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词

2019-06-05 01:03
群众 2019年8期
关键词:人口发展

低端锁定

指长期在产品价值链中处于低端环节而难以摆脱的产业发展状态。这主要是因为不掌握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产品锁定在生产、加工、组装等环节,面对恶性竞争,利润率较低。4月8日,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要摆脱与高质量不适应的产业“低端锁定”,切切实实走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

精致社會

这是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近期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中国发展进入由大国成为强国的历史发展阶段,就必须注重社会治理各个方面的精细、精深、精巧、精美、精良、精彩、精品,即建设“精致社会”。这是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他还提出,要把“精致理念、精致精神、精致思维”推广到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个领域。

消费扶贫

指社会各界通过购买来自经济薄弱地区和低收入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帮助低收入人口增收脱贫和经济薄弱地区长远发展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经济薄弱地区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开展消费扶贫潜力很大。前不久,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文件推动消费扶贫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深入推进。

软暴力

指行为人为谋取不法利益或形成非法影响,对他人或者在有关场所进行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恐慌进而形成心理强制,或者足以影响、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手段。2019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意见,明确依法惩处采用“软暴力”实施的犯罪。

新老年群体

指身处61岁至76岁这一年龄段、有固定收入来源的群体。他们身体健康,拥有更多财富、更多时间、更开放的心态,在生活上讲求高品质。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与消费水平的提升,“新老年”群体正突破传统认知,悄然改变着老龄化的含义。不少商家看到了“新老年”群体强大的消费能力,开发出各种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产品。

996工作制

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这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若企业强制实行996工作制,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近期,该话题戳中了职场人的现实痛点,迅速成为集体宣泄的导火索,引发网上网下热议。

气球式社交

这个词用来形容年轻人较为普遍的社交状态。由于便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新朋友很快拉近距离,友谊急速升温,但又随着交往场景的变化,很快就不联系了,关系也变得很冷漠。这种社交关系如同气球一样吹弹可破,或者一不小心就飘走了,而双方也不太在意。这说明,他们在交流时并没真正走心,不太愿意花心思去维护这段关系,仅仅是表面朋友。

收缩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任务》,其中首次提出“收缩型城市”概念。该文件明确指出,“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对于城市的人口增长、规模扩张,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病”,许多人有深切体会。而对于城市的“收缩”,感觉相对陌生。“收缩型城市”这个新概念,提醒我们走出传统观念误区和路径依赖,必须全面、客观地看待城市发展问题,因地制宜开展城市规划和城市治理。

与“收缩型城市”相近的概念,是“收缩城市”。它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德国,是指那些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在超过2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内,经历人口流失及以某种结构性危机为特征的经济转型现象。这显然是具有冲击性的,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9世纪以来,人口向城市集聚及城市的繁荣,使得城市化和城市经济崛起成为发展的“标准路径”,“增长”和“扩张”成为主流城市发展理论与规划政策的基调。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产业转移、人口老龄化等交叠影响,全球约有超过1/4城市出现了明显的人口流失、经济衰退以及随之而起的“城市收缩”过程。例如,美国的东北部——五大湖一带曾经集聚着不少钢铁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当完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后,这些城市的工厂纷纷关门,被称为“铁锈地带”。

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吴康介绍,欧美对城市收缩的认知经历了“轻视—对抗—接受—利用”的变化。在一段时期内,由于传统城市增长理念的根深蒂固,人口流失等收缩现象被认为是暂时偏离主流的“少数派”。之后虽然得到了普遍关注,但主流观点仍将“收缩”视为城市发展历程中短暂可逆的局部现象,因此主要着眼于恢复再增长并实现未来的繁荣。但城市收缩治理效果的不明显,部分学者开始探讨城市“变小”的好处,并探索在慢增长或逆增长(收缩)的情境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在我国,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收缩型城市现象。首都经贸大学吴康副教授选择了694个城市样本研究显示,2007至2016年间,中国有84座城市出现了“收缩”。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3年或者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这些收缩型的城市有不少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也有专家分析发现,一些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城市,也发展缓慢,甚至出现收缩。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很多中小城市人口在向一二线大城市转移。

那么,中小城市如何应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城市收缩”?专家认为,应将“收缩”看作一个中性词,而非贬义词。当前部分城市出现的局部收缩或人口流失,不等同于城市衰退。城市规划不能一味地沿循扩张的思路来做,这不仅违反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容易造成资源配置的错位和浪费。要适时调整“做大规模”“极力扩张”等传统思路,追求内涵发展、精明发展。这也就是国家发改委文件提出的“瘦身强体”,通过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切实增强市民的幸福感。从这个角度看,正视并且重视“收缩型城市”,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

(盛励整理)

责任编辑:苏胜利

猜你喜欢
人口发展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人口最少的国家
看看你是哪种隐形人口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人口健康信息化支撑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