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承磊
(河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下发《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目标。作为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特色小镇,伴随着中国旅游消费的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迅速成为各省市、各行业的“新宠”。全面认识运动休闲小镇的时代价值,深入探索、归纳国际知名运动休闲小镇的成功经验,对引导、推动我国运动休闲小镇高质量发展,培育休闲运动新品牌,提供经济转型升级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经济结构升级新动能。运动休闲小镇是一个以运动体验、参与为核心产品,运动服装、器材、配件为支撑产品,服务、餐饮、交通为配套产品的运动休闲综合体。供给的丰富、消费的活跃,除客观上形成消费集聚外,也必将带动体育生产性用品的发展,在某些交通便利、资源禀赋优质地区,形成区域经济升级的新支点。蒙特贝卢纳(Montebelluna)是意大利北部特雷维索省阿尔卑斯山山区的一个小镇,人口约3万余人。四面多山,曾以伐木为主导产业。出于伐木需要,伐木工人所需的登山鞋成为其传统工艺。20世纪70年代,随着登山、滑雪运动在世界范围的兴起,蒙特贝卢纳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冰雪运动鞋生产基地。20世纪90年代,美国、法国等知名体育品牌也纷纷向蒙特贝卢纳集聚,Geox、Tecnica、Nordica、Scapra、Aku等一批蒙特贝卢纳的本土品牌日渐兴盛,蒙特贝卢纳成为一个集运动鞋生产、研发、设计、款式分析、配件生产、模具制作、制鞋机器及塑胶生产等前向关联产业,以及商业协会、中介、媒体、营销和配送等后向关联产业的运动鞋产业集群。该地区集聚了制鞋相关的企业400家,就业8 600余人,年产量3 500万双,年销售额超过15亿欧元。全球约80%的赛车靴、75%的滑雪靴、65%的冰刀鞋和55%的登山鞋、25%的直排轮滑鞋等运动鞋均产自蒙特贝卢纳。蒙特贝卢纳通过运动休闲实践之源成功打开了运动休闲生产装备之门并形成了特色产业的事实表明,在当前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国际国内转移的背景下,通过消费引领带动运动生产转移、集聚,应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潜在动能[1]。
(2) 旅游经济转型升级新题材。旅游连接生产与消费,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需要旅游产业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中积极作为。然而,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旅游消费正加速由传统的观光向体验、休闲、度假等升级,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成为旅游业面临的时代命题,也是增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扩大入境旅游规模的客观需要。建设运动休闲小镇:能够增加游客体验,促进旅游消费;能够增加动态产品供给,形成动静结合的产品结构;能够更好地满足健身、度假、休闲等游客的高端需求,优化旅游的消费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对助力旅游转型升级具有显著作用。
崇礼是位于河北张家口的一个县区,1996年开始依托森林、冰雪等自然资源发展滑雪运动。20余年后的今天,凭借滑雪旅游的独特优势,崇礼不仅赢得了“河北省旅游强县”“中国县域旅游之星十强”等多项荣誉,而且滑雪也成为了崇礼旅游的支柱产业,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2016—2017年雪季崇礼接待游客267.6万人,入境游客突破了14万人,滑雪旅游人数占整个崇礼全年旅游接待人数的近90%[2]。目前我国的很多旅游景区都在积极通过增加运动的新要素,实现旅游消费、产业升级。随着国民健身需求的增加,运动休闲小镇在丰富旅游题材,服务旅游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必将得到充分展示。
