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然情态“かもしれない”与“也许”的用法比较

2019-06-05 01:16金荣
现代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情态

金荣

摘  要:日语中的“かもしれない”与汉语中的“也许”都属于或然性情态,汉语的“也许”通常也被译为“かもしれない”,但两者有异有同。它们都是说话人对客观命题的不确定推测,是对命题内容能否成立或实现的可能性的判断;都有表选择的意思,当它们置于前后矛盾的事项中时,表示二者(或多者)择其一;都属于委婉表达。“かもしれない”位于句末,而“也许”可置于句首、句中,句末的情况较少。“也许”一般不用于对过去的推量。“かもしれない”与“也许”各自有其使用规范,翻译时也不可完全等同。

关键词:かもしれない;也许;情态;或然性;推测

情态是说话人对所述命题内容的主观态度和情感,体现了话语者的主观性,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各国的语言学者都对情态进行了深入研究。“かもしれない”是日语里使用频率较高的句末表现形式之一,是日语学习者要掌握的初级语法点,其接续及意义都比较简单。在日语教科书里通常被翻译成“也许”。汉语的“也许”通常也被翻译成“かもしれない”。“かもしれない”和“也许”都属于或然性情态范畴,是说话人对事件的不确定推测,是对命题内容能否成立或实现的可能性的判断。两者在使用时必然有其相似性,但又不是完全等同。因此,在具体使用与汉日翻译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本文对“かもしれない”和“也许”各自的用法进行探讨,并从互译的角度考察两者的异同。

一、日语情态的定义与分类

日语在表现情态时,存在有标记和无标记两种形式。有标记是指动词的词尾形态、助词、句尾终助词等这些用来表现情态的具体的词汇形式;无标记是指句中無情态副词修饰、句末无表情态的终助词共现、以动词的原形结句的形式。中右实(1997)将英语中的“modality”音译为“モダリティ”,作为语义研究的一个术语引进日语。英语“modality”是指“can/may/must/will”这类带有形式标记的情态助动词。不过,从日语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显然与英语有所不同。究竟应该如何界定,至今仍未有统一的观点。情态研究的学说众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右实、仁田义雄和益冈隆志的学说。他们对情态的定义如下:

中右实(1997):指发话时说话者的心理态度,但发话时必须是瞬时现在时。

仁田义雄(1991):用来表示说话者对事件的态度和如何发话、传递信息。

益冈隆志(1991):是用来表示表现主体发话时的判断、发话、传递态度的成分。

中右实、仁田义雄和益冈隆志不仅对情态进行了界定,还对情态进行了分类。他们对情态的具体分类分别如下图所示:

从三位学者的情态分类可以看出,中右实偏重于语义特征,属于语义学范畴。而仁田义雄和益冈隆志更注重形式上的依据,是偏重语法分类的情态学说。仁田义雄所说的发话、传递型情态是指句子传递信息的种类:作用、表述、叙述、询问。而中右实的发话是指句子的语境结构功能和对人关系功能的总称。仁田义雄将命令和请求归入发话、传递型情态,益冈隆志却将命令和请求归入表达、传递型情态,中右实将命令和请求归入针对命题的情态,将其看作表示针对命题的某种态度,而不是归入发话情态。

二、汉语情态的定义与分类

吕叔湘(1942)认为:“广义的语气包括语意和语势。所谓语意,指正和反,定和不定,虚和实等等区别。所谓语势,指说话的轻重,缓或急。狭义的语气……可以说是概念内容相同的语句,因使用的目的不同所生的分别。”可见,吕先生主要是从语言适用的角度来解释语气的。王力(1943)则把语气解释为表示说话者的情绪,他认为:“每一句话总带着多少情绪。这种情绪,有时候是由语调表示的。但是,语调所能表示的情绪毕竟有限,于是中国语里还有些虚词帮着语调,使各品情绪更加明显。凡语言对于各种情绪的表达方式,叫作语气;表示语气的虚词叫作语气词。”王先生所说的语气实际上就是情态。从两位学者的论述还可看出,在早期的现代汉语研究中,语气和情态还没有区分开来。

