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 ”凝聚百姓心

2019-06-05 11:09张恒
当代贵州 2019年4期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农村公路硬化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张恒

让农民群众享受更优质的公路出行服务,使得通组路不仅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更成为百姓的致富路,持续助推乡村振兴。

武陵深处的德江县荆角乡岩底村,因为通了公路而变得热闹起来。昔日村民们眼中的穷山恶水,如今游人如织,贫困村摇身一变成“神秘傩寨”旅游景点。

通组硬化路的建设,让贞丰县北盘江镇的者颡村卢家高山组村民黄国兴笑容满面:“路直接修到家门口,种植的烤烟和食用菌再也不愁运输了,省了不少周转费!”

穿村而过的红枫湖旅游环线小环线(组组通)项目,让清镇市芦荻哨村再获“新生”。这条沿红枫湖而建的小环线,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还在无形中形成了一条保护红枫湖生态的“隔离带”。

…………

这样的幸福故事还在贵州各地不断上演。平整宽阔的路通了,游客进村方便了,黔货出山通畅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也提升了。

“组组通”公路的建设,让农民群众享受更优质的公路出行服务,也使通组路不仅成了一种景观,更成为百姓的致富路,持续助推乡村振兴。

全国率先启动“组组通”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寄予了殷切期望,“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

要想富,先修路。2015年以来,贵州先后启动“农村公路三年大会战”,2017年成为西部首个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省份,并同期实现“村村通客运”。

尽管如此,贵州修路的脚步还未停歇。2017年8月,贵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

在启动大会上,贵州定下了“小目标”——从现在起到2019年,贵州要新建8.08万公里农村“组组通”硬化路,让全省39110个村民组通上硬化路,实现30户以上的村民组硬化路全覆盖。

“从‘会战’到‘决战’,一字之差彰显的是省委、省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凸显了贵州誓要改变农村基础设施面貌,为全省人民脱贫致富修好路、服好务的坚定决心和意志。”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高卫东说。

目标已确定,任务已下达。贵州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各方资源、各种力量加速向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聚集,省委、省政府将其作为“四场硬仗”的首场硬仗集中攻坚,着力增强农村地区乡村振兴、农村产业、乡村旅游的内生动力。

如今,时间已过半,贵州也交出亮眼的答卷: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已完成投资406.7亿元,建成了7.75万公里通组硬化路,30户以上村民组通畅率从2017年6月的68.9%提高到98.6%以上。

创新打造贵州“路”径

“厚度18厘米,强度30兆帕以上。”在盘州市普古乡水坝村“组组通”建设公路的边坡上,几个用红色油漆写下的字样清晰可见。18厘米指混凝土路面厚度,30兆帕则是混凝土强度。

“盘州建设的‘组组通’公路,全部采用这项标准,而且聘用当地的群众当监督员。”盘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范友忠介绍,这种方式简单易懂,群众一看就知道路面是否达标。

在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中,“品质”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农村公路不仅要确保每一条路‘通得了’,也要‘通得好’。”贵州省公路局局长张胤表示,为此贵州将农村公路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加快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四位一体”的政策机制、管理体制和实施模式,推动农村公路健康发展。

一条条通组路在山间盘旋起伏,将镶嵌在青山绿水的村村寨寨穿点成线,成为群众的幸福路。图为凤冈县田坝村。(王远平 / 摄)

一方面,在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实施方案主体框架下,省交通运输厅制定《贵州省通组公路建管养实施细则》《贵州省通组公路工程技术导则》《贵州省通组公路简易施工图设计范本》等5个规范性配套文件,形成“1+N”个政策体系;另一方面,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协调力度,积极参与建设,形成了“省级指导、市州统筹、县区主责、乡镇实施、村民参与、多方协作、各方监督”攻坚决战合力。

为使“组组通”建设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贵州按照“省级统筹、分级承贷、分年筹集”的方式,探索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投融资新模式。从2017年起,由指定省、市、县三级融资平台公司向贵州银行、贵阳银行分3年贷款388亿元,用于全省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大决战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项目资金能够发挥最大效率,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还按照“五个不能纳入”原则,在项目规划中运用GPS和遥感卫星技术对规划项目进行逐一甄别,坚决挤掉项目申报“水分”。

民生工程助力振兴

“路通了,需要补什么货,一个电话对方就给送货上门。”家住威宁自治县石门乡营坪村的蒋安成乐开了花,借助在村里开办小卖铺,他平均每天收入100多元。他直言:“这在以前真是不敢想。”

山高谷深,地势险峻,使得石门乡长期以来成为交通的“死角”,也成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如今,随着一条条通村路、通组路的建成,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正在形成。

“不通路的时候,主要靠人挑马驮,山里的东西卖不出去、山外的物资进不来。这两年村里的路况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种植养殖产业慢慢开始有了起色。”营坪村村主任邵才银说。

与石门乡一样,得益于通组路和串户路建设,地处麻山腹地的紫云自治县大营镇联八村下寨组,从单纯依靠务工收入转为发展产业致富增收。

“交通环境改善了,发展养殖业、种植高效益经济作物就有条件了。”联八村支书王超说,在建设通组路的同时,该村沿路同步建设了“小农水”经果林灌溉项目,灌溉经果林面积1245亩。

石门乡、联八村“组组通”路的建设,连接了全村的道路,实现了“大动脉”连接“小血管”全覆盖式的交通网络。藏在大山里的资源优势,一下子被盘活了,为当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新的发展景象,也印证了“一路通、百业兴”。

据统计,“组组通”公路建设以来,沿线受益群众967.1万人,涉及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80余万人,助推农村产业发展500余万亩、乡村旅游村寨突破3500个;带动群众增收81.2亿元,其中带动贫困群众增收27.1亿元。

“产业有了新出路,生活有了新变化、农村有了新面貌、旅游有了新突破。”张胤说,路通了不仅改变了边远贫困地区的交通状况,也为乡村带去了人气与财气,成为群众获得感最直接的来源之一。“组组通”硬化路不仅解决了山民出行难问题,其衍生效应也不断显现:承载着乡村发展的未来,唤起了村民回乡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

如今,一条条通组路在贵州山间盘旋起伏,将镶嵌在青山绿水的村村寨寨穿点成线,成为群众的幸福路。

猜你喜欢
最后一公里农村公路硬化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相关细胞改变
抗过敏药促进多发性硬化患者神经恢复
农村公路建设今明两年将增加454亿元资金
新药:舒心降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