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双音节名名偏正复合词的语义关系

2019-06-05 01:16陈昌勇杨若娴
现代语文 2019年3期

陈昌勇 杨若娴

摘  要:名名复合是汉语中最能产的构词方式之一,它是语言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名名复合词的内部结构错综复杂,前人的研究结果还未达成共识,颇有争议。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2395个汉语双音节名名偏正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运用Jackendoff平行构架理论,考察该类复合词的语义特征。研究发现,名名偏正复合词是一种紧缩结构,其内部隐含着16种类型的结构义。依据复合词内部的语义关系,通过恢复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隐含的谓词,勾画出其语义图式,可以正确把握其结构义,有助于建立语文词典的释义模式。

关键词:汉语名名复合词;平行构架;结构义;语义关系

一、引言

复合词在汉语词汇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经过我们统计,《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收录56000多个条目中,双音节复合词就有31348个,约占48.2%(陈昌勇,2016)。其中,双音节名名复合词8813个,所占比例最高。而且,名名复合词能产性极高,内部语义关系非常复杂。比如毒草、毒犯、毒瘾、毒瘤、毒资、毒案、毒贩、毒腺均包含同一个语素“毒”,但其语素义和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各不相同。因此,名名复合词多年来备受普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各界的关注。陆志韦(1956)、林汉达(1953)、Li(1971)、Packard(2001)等从复合词内部的语义关系角度,宋春阳(2005)、杨泉(2005)、王萌(2010)、魏雪(2014)等从计算语言学角度,刘正光(2004)、胡爱萍、吴静(2006)、黄洁(2008)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均对汉语名名复合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富有意义的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对复合词内部语素的词类划分都是依据自省的方法,缺乏一致性,所搜集的语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也就难以达成共识,颇有争议。《现代汉语词典》率先对词条作了全面的词类标注,为分析复合词内部语素的词类提供了统一标准。本文以此为依据,提取了词典收录的2395个名名偏正结构的复合词,运用平行构架理论对其内部语素的语义关系进行比较详尽的分析,旨在更加深入地揭示此类复合词的语义特征。

二、Jackendoff的平行构架理论

作为概念语义学的创始人,Jackendoff认为,语言学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揭示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为此,他提出了“平行构架”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音系结构、句法結构和语义结构是平行的、具有生成能力的,三者由其界面规则相联结。句法结构是显性的,具有语音形式,而语义结构则是隐性的。通过使用离散特征和函数建立的代数结构来代表句法结构和音系结构,可以归纳出隐性和复杂的语义结构。

Jackendoff(2016)在运用“平行构架”理论分析英语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关系时,阐述了三个基本概念:主题化(profiling)、动作模态(action modality)与共合(cocomposition)。

Jackendoff把含有两个论元的动作比作一个函数式,如:EMPLOY(A,B)=‘A employs B。主题化是指侧显动作的不同论元,如employer一词的语义可以用以下图式表示:[PERSONα;[employ(α,INDEF]]=‘a person α such that α employs somebody。在该图式中,PERSON是中心词,而分号后面的部分是用来修饰PERSON的。标在PERSON上方的变量α表示侧显的论元,上述图式表示动作的施事受到侧显。如果侧显的是动作的受事,则用另一图式表示:employee:[PERSONα;[employ(INDEF,α)]]=‘a person α such that α is employed by somebody。

动作模态这一概念是由Busa(1997)所提出的施事名词(agentive nominals)发展而来的。Busa(1997)指出,尽管有些词的语义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其内部的语义关系错综复杂。比如说“violinist”,意为“拉小提琴的人”。然而,violinist可单指职业、习惯性动作或者是技能。以“职业”这一层语义为例,violinist可如下表示:[PERSON2α;[OCC(PLAY(α,VIOLIN1))]]。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前半部分是指“……的人”,而后半部分则为“将拉小提琴作为职业的……”,从而连起来的语义可简化为“小提琴家”。除此之外,Jackendoff还指出,动作模态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征函数(proper function),即被设计成某物或者本应用来做某事的功能。以下三种类型的事物往往能体现出本征函数:手工艺品、(某物的)部分、“命中注定”本该如此的事物。

共合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语义复合过程。众所周知,“enjoy”是指一个动作或者行为。但在句子“we enjoy the book/the beer”中,“the book”和“the beer”都没有相应的或者说可搭配的动词。Jackendoff认为,这里的“book”和“beer”被“再主题化(reprofile)”,成为read(the book)和drink(the beer)。因此,以“enjoy the book”为例,我们可以这样表示:[ENJOY2(PERSON1α,[Activity READ(α,BOOK3)])]。这里的“READ”就是再主题化的产物,其语义被复合到名词中了。