(3) 城镇转型新资源。资源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尤其是那些依靠森林、矿业等自然资源,因“资源而兴”,又因“资源而困”的城镇而言,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非再生性,转型发展具有紧迫性。运动休闲小镇建设能够通过对这些城镇的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生成城镇新的发展资源,带动其转型发展。美国阿斯彭(Aspen)是科罗拉多州山区的一个小城,人口约6 700人,曾是世界银矿,银产量一度占世界的16%。然而,随着银矿的日益枯竭,小镇也日渐萧条,20世纪初,仅剩705人守护在阿斯彭,陷入发展危机。1946年,美国大兵弗雷德开始在阿斯彭圈地建设滑雪场和度假村,并把著名的滑雪赛事——FIS世界滑雪冠军赛从欧洲引入美国。阿斯彭的滑雪逐渐声名鹊起,滑雪爱好者纷纷涌入。为满足滑雪需求,1958—1967年的10年间,阿斯彭又把大山四面全部开发为滑雪场。在滑雪的带动下,世界著名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商业教育研究中心也纷纷落户阿斯彭。通过滑雪,阿斯彭不仅成为汇集冰雪运动、文化艺术、商业科技于一体的特色运动小镇,而且也成功实现了由依靠矿业向运动休闲的转型[3]。
(4) 新型城镇化新通道。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旨在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从整体上看,新型城镇化包括“疏”与“聚”2个相反的路径。疏解城市人口、产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聚集农村人口,使其入城谋生兴业,提高生活水准。特色小镇便是这种“疏”与“聚”的纽带与节点,上承城市下接乡村。在这一过程中,运动休闲以及以其为核心的运动休闲小镇在整个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具有独特而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
从“疏”的层面看,人们聚集到城市,从根本上讲就是对城市高质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城中的人们要回流到小城镇,除了必须有与大城市相当的公共服务支撑外,还必须有吸引他们的生活方式或文化方式。相反,即便小镇在资源、区位具备一定的集聚能力,也可能因引不来、留不下人才而失去发展的技术支持、机遇。例如,印第安纳波利斯是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首府城市,也曾是该州的主要工业中心和芝加哥以东最大的牲畜市场,但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遭遇严重的人才流失。流失人才给出的答案是“这是一座缺乏生气的‘昏暗城市’,这个城市没有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我们不想在这样的城市安度一生”[4]。最终印第安纳波利斯通过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化解了这一难题。
从“聚”的角度分析,农民要聚到小镇,除了小镇应具有一定的传统制造、商贸、物流、仓储等产业支撑其养家糊口外,也需要在生活方式上实现由农村向城市的融入,而守护健康的运动休闲便成为共同需求的最好生活方式。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如果运动休闲小镇缺位或小镇运动休闲的元素缺失,很可能会导致小镇对城市人口疏解、农村人口集聚能力不足。正因如此,即便全球知名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等也在通过运动休闲积极打造居民所需的生活方式以支撑城市发展。综合上述正反案例可见,若我国围绕环城游憩带,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像温布尔登一样,打造城市后花园,无疑会打通新型城镇化城乡之间的通道,促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5) “精准扶贫”新渠道。“足寒伤心,民寒伤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精准扶贫”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应“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运动休闲是绿色产业,是就业带动系数高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运动休闲既能带动就业,又能保护绿水青山,是典型的“造血式扶贫”。美国运动休闲实践充分佐证了运动休闲的扶贫价值。美国人酷爱户外运动,户外运动每年为美国带来大约8 87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创造760万个就业岗位。