NYHA)、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A组患者LVEF(51.12±4.23)%、NYHA(3.48±0.44)级、6MWT距离(377.43±49.82)m,B组分别为(47.56±4.67)%、(3.10±0.41)级、(294.54±63.42)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比较指标t值与P值可你,见表1。

3 讨 论

CRT对患者心脏射血功能、心脏收缩不同步现象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临床统计约30%的患者CRT治疗效果不显著[2]。由于CRT受冠脉分布、心肌瘢痕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导致不同病人进行CRT治疗时电极位置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有必要对电极间位置进行研究,探讨其距离是否会对CRT的临床效果具有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电极位置间距离较大的A组LVEF、NYHA、6MWT距离等评估CRT疗效的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电极位置间距离较小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证明,CRT中左右心室电极位置间距离与临床效果呈正相关,距离越大,效果越佳。

参考文献

[1] 王义龙,李 畅,高 洁,et al.左心室电极位置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疗效影响[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6,11(01):25~28.

[2] 尹 微,陈学颖,许 铎,et al.右心室起搏电极位置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8,32(11): 25-28.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笑吧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创造逼真的长曝光虚化效果
四种去色效果超越传统黑白照
抓住“瞬间性”效果
期末怎样复习效果好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