Jackendoff提出的“平行构架”理论保留了生成语法所具有的特征,同时又比生成语法能更好地揭示和解释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运用“平行构架”理论,Jackendoff详细分析了英语名名复合词内部的语义关系。研究表明,汉语名名偏正复合词是一种紧缩形式,两个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是隐性的,其中隐含着谓词(袁毓林,1995;谭景春,2010)。因此,我们可以运用Jackendoff的“平行构架”理论,勾画出汉语双音节名名偏正复合词的结构图式,进而有效地描述其复杂的内部语义关系。以“毒草、毒蛇、才女”为例,我们可以运用一个函数图式[Y2α;[有(α,X1)]]概括出这些复合词共同的语义关系。变量X1和Y2分别指的是N1和N2的意义。α指的是这个隐含动词的执行者。隐含谓词“有”相当于函数式的对应法则,也就是复合词的结构义。这个图式概括了此类复合词的语义,即“有X1的Y2”。

三、双音节名名偏正复合词内部的语义关系

经考察,汉语双音节名名偏正复合词语素之间有16种语义关系,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用途类,占总数的17.29%;其次为位置或来源类,所占比例为15.07%。所占比例较小的为频率类及身份类别类。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结合语义图式,我们对双音节NN偏正复合词内部的语义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

1.N1表示领有者,N1和N2是领有者和隶属物的关系,即N2隶属于N1,用图式可以这样表示:[Y2α;[领有(X1,α)]],也就是N1领有N2,侧显的是隶属物。其中“领有”就是隐含的谓词,可视具体复合词进行随意替换。比如“民房”就是“私人(民)所有(谓词)的房子(房)”,与之类似的还有“股权、家产、蜂巢”等。

这类名名偏正复合词可细分成四小类。第一类的N1表示人类名词,N2表示某种抽象概念,一般多表示作风、实力等,如“兵力、国魂”等。这类词的内部语义关系隐含了“具有、拥有”。第二类的N1表示动物类或者物体,N2包含于N1,如“蛇毒”等。这类词的内部语义关系隐含了动词“有”,也就是N1有N2。第三类的N1表示个人类名词,N2多是财产权力类或者其他隶属类名词,如“军饷、人权、官邸”等。此类名名复合词内部的語义关系隐含了动词“所有”。第四类的N1表示事物类名词,N2是N1的一部分,如“枪杆、花梗”等。该类名名复合词内部的语义关系为“N1的N2”。

2.N1隶属N2,语义图式为:[Y2α;[领有(α,X1)]],也就是N2领有N1,侧显的是领有者。比如“毒蛇”就是“有毒(X1)的蛇(Y2)”等。与之类似的还有“病句、毒剂、才子、风口、磁体、血衣、盐土、财主、盖碗”等。

这类名名复合词跟第一大类同样表示隶属物和领有者之间的关系,只是两者之间互换角色。该类语义关系亦可大致分为四小类。第一类的N2表示人类名词,N1表示某种抽象概念,如“技工、功臣”等。这类词的内部语义关系隐含了“具有、拥有”。第二类的N2表示动物类或者物体,N1包含于N2,如“毒蛇、鼓楼”等,这类词的内部语义关系隐含了动词“有”。第三类的N2表示个人类名词,N1多是财产权力类或者其他隶属类名词,如“财主、权臣、股东”等。此类名名复合词内部的语义关系隐含了动词“所有”。第四类的N2表示事物类名词,N1是N2的一部分,如“果树、画页”等。该类名名复合词内部的语义关系为“有N1的N2”。

3.N1和N2是施受关系,亦即N1是隐含谓词的施事,N2是隐含谓词的受事。其语义图式为:[Y2α;[X3(X1,α)]],侧显的是受事。因为这类词是施受关系,也就是说,该类名名复合词中的某一成分作用于另一种成分,这种作用力的执行者是由前者发出的。这里,我们用X3来表示隐含的谓词,因为X3的动作是由X1发出的。如“马靴、教区、儿戏、柳体”等。

