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兴民
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要坚持系统思维,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睢宁县立足省重点帮扶县和传统农业大县的实际,抢抓部省级土地改革试点机遇,启动实施“强镇强村”计划,用系统性思维统筹推进城乡重构融合、脱贫攻坚、农业发展、改革创新等系列工作,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睢宁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睢宁积极顺应城镇化规律,准确把握系统的协同性,从全局的高度统筹规划布局,构建城乡一体、协同发展新格局。规划思路坚持“多规融合”。率先在全省开展“多规合一”试点,统筹推进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多规合一”,促进城市、城镇、村庄“三级规划”融合,有效解决各类规划重叠交叉甚至“打架”的问题,形成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城乡完整规划体系,实现了城乡建设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空间布局突出“城乡重构”。依托“多规合一”和“同一乡镇”试点,按照“县城近郊向城区集中、镇区周边向镇区集中、其他村庄向规划布局点集中”的原则,将全县400个行政村、2800余个自然村组优化调整为1个主城区、5个中心镇、10个特色镇、138个集中居住点(含35个保留村)的“1+5+10+138”城乡规划布局。整体完成后,可形成40%、30%、30%的县、镇、村人口居住格局。目前,启动35个保留村改造和141个行政村集中居住工作,已完成10个村提档升级,60个村集中居住,15万人入住新居。高党新村成为全国5家之一、全省唯一的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乡村振兴旅游目的地,王集鲤鱼山庄、魏集湖畔槐园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睢宁充分运用系统思维的集成效应,依托自身电商产业规模优势,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网商勤劳之手,推动电商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以信息化为引领的“四化融合”扶贫新路。2018年,全县5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12.13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脱贫率93.3%,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初的13.8%下降到0.8%,连续三年进入省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第一方阵。注重就业创业。着力打造8大电商产业园区、设立600多个服务网点,全面拓宽电商就业渠道。设置1000万元电商专项扶持资金,强化扶贫小额贷款支持力度。依托全国首家地市级“淘宝大学”,实施“万人培训计划”,免费培训超过4万人,带动近5500名低收入户成功创业。注重复制推广。复制推广“沙集模式”,积极开展淘宝镇村创建,打造出东部简约家具、西南部小饰品、西北部特色农产品、中部传统店铺与网店结合的“四大电商片区”。截至目前,累计创成淘宝镇10个、淘宝村92个,淘宝村总量全省第一、全国第四,拥有网商3.4万户,带动从业人数超21万人,直接或间接帮助近2万人脱贫。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46.2元、增长9.4%,增幅位居徐州市第一。注重模式创新。依托本土“小布网”电商平台,探索推广“政府支持、小布搭台、社会参与”的电商消费扶贫新模式,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建立扶贫小店,根据不同物品价格进行利润返还。推广半年来,镇级扶贫网店实现全覆盖,开设11080个扶贫小店,产生收益1210余万元,6200余名低收入户受益,户均获得收益约1100元。
与传统农业大县类似,睢宁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品牌弱、效益低。为此,睢宁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为牵引,统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层次、产品质量等整体提升。构建新型生产经营体系。探索构建“1个县农业公司、18个镇农业公司、400个村集体合作社和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的“11841”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其中,县农业公司主要为镇级提供融资、营销和科技支持;镇农业公司主要负责初深加工、仓储物流冷藏,并为村集体合作社提供市场营销、科技服务等支持;村集体合作社主要负责土地流转,服务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在镇村的带动下,经营50—100亩的家庭农场。推动特色农业发展。按照“什么来钱种什么”,立足“4+4+2”农业产业格局,积极推进“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形成了以黄河故道为轴带,房湾农业公园和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东西南北中部均有特色农业片区的“一带两核六区多园”农业布局,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其中魏集稻蟹米、双沟鲜食玉米亩均收益过万元。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万吨冷库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全力发展初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业态,积极培育农业品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目前,县镇村户四级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初步构建,注资9.9亿元成立1个县级和18个镇级农业公司,牵引支持466个村集体合作社发展鲜食玉米、稻蟹共生等生态有机农业。建成高标准农田87.6万亩、设施农业37.5万亩、万吨级冷库15个,拥有农业龙头企业184个,村集体收入达28.8万元,4家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首批挂牌,“彭城故黄河”品牌大米荣获“江苏好大米”金奖,珍珠小花生获得“江苏好杂粮十大品牌”,“睢宁小花生”等1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受理申报,申报数位居全市第一。
围绕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充分考虑农业农村改革举措之间的耦合性,使其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着力破解小康建设中的痛点、堵点、难点。抓好牵引性改革。每年编排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十件大事,重点推进以土地综合整治、“同一乡镇”布局调整、农村产权制度等土地制度综合改革为牵引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牵引全县发展大局。近年来,全县共新增耕地2.9万亩、建设用地和土地流量指标1.5万亩,完成指标交易1.3万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充足的要素保障。抓好普惠性改革。聚焦百姓关注重点,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医共体建设等系列改革。2018年新(改、扩)建学校77所,8个镇卫生院和44个村卫生室达到省示范标准,有力提高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水平。推动残疾证办理等61项便民服务下沉到镇,极大便捷了群众生活。创新实施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成为全省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县,相关做法在全市复制推广。抓好保障性改革。率先成立县镇两级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办公室和乡村振兴办公室,常态化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一线”挂职“第一书记”,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定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和村集体增收挂钩奖励机制,拓展人才选用渠道,招引农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超700人,打造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作者系中共睢宁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包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