弗鲁塔是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小镇,人口约1万,1995年,商人特洛伊拉瑞克(Troy Rarick)在弗鲁塔开了一家自行车店,几乎没有什么生意。于是精明的商人便鼓励当地居民建设一条山地自行车道,每年举行弗鲁塔自行车赛。10年后,不仅弗鲁塔变成了世界级的山地自行车旅行目的地,而且自行车运动产业平均每年为弗鲁塔带来150万美元的经济收入[5]。随着我国多轮扶贫的实施,目前的贫苦地区主要集中在深山、高寒、偏远等地区,这些地区既是精准扶贫的攻坚区,也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区。建设运动休闲小镇,通过开展登山、探险、探洞等户外休闲活动,把“绿水青山”打造为“金山银山”,开辟居民致富的新渠道,体育应首当其中,运动休闲小镇也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6) 体育公共服务新领域。构筑全方位、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推动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推动体育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运动休闲小镇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原则,优化居民居住地体育服务新供给,是居民健康生活的新乐园。建设运动休闲小镇对公共体育服务具有2个重要作用:① 带来建设资金,尤其是社会资本对公共体育服务投资,完善群众身边的运动设施。如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后,房地产、旅游、体育用品、媒体等行业的社会资本先后进入滑雪、滨海、山地户外、养生等领域,客观上扩大了公共体育服务场地供给。② 丰富群众身边的活动,带动运动风气形成,培育运动文化。文化是影响居民运动参与的深层因素,持久而深沉。包括民族民俗体育在内的某个运动项目之所以在局部地区经久不衰,根本上在于该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浓郁体育文化根脉。笔者曾在海南文昌、广东台山等中国排球之乡考察排球项目发现,即使排球运动在我国很多地方逐渐式微,但在这些地方排球运动却一直开展得红红火火,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形成的排球文化:在喜庆的春节里、在收获的丰收季,人们均把排球作为庆祝的方式。同样,潍坊的风筝也因此在齐鲁大地绵延千载。当一个运动休闲小镇在一个区域落地生成,并成为人民生活的源头活水时,必定会生根发芽并形成生活方式,这是生命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的必然结果。不同运动项目在不同区域的强弱分布,无不折射出这一规律。
(7)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的全面深入,以政府为主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已很难适应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创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多元化培养路径,拓展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社会基础已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客观需求。从国外运动休闲小镇的发展实践看,运动休闲小镇是社会介入竞技体育的有效载体之一;是社会资本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点;是赛事的举办地、运动员的训练地、运动后备人才的培训地。例如,尚蒂伊是法国最大的速度赛马训练中心,霞慕尼是世界上第一所登山向导学校即法国国家滑雪登山学校(ENSA)的所在地,温布尔登更是造就了诸多的网球国际巨星,带给了无数网球爱好者刻骨铭心的休闲体验。运动休闲小镇不仅是运动休闲的新空间,也是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新热土。对优化我国以运动项目为核心的体育布局,拓宽社会资源进入青少年后备人才培育的途径,推进政府委托授权、政府购买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改革,运动训练基地的共享共建,等均有着突出的时代价值。
