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祖籍苏州、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华人建筑大师,缔造了数不清的传奇。
肯尼迪总统夫人邀请他设计肯尼迪图书馆;
法国总统密特朗力荐他重建卢浮宫;
北京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香港中银大厦……
一座座构思精妙的建筑,撑起的是一个伟大建筑学家的艺术生命。
贝聿铭,被公认为“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
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贝聿铭的百年传奇?他又是凭借什么赢得东西方建筑界的共同认可?
西方有一句谚语:“至少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
以此观之,贝聿铭可以算得上贵族中的贵族。他的家世,在中国绝对属于金字塔的顶端。
1917年,贝聿铭出生于广州。
提起他的家族,在富庶繁华的苏州城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从明代开始,贝氏家族就是苏州有名的富户。
到了清朝,贝家更是位居“吴中四富”之一,在江南赫赫有名。
贝聿铭的父祖,都是清末民初的官员,在金融业上颇有建树。尤其是他的父亲贝祖诒,曾经是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总裁,地位极其显赫。
苏州著名景点狮子林,在建国前一直都是贝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贝聿铭的孩提时代,就是在这座美丽的东方园林中度过的。锦衣玉食、汽车豪宅,他享受着贵公子所能拥有的一切。
而他从家族中获益最多的,是良好的教育资源。
作为苏州延续了600年的名门望族,贝氏家族非常重视子弟的教育。
由于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有远见卓识的贝祖诒已经看到了欧美的强大。
西方列强在科技、军事、经济上,都要比当时衰弱的民国好上太多,几乎是处于碾压式优势。
贝祖诒决意不再把自己的儿子拘禁在四书五经的藩篱里,而是要让他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因此,贝聿铭10岁那年,就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上海著名的青年会中学读书,毕业之后顺利进入大名鼎鼎的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
少年时代在上海的这段求学经历,对贝聿铭的一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彼时的上海是远东有名的大都市,是中国看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这里有十里洋场,有金发碧眼的女郎,更有开放包容的风气。
贝聿铭在这里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和观念,他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
看着日益聪慧挺拔的儿子,贝祖诒十分欣慰。按照贝聿铭的学业优秀程度,完全可以就读国内的名校。
但是,那时候的中国已经是风雨飘摇。
日本已经进占了东北,各地军阀林立,国民政府腐败无能……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的大地上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
贝祖诒对国内的局势十分忧心。他决定,让儿子去英国读经济学。
但是,这个决定却遭到了贝聿铭的强烈反对。
贝聿铭的心中早就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去美国攻读建筑,今后成为一名建筑学家。
这个梦想来源于他偶然看到的一部电影。那部电影名字叫作《大学幽默》,里面有很多镜头展现了美国漂亮的大学建筑和自由的学术氛围,让贝聿铭心折不已。
在经过争论之后,贝聿铭如愿以偿。
1935年,刚满18岁的他踏上了前往美国的邮轮。
当巨大的邮轮缓缓开动的时候,年轻的贝聿铭意气风发地回望着越来越远的故国。他一定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整整40年。
再归来,早已是家国巨变、物是人非。
一個人往往离开了自己的祖国之后,会发现自己对故国的感情非但没有被冲淡,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浓,越来越热爱故国的文化。
贝聿铭也是如此。
他之所以到美国留学,是因为被美国的建筑所吸引。但是真正到了美国之后,他却一生都在怀念中国美丽而又古老的建筑。
为此,他不惜违逆了自己的老师。
当时他就读于哈佛大学,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的弟子,非常受格罗皮乌斯的欣赏。
两人亦师亦友,无话不谈。
然而,当格罗皮乌斯带着骄傲和自负的情绪,告诉自己的这位爱徒,在不远的将来,其他国家都会追随那些欧洲和美国的建筑设计。