这类名名复合词内部所隐含的谓词X3具有多样性,可以是“穿”“用”“规定”等。比如,“军服”是“军人穿的制服”,与之相类的还有“警服、道袍”等;“军刀”是“军人用的长刀”,与之相类的还有“警棍、警械”等。这两类词的N1多为人类词,N2多是物体。《现代汉语词典》将“行规”解释为“行会所制定的各种章程”,与之相类的还有“国音、教规”,此类名名复合词的N1多为某种机构或者组织,N2则多数指“规定、章程、纪律”等。此外,还有一类词比较特殊,该类词的某一个成分本身含有被动义。如“灾民”表示“遭受灾害的人”,“灾区”意为“受灾的地区”,即“灾”分别作用于“民”和“区”。前者是施事,后者为受事。

4.N1和N2是受施关系,即N2是隐含谓词的施事,N1是隐含谓词的受事。这类词的图式如下:[Y2α;[Y3(α,X1)]],侧显的是施事。这里谓词的执行者是Y2,因此用Y3来表示。如“教师、教官、矿工、林农、书童、报社、技校、烟民、门卫、火主”等。

这类名名复合词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的N1表示职业的名词或某种机构,N1是N2所从事的事情,比如“马夫、工匠、林农”等。这一类词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第二类的N1表示事物,N2是N1的执行者,如“案犯、火主”等。第三类的N1表示某一领域,N2是N1的统治者。如“教皇、国君、天帝”等。这类词的内部语义关系隐含了谓词“统治、管辖”。

5.N1表示材料,即制作N2的材料,这类复合词的语义可以用图式表示:[Y2α;[制作(X1,α)]]。如“草药、麻酱、纸币、兔毫、藤牌”等。这类名名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比较单一,都可理解为“N2是用N1制作而成的”。比如“兔毫”,意思是“由兔(毛)做成的(笔)”,“兔”是修饰语,修饰“毫”。

6.N1表示工具,是制作或从事N2所凭借的工具,N2是成品或从事的事情。如“电钟、气锅、汽锤、手势、手语”等。此类名名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隐含谓词“借助于……制作或从事”,也就是“借助N1完成/制作N2”。其图式是:[Y2α;[Y3 (隐含施事,X1,使用α)]]。复合词语义中的“施事”是隐含的。比如“手势”,《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表示意思时用手(有时连同身体别的部分)所做的姿势”。

7.N1表示用途,N2多为事物类名词,表示用于N1。如“冰镐、窗帘、床板、农药、书包、雨伞”等。此类名名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隐含谓词“用于”,其图式为:[Y2α;PF([用于(α,X1)])]。此类名名复合词是“本征函数”的典型代表,因此,我们在图式中标明了“PF”,以便更清晰地理解这类名名复合词内部的语义关系。

8.N1表示内容,说明N2的具体内容。如“民事、情诗、婚事、经书、歌剧、农学”等。该类名名复合词中的N2多为书籍、事情、会议等包含内容的名词。换句话说,N2是一个容器,N1是其中的物体,可具体亦可抽象。如“名册”,“册”里面是“姓名”。它们之间的内部语义关系多隐含谓词“关于”。这类复合词的图式为:[Y2α;[关于(X1,α)]]。

9.N1表示处所,指明N2的位置、来源或产地。如“壁灯、海菜、墙报、地洞、头油、脚镣”等。我们可以用图式[Y2α;[Y3(α,介词+X1)]]来概括其语义关系,此处的介词视情况而定,一般是“里、上、外”等方位词。比如“壁灯”,《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装置在墙壁上的灯”。

10.N1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或时候,说明N2发生、进行的时间。如“晨报、春雷、晚报、午饭、地契、房契”等。“晨报”是“每天早晨出版的报纸”,“晨”体现了时间概念。也可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候,如“寿面”是“祝寿时吃的面”;也就是说,这个“面”是在“祝寿”这个动作发生的时候才吃的。其图式为:[Y2α;[表时间的词(α,介词+X1)]]。

11.N1表示身份或类别,用来表示N2的另一身份或者另一类别。可以理解成“N1的N2”,语义图式为:[Y2α;[类属于(α,X1)]]。如“人鱼、童工、童星”等。“童工”是“雇用的未成年的工人”,“人影”是“人的影子”。

12.N1表示形状或者规模,多用于比喻,表示N2形状或者规模上跟它相似。其图式为:[Y2α;[像(α,X1)]]。这一类词有“方队、板刷、柳眉、剑麻、人潮”等。“人潮”指“像潮水般的人群”,这里的“潮”没有具体的形状,主要通过“潮”字来表达“人”的一种气势、规模和程度。与之类似的还有“车流、林海、石林”等。

13.N1表示原因或者源头,N2表示结果或者产物,比如“火灾、汗渍、战祸、灾荒、水患、霜灾”等。这类名名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隐含谓词“(由于)……而造成的……”。我们可以用[Y2α;[引起(X1,α)]]来表示这一类词的語义关系。