(8) 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播新载体。民族民俗等传统体育是中华体育文化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在长期演进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之一,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文明多样性方面都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它是展现中国体育发展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必需元素。然而,在人类迈进全球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逐渐走向濒危的边缘,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族民俗体育赖以生存的乡土社会逐渐解构。民族民俗体育的保护与传承迫切需要重构现代新载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民族民俗体育展示活动(博物馆)、观赏活动、体验活动,直接宣传、传播了民族民俗体育。以此为业的参与者借此获取了传承的动力、资本并推动民族民俗体育的代际相承。例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的潍坊是我国风筝的起源地,被称作“世界风筝之都”。千百年来,风筝之所以在潍坊生生不息,历史传承固然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84年以来,风筝企业在潍坊大规模增长(1984年,厂家20余家,销售额20余万),维护了“风筝的生态空间”。1984年,潍坊开始举办第1届国际风筝会,至今已34届。且在国际风筝会的带动下,形成了一个集风筝旅游、风筝休闲、风筝博物馆、风筝场馆、风筝生产与营销为一体的全新的生态空间,从而有效地推动了风筝的传承、传播。2017年国际风筝会的参观者达到46万人,参与国家和地区40多个,生产厂家300多家,生产销售者2.2万余人[6]。在民族民俗体育保护上,类似潍坊风筝保护传承的“微型版”,必然会对民族民俗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国际传播产生积极影响。
2017年8月,全国96个第1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公布。王志文等[7]指出,我国运动休闲小镇存在着政府层面的规划不足与过度干预、产业层面的融合程度低与功能缺失、企业层面的经营模式与产品创新不足3个问题。孟春雷等[8]指出,运动休闲小镇在规划布局中存在文化因子缺失、产业集聚不足、产业链雷同、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低下等问题。笔者通过访谈与实地考察发现,目前我国运动休闲小镇主要存在以下3大问题。
(1) 消费者的导入能力差。运动休闲小镇与需求对接不紧密,文化、市场需求的挖掘力弱,只重视消费者身体层面的“体验”需求,轻视家庭情感、亲子关系、文化体验等精神层面的需求;缺乏“共享旅游”的理念,选址未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属性、游客基础,未充分考虑功能区在当地旅游空间网络结构中的作用和定位,致使小镇的单体通常不具备导流消费能力。
(2) 运动产业基础薄弱。运动休闲小镇的运动主题不突出,产业不聚焦,产品、功能较单一,产业张力薄弱。主要原因有2个:① 运动休闲小镇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长期、系统的产业标准引导、培育;② 国家体育总局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界定为“空间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由于我国已经进行过多轮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遴选,因此,申报获批的运动休闲小镇并不一定是该省份最具产业影响力和运动休闲特色的小镇。以河南为例,笔者曾多次参与过调研和实地考察,河南产业基础、市场基础、文化氛围、特色突出的运动特色小镇应是登封武术小镇、焦作陈家沟太极小镇、安阳航空运动小镇,而不应是获批的信阳鸡公山户外运动休闲小镇、郑州市新郑龙西体育小镇、驻马店市确山县老乐山北泉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浙江、安徽等多个省份也存在类似现象。