近十几年来,国内学者在情态研究方面又有了重大进展。温锁林(2001)首先区分了情态和语气。他把情态称为“口气”,认为它是说话人对所述话语的主观情态,也就是构成话语的客观命题中体现的话语者的主观情感和态度。而语气是话语者在说话时所实施的功用和意图,如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它们分别表示了陈述语气、祈使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彭利贞(2007)探讨了情态及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表达的情态语义关系,考察了现代汉语多义的情态动词与其他语法范畴的互动关系,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现代汉语多义情态动词及情态语义的语法形式解读系统。徐晶凝(2008)将情态定义为:“说话人在语句中留下的、由语法化的形式表达的自我印记。”

情态是说话人对所述话语的主观情态,也就是构成话语的客观命题中所携带的言语使用者的主观的情感和态度。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认识情态

认识情态是说话人表述命题时的主观认识,可以再划分为真情情态、道义情态、意愿情态三类。

1.真情情态

真情情态是对命题真值所做出的“然”与“否”的基本判断,包括肯定与否定,或然与必然。肯定是对命题认可的判断。否定是对命题不认可的判断。或然是对表示可能世界中发生某个事件的可能性的推测和判断,如“大概、也许、大约”等就是表示或然情态的常见形式。“必然”则是表示说话人对世界某事件可能发生的必然性的推测和判断,如“必定、绝对、真的”等是表必然情态的语气副词。

2.道义情态

道义情态指表示同某些道德的或法律的系统相联系的理想世界中的事件。分为两类:一是表示情理上或事实上的需要,如情态助词“应该、必须”等;另一种是表示主观上的允许,如副词“别”、语气词“也好”等。

3.意愿情态

意愿情态指表示说话人或施事者对某种动作或行为主观的愿望和条件。有以助动词“要”等来表示的愿望义情态和以“可以”等来表述的主观条件义情态。

(二)表现情态

这是说话人表达所述命题流露出的表情与态度,即人们常说的说话时的口气,它其实反映的是说话人表达命题时的一些伴随特点。认识情态与命题一起构成了话语的表述内容,表现情态则是话语内容之外的表现成分,如急与缓等。

三、日语“かもしれない”的用法分析

(一)“かもしれない”的语义

かもしれない接在动词、形容词终止形及名词、形容动词词干后,表示说话人的推测。益冈隆志认为它是“真と断定できない知識を述べるムード(笔者译:表述无法断定真伪的情态—)”。仁田义雄(1991)则认为它是“命題内容として描き取られる事態が生起する可能性をもったものであることを示す(笔者译:表述命题内容中事件成立的可能性)”。日本的学者大都认为かもしれない是实现可能性很低的表现形式,将其归于或然性情态。例如:

(1)明日は雨かもしれない。(明天也许下雨。)

(2)お金はこの中にあるかもしれない。(也许钱就在里面)

(3)99%は大丈夫だと思うけど、うまくいかないかもしれないから、その時はよろしくよ。(99%应该没问题,但也许进行的不顺利,到时就拜托你了。)

かもしれない还可以用于假定意义上的推量,即事实上不是那样的,但假定在某一条件下有可能会发生。例如:

(4)彼がいれば、この案に反対するかもしれない。(他在的话也许会反对这个提案。)

(5)あの時もう一秒早かったら、死んでいたかもしれない。(那时候要是早一秒鐘,也许已经死了。)

当说话者因为没有直接的证据而无法做出判断时,可以用かもしれない,表示多种可能性。例如:

(6)来週がレポートの締め切りだから、明日あたりに彼が来るかもしれない。(下周就是报告截止期限了,他明天也许会来。)

(7)このとき日が雲間を漏れたように思われたが、私の錯覚であったかもしれない。(当时云间隐隐有光线,也许是我的错觉吧。)

例(6)、例(7)表示说话人间接地推测事件成立的可能性,但因为没有自信(私の錯覚),因此,说话人自己也认识到事件没有实现的可能。

かもしれない本身还有过去时,不过,和现在时没有太大差别。例如:

(8)その時、彼女は既にそれを知っていたのかもしれない。(那时,她也许已经知道了。)

(9)その時、彼女は既にそれを知っていたのかもしれなかった。(那时,她也许已经知道了。)

例(8)是将内容作为现在的判断进行叙述,例(9)是把意识转移到过去的时间点上进行叙述,两者主要是一种心理上的差别。

かもしれない还有表选择之意。例如:

(10)それはうまくいくかもしれないし、うまくいかないかもしれない。(也许顺利,也许不顺利。)

