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岳,周毕军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医学生质量呈下降趋势,毕业生岗位胜任力不足无法直接从事临床工作。教育部(教高[2009]14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提高质量,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重视实践,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岗位胜任力不足的根源主要是临床思维缺失,临床思维是一名合格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是建立在广泛的多学科知识之上的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1]。智能模型人、互联网、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医学教育发生深刻变革,医学院校可以借助虚拟病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弥补传统医学理论讲授式教学内容繁杂、抽象,难以掌握等缺点。我校采用iStan智能模型人与标准化病人(SP)相结合的临床思维训练模式,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8班和9班共21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两班教材、授课教师、教学进度及授课计划相同。8班学生109名,其中男50名,女59名;9班学生108名,其中男48名,女60名。两班学生在入学成绩、期末成绩、年龄和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8班设为对照组,9班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利用iStan智能模型人与SP进行临床思维训练,比较两组教学效果。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大班授课,以教师讲解为主。课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顺序,利用多媒体依次讲授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学生完成相关习题。
1.3.2 实验组 利用iStan智能模型人与SP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的。
(1)课程内容。打破教材逻辑顺序,以临床诊疗顺序为依据,利用iStan智能模型人与SP模拟临床场景,重组教学内容,利用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实现理论与临床无缝对接。教学内容涵盖内、外、妇、儿等学科。
(2)教学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创设临床情境,设计一系列问题引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寻答案。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分为若干诊疗小组,每组5~6人,利用iStan智能模型人与SP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课前将相关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课上,学生积极与教师互动,与同学协作,达到解决问题和共同学习的目的,最终完成知识内化。课上教学过程包括以下5个环节: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①问诊:重点为现病史,如诱因、主要症状、伴随症状、一般情况、诊疗经过等。②查体:要求全面无遗漏,重点检查与疾病相关的部位,考查学生临床技能掌握情况。③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有确定诊断、鉴别诊断、了解病情发展、明确疾病分型、动态观察疾病等的作用。④诊断:临床诊断可能并非一个,这就需要全面思考,抓住主要信息和线索,合理推测,综合判断,避免漏诊、误诊。⑤治疗:重在明确治疗原则,根据疾病的发展,提出适合的治疗方案。以急性胆囊炎和胆石症为例,问诊时,把握主要诱因为进食油腻食物,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右上腹绞痛,多无黄疸,查体墨菲征(+),辅助检查首选B超,见胆囊内强回声光团,应与急性胰腺炎等鉴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用抗感染治疗或胆囊切除术。授课期间采用超星学习通发布问题,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及时解答问题并纠错。
两组授课结束后,采用主观、客观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
1.4.1 客观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计算考核成绩和通过率,分析授课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考试题目为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原题,采用OSCE模式进行考核,分为第一站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满分37分),第二站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满分40分),第三站多媒体机考(主要为检查结果判读,满分23分)3部分,考试时间65 min/人。
1.4.2 主观评价 由师生共同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学配合度、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等;学生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知识掌握持久性和临床思维能力等的培养质量。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考核成绩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问卷调查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实验组3站考核成绩及通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见表 1。
表1 两组考核成绩及通过率比较(±s,分)
表1 两组考核成绩及通过率比较(±s,分)
实验组对照组t值P组别 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2 8.2±4.4 2 1.7±8.1 7.4<0.0 5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 多媒体机考1 6.5±2.2 1 0.3±5.3 1 1.3<0.0 5 2 2.1±3.6 1 3.4±6.5 1 2.2<0.0 5总分6 6.7±9.9 4 5.5±1 8.8 1 0.4<0.0 5通过率(%)6 9.4 4.6-0.0 0 0
本研究共发放教师问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2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发放学生问卷217份,回收有效问卷21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学配合度、师生互动情况、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知识掌握持久性和临床思维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见表2、3。
表3 两组学生教学评价结果比较[n(%)]
临床思维是医务工作者分析疾病、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础[2-3]。目前,多数专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仍然采用传统教师讲授的课堂教学方式,重在对知识的记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临床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空有知识而不会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一般从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来进行讲解,学生逐渐形成固定思维模式,但临床接诊却是从症状、体征再到疾病,需要从结果到原因逆向思维。利用iStan智能模型人与SP模拟临床情景,严格按照临床路径,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分析推理、解决问题,注重临床思维培养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考核成绩(尤其是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教师评价(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自评(沟通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显著提高。
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教学与临床对接,消除传统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学生自主性差、可持续学习能力缺失的弊端。利用iStan智能模型人与SP教学是一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岗位与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针对临床特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情景模拟、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研究结果显示,利用iStan智能模型人与SP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操作能力,实验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医学生综合素养包括医学专业素养(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非医学专业素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利用iStan智能模型人与SP教学时,要注重专业理论讲授和技能培养,同时兼顾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完成3个转变:(1)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2)将学生的独立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3)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转变为生动的临床情景。研究结果显示,利用iStan智能模型人和SP教学提高了学生考核成绩、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医学生综合素养。
利用iStan智能模型人与SP教学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综合素养至关重要。教师要想成功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教学参与度、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就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备课,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科动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环节,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研究结果显示,利用iStan智能模型人与SP教学,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临床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其训练不可急于求成,必须通过不断练习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能达到效果。临床思维训练方法多种多样,病例选择和编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的观察和反馈能力是教学的保障,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积极参与是教学成功的必要因素。利用“iStan智能模型人与SP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由教师讲授变为教师引导,由记忆教材知识变为解决临床问题,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取得了较好效果。该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提高教学质量,符合医学专科院校临床专业人才培养宗旨,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