(3) 同质化严重。在96个运动休闲小镇中,虽然部分小镇侧重从航空、垂钓、高原户外、竞走、帆船、马拉松、定向、水上等不同的项目进行布局,但从整体上看,同质化还十分突出,尤其是小镇的功能在融合特色上十分薄弱。事实上,一个人去A地垂钓而非B地,并不取决于A地的垂钓,而更多地受到A地文化、传统、民族特色等影响。特色小镇的灵魂是由小镇当地的文化、民族和传统特色形成的具有长久吸引力的文化因素[9]。因此,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应是以运动为核心的全域休闲特色小镇,而非局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目前我国运动休闲小镇普遍缺乏功能特色的整体规划、设计。反观国外,则非常重视从整体上塑造运动休闲小镇的特点和个性。如美国的小镇建设就必须按照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确定的该地的特点和产业特色,在充分论证与市民审议的基础上结合该地的地理环境、历史、经济、文化等各种要素进行规划,追求个性,注重特色,从整体上打造小镇特色[10]。我国运动休闲小镇欲行稳致远也必须从整体上对运动休闲小镇的特色进行打造。
依靠工业化创造的财富、城市化引发的生活方式变革、深厚的体育文化积淀和一些区域独特的自然资源,域外一些国家,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户外运动、体育赛事、水上运动、滑雪登山、运动装备等领域生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运动休闲小镇(表1)。在这些运动休闲小镇之中,新西兰皇后镇、英国温布尔登、瑞士达沃斯、法国尚蒂伊和霞慕尼镇又凭借广泛的影响力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
(1) 皇后镇。该镇坐落于新西兰东南部,南阿尔卑斯山包围之中,瓦卡蒂普湖北岸,是高空弹跳的诞生地,新西兰“探险之都”和世界知名的“户外运动天堂”。皇后镇依山傍水,四季分明,旅游资源丰沛,常年运营蹦极、跳伞、峡谷秋千、喷射艇等刺激性项目,滑雪、骑行、登山、漂流、骑马、远足、垂钓、高尔夫、航空运动等多种休闲活动与景点约220种,不仅开展的休闲运动项目全面,而且非常注重产品的深耕细作。例如,自行车运动方面,就有平坦观光车道、偏远荒野小径、公路骑行道、缆车山地自行车下坡道等多种适合不同需求人群的车道。一年一度的“冬之祭”也极具特色。特色化的运动休闲,再加之久负盛名的葡萄酒,使这个只有18 000人的小镇,每年接待超过200万的游客[11]。
表1 国外主要运动休闲小镇一览
(2) 尚蒂伊。它是法国著名的马术重镇。它拥有世界顶级的跑马场、独一无二的活马博物馆和欧洲最大的马球俱乐部。曾是法国王公贵族狩猎之地,因城堡、森林而显,也因赛马而闻名。戴安娜大奖赛是小镇最重要的品牌赛事,每届赛事都会有5万名赛马爱好者前往小镇观赛。环绕小镇的森林面积高达63.44 km2。尚蒂伊城堡是法国最美丽的城堡建筑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依靠独特的资源、区位优势,小镇一方面基于法国的7 792家马术俱乐部、70万注册骑手、每年举办的8万场马术比赛积极发展马术与马球比赛、舞马表演等各类竞赛表演活动;另一方面,全面发展训练场馆、医院等赛马服务业,建设了全法最大的速度赛马训练中心、占地1.2 km2的草地训练场、长达12 km的障碍赛训练赛道等。完善的赛马服务设施,每天吸引着多达3 000匹马在小镇训练,形成了赛马产业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小镇还十分重视赛马文化培育,尚蒂伊活马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活马博物馆,也是小镇鲜明的文化标签。尚蒂伊也因赛马特色成为法国众多小镇的发展样板。
(3) 霞慕尼小镇。它坐落在欧洲屋脊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脚下,人口约1.3万人,是现代登山的发源地和1924年第1届冬奥会的举办地。霞慕尼拥有四季多元的运动休闲产品(表2)和完善的运动休闲配套服务体系。在安全保障方面,1821年登山服务业发展伊始就成立了登山向导公司。1943年又建立了法国体育部直接管理的世界上第一所登山向导学校——法国国家滑雪登山学校(ENSA)。登山向导们不仅为登山者提供专业化的技术保障,而且对顾客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法国的登山向导也以高质量的服务享誉全球。在医疗救援方面,建立了包括夏蒙尼医院、高原生态系统研究中心、山地医学培训与研究所等多家机构的“急诊+医院+研究中心”的综合医疗服务体系。在食宿服务方面,建立50余家星级酒店、青年旅舍、家庭旅馆、公寓、露营营地等,形成多样化的服务体系。在商业服务方面,经营40余家登山、滑雪及相关产品的商店[12]。
表2 法国霞慕尼四季运动休闲产品体系