在这种情况下,かもしれない一般接在前后相互矛盾的事项后,表示选择,暗含除了这两种情况以外,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かもしれない前可以是显性语用前提,表说话人推测的依据或常规,也可以是隐性语用前提。一般是表示话语者成立可能性极低的推测或判断;置于前后矛盾的事项中表示两者择其一。

(二)“かもしれない”的位置及句型

作为句末表现形式,かもしれない通常放在一句话的最后,不过,它后面还可黏着“が、し”等其他从属文节。例如:

(11)確かにおしゃっる通りかもしれないが、私はもっとよい方法があると思います。(也许确如你所言,但是我想还有更好的方法。)

かもしれない还可以作为名词的修饰语置于句中。例如:

(12)ゴミ捨て場にはまだ使えるかもしれないものがいっぱいある。(垃圾场里有许多也许还能使用的物品。)

かもしれない尽管发生了位移,但它的所辖范围仍是前面的文节,语义焦点并没有发生变化。

在句类的选择上,由于かもしれない表示不确定性的判断,和疑问语气矛盾,不能用于疑问句中,同样也不能用于感叹句及祈使句中。例如:

(13)*明日何時始まるかもしれないか。

(14)*どんなに大きいかもしれないか。

(15)*使ってくださいかもしれない。

四、汉语“也许”的用法分析

(一)“也许”的语义

也许表主观猜测,是对已经发生或是将要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猜测。它是一种有主观性的概率猜测,介于肯定和否定之间,系表或然性的情态。也许的语义确信度不高,通常表示选择关系,可以是二选一,也可以是多选一,即使语句中只出现一个“也许”,也暗含一种选择关系。它的语义结构模式为:A+也许B;A+也许B1+也许B2。例如:

(16)也许要下雨。

(17)也许几天,也许一天

例(16)中,“要下雨”这一信息是未知的,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而例(17)是说话者对不明确事态的推测,表示两者择其一,其中一个是真。

(二)“也许”的语序位置

也许常常出现在句首,或是句中主语后。当它处于不同的位置时,其管辖范围、语义焦点及语义指向都会发生相应地变化。

1.管辖范围的变化

史金生(2002)指出:“很多语言成分,比如疑问形式,逻辑量词和各类状语都有自己的辖域,即管辖的范围。一些语法形式和语义表达的差异往往可以运用辖域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当“也许”位于句首时,“也许”与后面的主谓结构在句法平面上成状中结构,因此,它管辖的是后面整个主谓结构。当“也许”由句首移至句中时,句法结构变成主谓结构,管辖的范围也同时缩小。例如:

(18)也许他还不了解。

(19)他也许还不了解。

从中可以看出,“也许”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必然会导致管辖范围不同,从而语义也有所不同。温锁林(2001)指出:“语序变化,总是跟一定的表达目的相联系,反映出不同的语用价值。口语的语序变化,跟说话人的口气紧密相连,是由于表达时急促的心理造成的,这种移位带有追补的性质,移位的方向总是后移。书面语中的语序变化,往往是写作者蓄意为之,是为了某种表达目的而使用的,故移位的成分带有突出强调性,移前移后比较自由。另外,在移位的成分上,前移的成分是被突出和强调的部分,语音上总是重读;后移的成分,常常带有追补、说明的意味,这是成分移位时因方向不同所造成的一点功能上的差异。”所以,当“也许”发生位移时,其语义强弱也会发生变化。语义强度跟它所管辖的范围成正比:范围越大,语义越强;反之,则越弱。

此外,当“也许”位于句首时,它与后面的动作主体之间不能插入“我想、我估计”等表主观评判的成分。例如:

(20)我想也许他不会来。

(21)*也许我想他不会来。

这是因为“也许”位于句首时,其主观推测色彩更强,与“我想、我估计”等表示主观评判的成分产生了逻辑语义上的矛盾。

2.语义焦点的变化

焦点是人们话语的重点与核心,是传达给听话者的最重要信息,或是着重说明的部分。“也许”在句中位置的移动,引起语义变化,使得语义的焦点也发生变化。当它位于句中时,句子的焦点在谓语动词上。当它由句中移至句首时,自身语义受到强调,句子焦点分散,由此导致句子的主观色彩更为突出。例如:

(22)也许小王来。

(23)小王也许来。

例(22)的语义焦点是“小王”,意思是也许“小王来”,也许“其他人来”,是对主语的推测。例(23)的焦点在“来”,意思是小王也许“来”,也许“不来”,是对谓语的推测。

