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颖 宁志军 马协阳
摘 要:道路与桥梁进行连接的工段在进行施工时需要运用到多种施工技术,若技术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连接的不平顺,从而产生桥头跳车、混凝土断桩或路桥裂缝等多种危害。文章阐述了道路桥梁连接处的特点,分析了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的裂缝、不平顺问题及其危害性,对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的施工关键技术与常见问题处理对策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值得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 连接处 裂缝处理
随着近年来我国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建设项目不仅在数量上日益增多,在规模上也是逐渐扩大。公路桥梁在建设时如果在桥梁与道路的连接段出现问题,就容易带来各种不安全隐患,相应地会增加工程的建设成本。因此加强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质量管理,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运营效益。
1.道路桥梁连接处特点
首先要对道路桥梁工程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该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道路与桥梁的刚度有很大的区别,在进行物料填充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二者的强度、膨胀性以及收缩性等方面也具有较大的差别。其次在连接段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在收到外界环境因素、自身重力、车流量等因素的影响下,道路桥梁往往会发生沉降的情况,道路与桥梁的沉降幅度也并不相同。另外,如果普通的市场道路产生了大幅度的沉降现象,那么在连接处就容易发生错台的情况,这也是造成车辆发生跳车问题的原因之一。
2.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的施工问题分析及其危害阐释
2.1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的裂缝问题
连接段发生一定程度的裂缝现象也是在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究其根源就是桥梁建设与道路建设中所使用的材料、设计的结构、性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出入,因此在对二者进行连接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多种技术限制。连接段的裂缝问题已经困扰了施工技术人员很多年,直到今天都不能被有效避免,在加上裂缝的存在本身就严重威胁了道路桥梁的安全稳定性,裂缝的存在造成雨水腐蚀的情况更加突出,这也在无形中缩短了道路桥梁的使用周期,增加了维修保养成本投入。不仅如此,裂缝还会增加对桥梁内部结构的受力,一旦裂缝超过一定程度会导致桥梁的坍塌,严重的还会阻碍了桥梁的正常运营。
2.2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的不平顺问题
道路与桥梁连接段出现不平顺的现象在施工中是比较多见的,并且通常在设计阶段发生该问题。一般来说,桥梁的基础结构的稳定性要远远高于道路路基的稳定性,但是其沉降度也相对更大。例如道路在运营使用时会承受行驶车辆的载荷,其内部的填充材料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沉降变形。由于桥梁的桥台路基刚度较大,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更容易发生刚度突变的情况,当桥台收到了行驶车辆的冲击之后,路面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沉降,一旦沉降幅度过大,车辆在行驶时就会感到振动、摇晃的不舒适感,严重的还会影响驾驶人员的心理波动。这样看来,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不平顺是由于二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沉降造成的,如图1所示。
3.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的施工关键技术与常见问题处理对策
3.1施工关键技术
在进行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的施工建设时,提出3点关键技术加以应对常见的问题,具体如下:
(1)对桥涵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通常情况下,道路与桥梁在进行设计时所依据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按照标准桥梁在连接处的沉降量≤0.1m,而按照标准普通道路允许的沉降量在0.3~0.4m的范围内,因此这种沉降标准的不一致,也加大了出现桥头跳车的几率。因此,有必要对桥涵的基本构造物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首先就是要检查图纸信息的准确性,尤其是台背填方路基,通过实地考察填土土方的填厚度,并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确定出桥涵的基本方位与跨度直径,从而确保桥台背部的防护工程进行了科学严谨的规划,防止不安全现象的产生。另外,还要合理管控桥段的颠簸程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将桥段的颠簸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驾驶人员的舒适度。在这一方面上,相对柔软的地基有更多的处理方式,比如利用排水固结、均匀换土以及动碎石桩等,根据地质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逐渐加强地基的承载能力,从而确保连接段的沉降幅度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对填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填充阶段应当选用渗水性较高的材料,这样才能确保路面压实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沉降问题的发生。在进行填料时还要多加留意连接段的内部摩擦角度,避免出现摩擦角度过大的问题,因为角度过大时,就容易造成雨水顺着泄水管排至路基外部的问题。在对道路与桥梁的连接段进行施工时,还要全面收集该段的外形、材质以及各种性能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准确的分析研究,尽可能的通过搭板、枕梁等构建实现连接段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的良好搭接,从未使连接段能够自然平稳地过渡。当连接段完成了其连接工作后,还要进行相关的颠簸现象试验,利用行驶的车辆验证连接段的质量满足标准要求,桥梁的构建也被合理地安置,性能上也符合规范要求。
(3)如果是面临天然柔软的地基,那么在建设时更应该时刻用严格的技术标准进行作业。前提就是对土质做好全面准确的勘察,根据勘察结果做好相关的规划设计,尽可能降低桥头跳车的发生概率。还要选取合适的措施对软土地基做出加固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换土法、排水法等,在加固时还要考虑到桥梁自身的加固问题,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实施科学监测,另外还可以借助其他结构加强桥梁的稳固性,尤其要监测桥梁的抗剪、抗弯度是否能满足桥梁运营的需求,这样从源头上防止连接段出现质量问题,威胁道路安全。
3.2对连接段施工问题的技术处理要点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在连接段经常出现多种质量问题,针对此情况特总结出施工时的技术处理要点,具体如下:
(1)如果连接段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发生了混凝土断桩的情况,应当立马引入周围的自来水对混凝土的内部进行浇灌,通过灌注施工技术进一步提升混凝土内部结构的超压性能,然后还要借助流动性混凝土断桩技术从而确保断桩具有一定的严实性。在这一阶段还需要选取砂浆将混凝土有效的与水进行隔离,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浇筑作业的质量;另外还要对混凝土混合料与内部结构的超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自由落体高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测量,从而得出较真实的数据。
(2)如果连接段在施工作业时遇到了浅基础技术问题,就应当综合考虑天然地基的浅基础以及敷设深度参数等信息来确定施工的标准要求,如果是由于技术不规范造成的问题,就需要找出连接段发生冻胀、冲刷现象的根源。在浅基础正式投入施工前,应當对连接段所处的地质情况、水文情况等信息进行全面严格的勘察,尤其是要注意地层的隐蔽式结构,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检测,通过相应的计算,观察地基结构在均匀性与稳固性方面是否满足施工的需求。如果不满足,就要再次进行勘察审核,适当调整浅基础的轴线方位,通过增加基础敷设的方式,抬高该段地面的基础标高,直到与规划的高度保持一致,从而使地面标高适用于该段的基础敷设,也保证了该段的施工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道路与桥梁连接段做好施工技术的关键处理有助于工程的顺利建设,并且可保证连接段的平顺连接,避免出现跳车、断桩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不断总结施工经验,不断优化施工技术,全面保障连接段的施工质量,也为该类项目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纪霞.道路桥梁连接处施工要点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09):59-60.
[2]赖华生.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工艺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8(05):59-61+121.
[3]范均良,曾娉.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的施工技术要点[J].交通世界,2017(3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