霞慕尼非常重视满足不同消费者多层次的消费需求,通过高质量、多层次、专业化的服务,拓展客源基础、培养品牌。积极举办高等级越野比赛(如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UTMB),多层次开发运动休闲产品。共开发了5 000多条攀岩路线,160种不同的适合所有人的森林徒步路线,适合各级各类滑雪爱好者的初级绿道、中级红道、超难度黑道,同时积极融合小镇的巴洛克教堂、黄金时代的宫殿等文化艺术资源。借助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精心运营,霞慕尼不仅获得了“户外爱好者乐园”和“滑雪者天堂”的赞誉,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每年约有超过200万的登山、滑雪及日常游客造访霞慕尼。
(4) 达沃斯小镇。位于瑞士东南部格里松斯地区的格劳宾登州,四面环山,海拔1 529 m,是阿尔卑斯山系海拔最高的小镇,是国际著名的滑雪胜地,有着100余年的冰雪运动历史,也是著名的雪崩研究会的总部所在之地。1877年,它建成了面积1.8万km2的欧洲最大的天然冰场。自20世纪起,它一直是国际著名的冬季运动中心之一,建设了世界第一条雪橇道、第一条滑雪索道,以及第一个高尔夫球场;拥有6大滑雪山区,建有一座陈列着由古及今各类冬季体育用品的冬季体育运动博物馆。“HC达沃斯”是瑞士最成功的冰球俱乐部之一,在瑞士职业冰球联盟(National League)的联赛中先后获得了31次总冠军。达沃斯的赛事底蕴非常深厚,1913年,达沃斯就举办了班迪球欧洲锦标赛。自1923年起,达沃斯每年都会举办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冰球锦标赛——斯宾格勒杯(Spengler Cup)国际冰球锦标赛。事实上,达沃斯的冰雪运动之所以出名,这些历史悠久的赛事功不可没,尤其是1913年班迪球欧洲锦标赛,为达沃斯吸引了大批来自英国和荷兰的游客,从而把达沃斯滑雪推向了世界。
为了常年吸引游客,达沃斯不仅举办冰雪赛事,而且采用四季多元策略,积极举办山地马拉松、越野自行车等赛事。每逢夏季,达沃斯所在的阿尔卑斯山区都会举办山地越野马拉松,如今已举办了超30届,成为了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山地超级马拉松赛事之一。利用高山草甸开展的瑞士高山马拉松、瑞士公路马拉松和瑞士雪道马拉松赛颇负盛名,其公路马拉松赛是欧洲著名的超级马拉松赛事之一。20世纪70年代,受气候变暖、市场饱和、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达沃斯冰雪运动人数开始下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达沃斯又进行了新的定位,打造国际顶级商务会所,大力举办各类国际高端会议。1971年 ,今天被称为世界经济风向标的 “世界经济论坛”(其前身是“欧洲管理论坛”)即“达沃斯论坛”就在此背景下诞生。在“达沃斯论坛”的带动下,达沃斯在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频频出现。如今,达沃斯每年举办的各类会议超过250余个,为达沃斯创造3亿法郎的价值,占达沃斯GDP的40%。这些高端会议又强力地放大了其“滑雪胜地”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了滑雪、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每年为达沃斯带来约230万造访者,尤其是在滑雪旺季,游客高达70万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深厚的冰雪文化积淀、多业态产业的融合布局,让达沃斯驰名于世界各地[13]。
(5) 温布尔登小镇。该镇地处伦敦市西南,距伦敦约12 km,约1万余人,是伦敦富人区的“第二居所”,分为温布尔登村和温布尔登小镇2个部分。温布尔登村是中世纪小村庄,温布尔登小镇在建设于1838年的火车站附近;是全球网坛四大满贯赛事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举办地。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至今已有230年的历史,是四大满贯中历史最悠久、最具声望的网球赛事。每年赛事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观众和游客,创造着高达1.1亿英镑的转播价值。“中央球场”是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决赛场地,可容纳观众15 800人,建有观景小亭,在非比赛日向游客开放。温布尔登草地网球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草地网球博物馆,曾获得“2007年伦敦旅游最佳体验金奖”和“2007年伦敦无障碍旅游铜奖”,2008年又获得“欧洲博物馆年度奖”的特别推荐奖,也是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游客的必经之地[14]。