14.N1表示特征,在复合词中充当形容词的角色,用来说明N2的特征或者状态。其图式为:[Y2α;CHAR([谓词(X1,α)])]。此处的“CHAR”指的是“……的特征”,谓词相当于英文的be动词,表示某种状态。比如“海蓝、铅灰、山国、楼房”等。《现代汉语词典》对“楼房”的释义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对“山国”的释义为:“多山的国家或者多山的地区”。也就是说,“楼”和“山”分别是“楼房”和“山国”的特征。

15.N1N2的语义为比喻、隐喻或者转喻义,原先的语义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被喻化后的意义所取代。比如“法网、风波、头角、金兰、炮灰、谷底”等。通常来说,在使用和理解该类词时,更多地是将这个词作为整体去修饰另一个成分,而非复合词两个语素本身。因此,我们将这个未知的被修饰语标为Z。由此得出的图式为:[Zα,[像(α,Y2)];[隐含谓词(α,X1)]]。如“谷底”意为“山谷的底部,比喻下降到的最低点”。

16.N1多为单位词,表示N2发生的频率或者效率。这类名名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隐含谓词“按……来进行”或者“以……为单位来进行”,其图式为:[Y2α;[Y3(X1,按照α)]],比如“日报、周刊、日薪、月工、课时”等。“年息”是“按年计算的利息”,“班会”是“学校、工厂、部队等以班为单位召开的会”等。

四、结语

本文以Jackendoff的平行构架为理论基础,考察了汉语双音节名名偏正复合词的语义特征。研究表明,汉语双音节名名偏正复合词的内部语素有16种语义关系,而且这些语义关系均可借助平行构架理论来创建与其相应的图式,从而概括出同类复合词的语义特征。

通过对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的分类,我们可以统一这些词语的基本释义模式。比如,“壁灯”“壁布”“壁画”“壁挂”“壁纸”等词同属于“位置”类的语义关系。《现代汉语词典》对它们的释义基本上具有一致性:

【壁灯】名 装置在墙壁上的灯。

【壁布】名 贴在室内墙上做装饰或保护用的布。

【壁画】名 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

【壁挂】名 挂在墙壁上的装饰物。

【壁纸】名 贴在室内墙上做装饰或保护用的纸。

然而,“壁报”与上述复合词的语义关系一样,《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却不同:

【壁报】名 机关、团体、学校等办的报,把稿子张贴在墙壁上。

倘若做如下修改,释义的一致性就会更好:

【壁报】名 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报道。

本文仅选取了《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部分名名偏正复合词作为语料,不能穷尽此类复合词的语义类别。如果能够进一步扩大语料范围甚至对所有句法结构的汉语名名复合词进行全面的研究,无疑会更加客观地分析它们的构词规律,进一步揭示它们的语义特征。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陈昌勇,端木三.双音节复合词内部语素的词类标注和统计分析[J].汉语学习,2016,(1).

[3]陆志韦.北京话单音词词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4]林汉达.名词的连写问题(上)[J].中国语文,1953,(5).

[5]Li,Charles N.Semantics and 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 in Chinese[D].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71.

[6]Packard,J.L.The Morphology of Chinese:A Linguistic and Cognitive Approac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7]宋春阳.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8]杨泉,冯志伟.机用现代汉语“n+n”结构歧义研究[J].语言研究,2005,(4).

[9]王萌,黄居仁等.基于动词的汉语复合名词短语释义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10,(6).

[10]魏雪,袁毓林.基于规则的汉语名名组合的自动释义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14,(3).

[11]刘正光,刘润清.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发生机制[J].外国语,2004,(1).

[12]胡爱萍,吴静.英汉语中N+N复合名词的图式解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2).

[13]黄洁.汉英隐转喻名名复合词语义的认知研究[J].外语教学,2008,(4).

[14]周荐.几种特殊结构类型的复合词[J].世界汉语教学,1992,(2).

[14]Jackendoff, R.English Noun-noun Compounds in Conceptual Semantics [A]. Pius ten Hacken (ed.).The Semantics of Compounding[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6.

[15]Busa,F.Compositionality and the Semantics of Nominals [D].Boston:Brandeis University,1997.

[16]袁毓林.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的”字结构的称代规则和“的”的语法语义功能[J].中国语文,1995,(4).

[17]谭景春.名名偏正结构的语义关系及其在词典释义中的作用[J].中国语文,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