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钱卫刚
2018年3月至6月,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以万红小学为核心校的六所联盟学校,在五年级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统整项目学习活动。
本次统整项目学习活动以“浩瀚的星空”为主题,又分设了“人文”“科学”“艺术”和“技术”四个子项目。先开设全年级的主题大课,各小组的辅导教师团队招募学生;接着学生按兴趣填写志愿,经协调后加入不同的团队;然后通过传统班级的分科的知识、技能教学,与走班形式的分组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最终进行全年级的(分校级与联盟整体)成果展示。
本文笔者试图以四个子项目之一的“技术星空”的小组学习探究为例,从设计驱动问题、小组协作探究、教师适度指导、做“大”成果展示四个方面来阐述我们项目学习的推进进程。
驱动问题是项目式学习的标志之一。好的驱动问题,犹如“灯塔”般指引学生努力的目标,将不同的项目(目标任务)整合起来,具备抓住学生兴趣的特殊作用。学生在解答驱动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可以选择多种方法与途径。在设计“技术星空”小组的驱动问题时,我们经历了两个阶段。
在“开题”课上,我们组公布的两项任务是:举办一次航天史图片展,举行一次航空航天模型展。课后,不少有意向加入本组的学生纷纷前来“打探”,我们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有的学生开始炫耀自己玩过了哪几种模型,有的学生说非常想在本组的活动中把自己最敬佩的杨利伟的事迹展示给大家,有的学生则“简单粗暴”地说只对这个组感兴趣,甚至还有的学生说已经在淘宝网搜了不少航模,放到购物车里了……在他们叽叽喳喳的话语里,我们把有意义的构想记录下来,充实到了项目方案中。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意识到本组的两项任务是割裂开来的,可能会误导学生后续的活动——我只做图片展,你只做航模——这并不是我们心中项目式学习的样子。于是,我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多学科的教学经验、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航天技术发展的历程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先重新梳理了教学流程,再结合所融合的学科课程标准的相应内容,最终确定了“技术星空”小组的驱动问题:怎样通过一个展览向大家展示人类探索星空过程中的技术进步?(讨论结果参照下图)
这个问题巧妙地串联了两个初始目标——图片展和模型展,但又弱化了具体指向,使实现项目目标的途径更加开放、更有挑战性,而且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学生的收获将会更多更大。
未来社会,合作能力将成为衡量个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小组协作式的学习,也已经无数次在教学实践中证明了其独特的魅力。但要真正发挥协作小组的效率,必须以科学分组为前提,以各尽其责为核心,以协作共进为目标。
我们遵循“组间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具备相同或相近学科特长、兴趣指向、实践能力(因本组全是男生,故未考虑性别)的学生分散到不同的小组。这样,有助于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学习他人的优点,学会既善待自己又欣赏他人,才能最大可能地激发出小组协作的能量。(按时间节点,划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间段,又把近、现代分为中国和世界两部分,共分5个小组)
科学分组只是开始,小组协作要发挥效率,其核心是使小组成员有明确的、统一的目标,并知道自己在小组内承担的任务,并能够按要求及时完成。在项目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各小组成员在每次集中活动后的第一个周一(集中活动共进行了三次,一般在周五下午)向小组长汇报自己的任务进度,小组长再将汇总的情况向指导教师反馈,有能力的小组长还可以自行组织小组成员做好协调工作。通过这样分级落实的手段,我们可以确保在下一次集中活动之前,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均已完成,小组的目标也已达成。
在小组成员各展其才、各负其责、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我们还鼓励他们参与到组内其他成员的任务中,审视、评价他人的任务,帮助伙伴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才是真正地为他人负责、向集体负责。当然,这种帮助不应该是包办代替,而是示范、点拨或者指导性质的,任务的真正实施者、完成者还必须是原本的负责成员。
项目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根据自己完成任务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探究的方法、途径,与伙伴们密切协作,按部就班地完成小组学习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甩手不管不顾,而是要转变以往主导的角色,充当学生的学习的陪伴者、观察者,敏锐地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及时地给予点拨指导或评价导向。
在活动的初期,我们重点关注了学生是否能熟练运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然后在海量的信息中是否能筛选出自己的所需,能否从繁杂的文字里提取最关键的词句撰写简明的介绍,是否会从价格、材质、制作难度等多个方面选择网购的模型,等等。对于图片排版的学生,需要指导他们用简单的PS技术调整图片和文字的大小,再放到模板合适的位置;制作网购模型的学生,要教会他们阅读说明书、使用小工具……
在学生分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学有余力的学生嫌弃组内伙伴,然后就出现“越殂代庖”的情形,而学力不足的学生则常常会在遇到阻碍时不自觉地马虎应付甚至直接放弃。我们会参与到小组的实践探索中,通过演示、设问等方式,指导学生什么样的帮助才是符合规则不“越位”的。当然,教师参与小组学习的形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如扮演知识、技能缺失者,对小组的方案提出疑义,或者拨正学生的研究方向,或者在小组研究遇到困难时协助他们寻找可以获取帮助的途径,等等。
在活动的中后期,教师要开始扮演“监工”的角色,要督促各小组及时完成各自的任务,并与学生一道讨论制订作品的评价标准,组织学生在小组之内和小组之间开展自评、互评,鼓励他们互相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而对于学生制作的可放飞的模型,我们还带领他们尝试放飞(发射),并协助他们拍摄了视频以备成果展示的时候使用。
成果展示,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环节。展示的成果,既是学生回答驱动问题的答案,又为学生提供了接受公众(校内师生、家长乃至媒体等)反馈的平台。所以,我们选择在“六一”儿童节当天分静态作品展示和现场动态展演两部分,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有一项成果(一项技能、一个节目)得到展示:模型做得好可以展示,图片排版好能够入选,文字说明写得妙当仁不让,现场解说员、成果汇报主持人、汇报中穿插小节目……
我们认识到,布置静态的成果展示现场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项目:布置哪些作品,如何营造现场的环境氛围,采用哪些形式来展示作品,参观线路如何设计……作为“技术星空”小组可不能错过这样的锻炼机会。所以,现场满是师生们忙碌的身影:扛画架、挂星空球、安装星月气球立柱、摆布飞船和星空模型……全员参与大大缩短了布展的时间,扩大了作品展的影响面。
“六一”儿童节当天,在“技术星空”小组选拔出来的6名解说员首先登场,他们沿着参观线路向家长、媒体侃侃而谈,介绍全年级同学的各种作品。而在剧场的展演环节,则由三名学生代表“技术星空”小组,围绕着自己制作的PPT,在全体“技术星空”小组成员的配合下,把自己的研学过程、成果和收获一一展现。当伴着火箭升空的小视频,50多名学生把手中五彩的纸飞机射向舞台下时,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
诚然,我们实施统整项目学习还刚刚起步,对于有效的组织策略也只是在摸索中,且以此文与大家共享。但我们坚信,统整项目学习是带有未来属性的先进课程形式,必将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打开一片崭新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