尽管国外运动休闲小镇各展所长,在运动项目选择上各不相同,但在资源禀赋、消费促进、差异特色等方面的实践中也形成了以下共同特征。
3.1 空间特征:资源卓异,体脉传承资源是决定运动休闲小镇发展的先决条件。国际知名运动休闲小镇均是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气候资源或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形成。优质、独特的资源不仅为开展各类运动休闲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载体,本身也是极富吸引力的休闲、度假资源。从运动休闲小镇的萌发上看,这些资源通常是在小镇偶发体育事件或传统体育活动中积淀而生成的。例如:法国霞慕尼的特色即由1786年猎人杰克·巴尔玛和医生米歇尔·帕卡尔2人首次登上欧洲最高的勃朗峰而引发,后经小镇居民多年持续的运作而形成;法国的尚蒂伊小镇是法国皇宫贵族狩猎、赛马之地;西班牙的龙达是斗牛的发源地;地处阿尔卑斯山的瑞士达沃斯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新西兰的皇后镇则具有浑然天成地貌资源。卓异的资源,悠久的体脉,不仅使得这些运动休闲小镇在运动休闲镇中独树一帜,而且也客观上为其奠定了一定的客源和消费基础。
3.2 产业特征:产品多元,产业集聚从国外运动休闲小镇的运营状态看:① 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运动项目的产业链,如法国尚蒂伊小镇的赛马设施、训练、竞赛产业链,霞慕尼的登山培训、竞赛、服务、医疗产业链。② 形成了运动产品多元化供给产业,其中以新西兰的皇后镇表现最为突出。多元化产品对弥补运动休闲小镇旅游、运动休闲的季节性结构不足,维持消费平衡具有积极效能。③ 在食、住、行、游、闲、娱等配套方面形成了产业群。例如:温布尔登每年提供超过5万余个网球消费,35万杯茶、咖啡消费,2.8万kg草莓消费,28 600包毛巾等消费;球场持续翻新带动的建筑消费和房屋出租、露营帐篷等住宿消费已成为温布尔登的重要收入来源。居民在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期间房屋出租收入可与其一年的工资平分秋色。在本质上,运动休闲小镇就是实现运动的消费集聚,消费是运动休闲小镇勃兴的根本动力。新西兰的皇后镇、法国霞慕尼镇和尚蒂伊镇等均是通过多元产品的供给吸引消费者,借助自身的区域、资源优势,通过与客源地或周边相关产业之间的集聚发展而形成的特色小镇。产品多元供给、产业集聚发展既是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吸引高质量服务消费者的举措,也是其现实的状态呈现。
3.3 特色培育:差异主导,文化助力运动休闲是在有钱、有闲基础上产生的生活品质消费,其赢在“特色”上,也难在“特色”上。差异是运动休闲小镇形成特色的唯一途径,国际知名运动休闲小镇均实施差异化战略。其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通过项目赛事IP运作培养形成运动休闲小镇的特色。230余年来,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一直保持最初的穿着(白色球衣)竞赛、主赛场不接受赞助、依草地比赛决定排位的传统特色,其是网球赛的“大IP”。② 通过不断深耕产品形成的市场错位培养运动休闲小镇的特色。如拥有5 000多条攀岩路线,160种森林徒步路线的霞慕尼镇,拥有多种自行车线路的皇后镇等。③ 通过产品创新形成的差异打造运动休闲小镇的特色。如开创“世界第一条雪橇道、第一条滑雪索道以及第一个高尔夫球场”和以高端会议带动休闲运动的达沃斯。④ 借助区域独特的建筑文化、节庆文化、宗教文化等,培育运动休闲小镇差异化的功能特色,使运动休闲小镇既有“玩头”又有“看头”。如霞慕尼镇的巴洛克教堂、黄金时代的宫殿、传统农舍,皇后镇的“冬之祭”等。也正是通过差异化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体验,才为运动休闲小镇赢得国际化的影响力。
4.1 消费导入:景区带动,赛事促动与国外相比,我国运动休闲消费还处在起步阶段,同时,由于我国国民消费的主要支出集中在住房支出、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养老支出以及储蓄等方面,在运动休闲消费上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目前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消费拉动产业[15]。国际经验表明,当年人均收入为8 000美元时,体育产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6年我国年人均收入是8 129美元,而体育产业占比不到GDP的1%。
