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苑基荣
“这就是在给印地语开后门!”印度德拉维达进步联盟党一名议员指责印度中央政府上月31日发布的2019年国家教育政策时说。据《印度教徒报》3日报道,该政策规定,印度非印地语地区的课程体系必须包含当地语言、英语和印地语,而印地语地区除了印地语和英语外,须再加一种现代印度人的语言。但该法案在非印地语地区遭到强力反对。无奈之下,印度中央政府将该规定改为“这3种语言中至少一种达到可读写程度”。
印度总理莫迪2014年上台以来就打出民族主义旗号,提出“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全国推行印地语教学,希望将印地语作为全国通行语言。但是,被联合国誉为“语言博物馆”的印度其语言种类非常丰富,打开印度货币卢比,上面印着的官方语言有18种,而实际情况远比这多。根据印度建国初期的统计,印度共有1652种语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百万的达33种。那时,印度宪法规定可以根据语言建邦,即只要说同一种语言的族群经过公投后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建立一个邦,这是各地方语言逐渐被强化的原因,更是各地反对印地语教学的根源。虽然印地语是宪法规定的印度官方语言,但真正能说印地语的人只占印度人口的40%左右。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把英语暂定为官方语言。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3日报道,1965年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就曾因为印地语被定为官方语言发生暴力抗议事件。该邦所用的泰米尔语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当地人都为此自豪。此次,强制印地语教学的政策在泰米尔纳德邦再度引发强烈反抗。。该邦两个主要政党表示,仅修改政策还不够,当地学校只愿意教授两种语言——泰米尔语和英语,根本不想引入第三种语言。为了平息抗议,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和外交部长苏杰生用英语和泰米尔语发推特,保证不会强制任何语言,并保证进一步与公众和各邦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