3.语义指向的变化

语义指向分为指前和指后两种。“也许”在语义指向上属于后者。无论它位于何处,一般来说,都是指后,但具体指向后面哪个成分有所不同。它位于句中时指向其后的谓语;位于句首时指向其后全部成分。例如:

(24)他也许知道。

(25)也许他知道。

例(24),“也许”指向谓语“知道”;例(25)则指向其后的主谓短语“他知道”。

(三)“也许”的语用前提

语用前提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两者都制约着“也许”的使用情况。

1.当说话者的推测是客观根据时,很少用“也许”。例如:

(26)他一脸迷茫,也许没听懂。

“他一脸迷茫”为客观描写,是显性语用前提,也是说话者推测后面命题的客观根据。在这种情况下,表示选择义的“也许”不太适用,换成“恐怕”应更为恰当。

2.当说话者根据常规或预期认定自己的推断正确,且认为他人也会认同时,也很少用“也许”。例如:

(27)外面风雨交加,他也许不会来了。

按照常规推测,说话者认为“他”不来的可能性很大,这种情况一般用“大概”等情态副词。

3.在显性语用前提下,说话者推测事件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时,一般用“也许”,而不用其他情态副词。例如:

(28)小王昨天没来公司,也许是生病了。

“小王昨天没来公司”这一显性语用前提是作为推测的根据,其原因可能是“生病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是对可能性的一种选择,因此要用“也许”。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也许”一般不用在疑问句、表示强烈情感的感叹句与表命令或请求的祈使句中。例如:

(29)*现在也许多大了?

(30)*请也许关门!

(31)*我们多希望汪老师也许能来啊!

五、关于两者的翻译

笔者从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开发研制的中日互译语料库中,选出“也许”没有翻译为“かもしれない”的例句,来进一步考察两者的区别。

(32)也许是县城到青平川的路断了?发了洪水,邮件送不出去?也许是谁拆开信,却记不起我是谁了?(県政府の町から清平河へ通じる道が通行不能になったのだろうか。洪水で郵便が届かないのだろうか。)

(33)似乎在树端坐着一个人。也許是云端?也许是天上的一个坐席?(梢に人が座っているようだ。いや雲の切れ端かな。それとも天上の玉座か。)

从中可以看出,当句中出现复数的事项时,一般不能译成“かもしれない”。由于汉语博大精深,在翻译时也是灵活多变。例如:

(34)今日は大雨なので、電車が遅れるかもしれません。(今天要是下了雨,电车说不定会晚点。)

(35)金さんは元気がない。何か心配なことがあるかもしれない。(小金没什么精神。或许是有什么心事吧。)

我们在学习“かもしれない”时,通常只了解它的基本释义为“也许”,但实际上,“かもしれない”与“也许”各自有其使用规范,翻译时也不能完全等同。通过以上分析,可将两者的异同归结如下:

1.两者都属于或然性情态,是说话人对客观命题进行的推测,其实现或成立的可能性较低;

2.两者都属于委婉的表达形式;

3.两者前面都不可表述基于现实而得出的客观认知,“也许”一般不用于对过去的推量;

4.两者都有表选择的意思,当它们置于前后矛盾的事项中时,表示二者(或多者)择其一;

5.“かもしれない”一般位于句末,管辖范围不会发生变化。“也许”可以置于句首、句中,句末的情况较少。当它处于不同的位置时,其管辖范围、语义焦点及语义指向都会发生相应地变化。

参考文献:

[1][日]中右实.日英語比較選書[M].东京:研究社出版,1997.

[2][日]仁田义雄.日本語のモダリティと人称[M].东京:羊书房,1991.

[3][日]益冈隆志. モダリティの文法[M].东京:黑潮出版,1991.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温锁林.现代汉语语用平面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7]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8]徐晶凝.现代汉语话语情态研究[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

[9]史金生.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功能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10][日]平田真美.「かもしれない」の意味―モダリティと語用論の接点を探る―[J].日本语教育,2001,(108).

猜你喜欢
情态
简介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中考英语情态动词跟踪练习
中考情态动词考点小结
高考语法分类练习
生命的一种情态
情态动词专练
情态动词表推测用法列举
情态动词
点击情态动词在疑问句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