从国外运动休闲小镇依托资源的发展特征与当下中国居民旅游滞后与消费趋热的实践特征看,我国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应采用“景区带动、赛事促动”的发展路径。即以运动休闲小镇所在空间中的自然旅游资源或人文旅游资源作为运动休闲小镇的消费者导入条件和客源基础,实现借力发展。尤其是要利用好古村、古镇,通过“深化古村、放大古镇”借力发展。而且这种模式在休闲旅游中的开发成效已被证明,如汤口温泉小镇即由黄山景区带动而形成[16]。同时,应借助知名赛事的聚集效应、品牌效应、宣传效应吸引运动休闲小镇的消费人群,优化服务设施,培育消费品牌。
4.2 产业发展:运动主导,高端项目带动产品多元、聚集既是国际运动休闲小镇的共性特征,也是全球化消费时代,尤其是出境游远多于入境游的当下中国,增强运动休闲小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欲形成 “产品多元,产业聚集”的格局,首先,应以运动主导,找准既可激发市场需求又具有辨识度的体育资源,并围绕资源设计一系列多元运动休闲产品及其相关产业链。其次,遵从产业集聚的过程规律,围绕运动休闲的产业链,采用高端带动的方式,实现产、镇、人融合。从国际运动休闲小镇的集群实践看,运动休闲集聚应是由运动休闲的有效供应链组织起来的一系列运动休闲活动和运动休闲服务。包括专业协会、餐饮住宿、医疗服务、教育培训、交通运输、用品销售与租赁、信息咨询等关联机构,而且部分相关机构在本国或国际上还具有引领性的示范功能、权威话语。
我国运动休闲小镇要实现高端带动,就要做到:① 国际顶尖、知名高端赛事的持续、系列带动。② 对接城市服务标准,打造市民休闲的“后花园”。积极分享大城市的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资源,增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消费动力,以城市带动消费。③ 统筹运动与居民生产生活,实现品牌企业、大项目带动。与国外不同,国外运动休闲小镇通常是人口的主要载体,如美、德等国6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小镇。镇以人兴,人以业生。我国运动休闲小镇不仅应关注休闲的生活性产业链,同时也应注重生产性产业链,并通过引入生产、加工、销售相关运动休闲产品的知名企业,以大项目带集聚,从大格局、大产业上实现相关运动休闲产业的集聚。唯有如此,我国的运动休闲小镇才能够“引得来人,留得下人,住得住人”,才能够真正实现产、镇、人的融合,休闲才能“闲”不住,最终实现聚集发展。运动休闲小镇应担当得起其为城市分流人口、为经济转型助力的时代责任。高端项目带动的方式,也正是我国特色小镇先发之地浙江的经验。
4.3 特色打造:项目错位,全域设计,多规融合,协同推进运动是运动休闲小镇的核心,特色是其“王牌”。从国际运动休闲小镇的发展看,特色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项目特色和融合特色。
打造我国运动休闲小镇的运动特色,可从3个方面切入:① 挖传统,重在民俗民族特色体育的整理与开发;② 追时尚,重在开发山野户外、水上滩涂、航空运动等新潮项目;③ 赶潮流,重在迎合大众需求、市场迅速扩大的马拉松、自行车赛等新兴项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错位发展”的思路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区域特色。融合特色,即坚持从旅游目的地打造运动休闲小镇,抓住滨河、道路、绿地、休闲、建筑、民宿、商业等硬环境特色设计融合,用好民俗风情、生活方式、文化遗产的特色软环境,注重文化、艺术等特色事件的有效植入。按照区域经济的理念、规律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进行全域设计,多规融合,从而实现“量纲”一致[17],多部门协同推进与运营。在整体上培育形成运动休闲业态鲜明、体育文化浓郁、多业融合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避免“千镇一面”的同质化现象。
① 利用好古村、古镇,借助国际、国内顶级赛事促动小镇发展,增强消费导入能力。② 运动主导,高端项目带动集聚。通过持续多年的高端赛事带动集聚,对接城市服务标准,打造城市后花园,以城市消费带动集聚。③ 统筹运动与居民生产生活,以品牌企业、大项目带动集聚。④ 按照区域经济的理念、规律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进行全域设计,多规融合。⑤ 实现运动项目错位发展,形成特色。⑥ 推动运动项目与区域景观、休闲等硬环境,以及民风民俗、文化遗产等软环境融合发展,打造全域运动特色小镇,而非局部运动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