贝聿铭却沉默片刻,告诉老师,自己不同意他的观点。
多年以后,贝聿铭回忆此事的时候依然十分坚决:“我来自中国,我不希望那些在美国和欧洲到处可见的建筑也出现在中国。”
一个民族最好的建筑,绝对是要结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不是一味照搬别国。
贝聿铭不忍心让中国彻底被西式的建筑占领。
虽然在观点上有所不同,但是贝聿铭和格罗皮乌斯的关系依然很不错。贝聿铭在建筑领域的才华横溢,使接触过他的人都印象深刻、赞不绝口。
1945年,贝聿铭在哈佛大学留校任教,担任了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待在象牙塔里做研究,而且是哈佛大学这样的象牙塔,是多少学者梦寐以求的事情。
但是,贝聿铭却并不是一个甘心只埋首书斋的人。
他的身体里,流淌着苏南世家数百年来善于从商的血液。
仅仅端坐书斋,醉心学术,并不是贝聿铭想要的。
他要的,是让自己梦想中的建筑设计,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
而做建筑是需要商业投资的,单凭学者在象牙塔里的那点修行根本就不够,需要的是灵活变通的商业头脑。
这时候贝聿铭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
他情商很高,善于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东方式的温文尔雅和体贴入微总是能博得投资者的好感。
甚至,在某些时候,他不惜采用一些“小心机”。
1948年,贝聿铭取得了纽约房地产大亨柴根道夫的信任,成为第一位受聘的中国建筑师,在美国建筑界很快崭露头角。
但是,贝聿铭很清楚,如果想要真正扬名立万,必须拿出一个标志性的作品。
上个世纪60年代,一个天赐良机摆在了贝聿铭面前。
美国总统肯尼迪不幸遇刺,为了纪念这位年轻有为的总统,美国政府决定建造一座图书馆来予以纪念。
这座图书馆的名字,以肯尼迪总统的名字命名。
一时间,无数建筑师摩拳擦掌,都想要争取到这个机会。
然而决定权在肯尼迪总统的遗孀杰奎琳的手中。谁能取得杰奎琳的信任,才能有胜算。
贝聿铭邀请杰奎琳来自己的事务所商谈。
在杰奎琳抵达之前,贝聿铭提前早已打听好了她的喜好,甚至连她喜欢哪种花都打听得一清二楚。
之后,贝聿铭火速布置一番,完全依照了杰奎琳喜欢的风格。
当杰奎琳被事务所的环境所吸引的时候,贝聿铭在言谈中透露了自己出生于1917年。
而英年早逝的肯尼迪总统,也恰巧出生于1917年!
杰奎琳联想到自己的丈夫,不禁对眼前这位中国建筑师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最终,贝聿铭顺利拿到了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项目。
1979年,也就是在肯尼迪图书馆落成的同一年,已经享有盛誉的贝聿铭回到了阔别40年之久的祖国。
他接受中国政府的委托,承接了香山饭店的设计任务。
虽然在海外待了那么多年,但是贝聿铭对中国古典建筑的自豪感却从未消减。
他一直认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的建筑一定要体现本民族的特色至美。
香山饭店的设计图出来后,几乎所有人都被这座饭店浓厚的中国古典韵味所吸引。
贝聿铭按照中国园林的特点,采取了独特的设计布局,使香山饭店外表古朴自然,与四周的山光水色相得益彰。
1980年,贝聿铭承接了他一生最得意的作品——翻修卢浮宫。
法国总统密特朗非常喜欢贝聿铭的建筑设计,这次不惜顶着巨大的压力授予重任。
很多法国人对贝聿铭并不看好,因为法国人多少都有些傲慢,他们接受不了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来翻修法兰西的瑰宝——卢浮宫。
贝聿铭的设计图出来之后,更是举世皆惊。
有些法国人非常愤怒。
因为贝聿铭设计了一个玻璃金字塔作为卢浮宫的入口。
这个设计用今天的眼光看来十分现代,很精巧,但是在40年前的法国,人们觉得这个金字塔简直是个丑陋的怪胎。
幸而密特朗总统态度坚决,给予了貝聿铭高度信任。
最终,玻璃金字塔拔地而起。在今天,已经成为巴黎的地标性建筑,更是无数建筑师学习参观的样板之一。
香港中银大厦,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中国银行总行大厦,美秀美术馆……
贝聿铭一生杰作无数,然而真正让他最为呕心沥血的,是苏州博物馆。
苏州是贝聿铭念念不忘的故乡,他一直渴望为家乡贡献一件建筑作品。
自己的作品,能够代替自己,完成叶落归根的愿望。
所以,当接下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工作之后,贝聿铭感慨地说:“苏州是我的祖籍,这是我最大最后的挑战。”
他以白色作为苏州博物馆的主体颜色,把中国的山水园林因素融入其中,体现了江南风韵和水乡风情,古色古香。
这是贝聿铭的心血之作。
后人提起他的时候,都会说他是一个华裔建筑大师,因为他的国籍已经不是中国。
然而,这是时代的无奈所造成的,贝聿铭的心中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他的三个孩子,分别起名叫礼中、建中、定中,其中含义,不言自明。
如今,102岁的贝聿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的灵魂,也终于可以回到故乡。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