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敏, 王春梅, 李 珊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扁桃体摘除术属于耳鼻喉科常见手术,但由于受到手术部位创面大、组织血流丰富、止血不便等因素,患者术后易发生伤口出血,且疼痛较为明显。疼痛作为一种强而持久的应激源还可影响患者的睡眠和切口愈合,引起吞咽障碍[1], 甚至诱发焦虑。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术后疼痛管理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冷敷是术后常见的一种物理镇痛方式,主要是通过促进毛细血管收缩,减弱或抑制神经纤维的活动来发挥效果[2]。但常规冷敷方法采用毛巾包裹冰块或者冰袋,不仅难以贴合颈部及下颚部,而且固定困难,效果并不理想。现选取本科室2018年8—12月收治的120例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冷敷方法的实施效果,以期为临床镇痛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120例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者纳入标准: ① 均为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者,且单纯切除双侧扁桃体者; ② 年龄≥18岁; ③ 签署知情同意书; ④ 术前1周未应用任何镇痛药物; ⑤ 手术时间<1 h, 术中出血量<150 mL; ⑥ 术前无咽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疼痛; ⑦ 无循环障碍、无抗凝药物使用史; ⑧ 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史; ⑨ 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意识清晰、无神经或精神疾病; ⑩ 配合性良好。排除标准: ① 低温过敏或患有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 ② 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 ③ 有酒精或药物依赖者; ④ 长期服用镇痛药物者; ⑤ 慢性疼痛史; ⑥ 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 ⑦ 痛觉失常; ⑧ 既往相关部位手术史。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产生随机编码,将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 年龄18~65岁,平均(30.38±12.25)岁; 病程4个月~4年,平均(2.58±1.24)年; 扁桃体剥离术21例,扁桃体挤切术者39例; 受教育程度: 初中12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33例。观察组男29例,女31例; 年龄18~62岁,年龄(31.02±12.82)岁; 病程3个月~4年,平均(2.65±1.31)年; 扁桃体剥离术19例,扁桃体挤切术者41例; 受教育程度: 初中13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3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局麻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手术治疗。 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术后给予传统冰块或冰袋冷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冰沙混合液冷敷。具体内容如下。
1.2.1 常规护理: 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扁桃体切除术的基本流程,常规禁食、禁饮。术后指导患者摄入温凉流质饮食[3], 做好口腔护理, 2次/d。告知疼痛是正常现象,讲解术后疼痛的原因、镇痛方法,提高患者对疼痛的心理耐受力,有客观的预期。同时可指导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疼痛。术后24 h内常规观察患者的伤口出血、愈合情况,询问咽痛的情况,无异常者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适量说话。术后48~72 h观察患者白膜生长情况,生长良好的患者,指导其进食半流质,鼓励其做吞咽动作,勿用力咳嗽。
1.2.2 冷敷方法: 对照组患者会病房后采用冰袋冷敷,具体方法如下。将冰块敲碎后放入冰袋,做好密封,冰袋外包裹干燥的毛巾,嘱患者将冰块于正颈部托敷。术后为防止口咽分泌物呛入气道,指导患者取侧卧位。视冰袋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如患者衣物浸湿),冷敷期间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出现,防止冻伤[4]。并观察口腔分泌物情况,若出血较多及时通知医师。观察组患者回病房后进行冷敷,采用250 mL的PVC输液用软袋作为冰袋,清洗、消毒后,冰袋内放入4∶10的75%乙醇和谁的混合液,放入冰箱的冷冻层,冷冻4 h时备用。将冷冻后的乙醇冰沙袋放入特制的绒布套袋内,密封好后给患者冷敷,嘱患者将冰袋于正颈部托敷,一条带子系于颈喉部,一条带子系于两耳之上。由于冰沙相对于冰袋的质地柔软,可以随体位改变形状,不仅与颈部的贴合度较好,而且不易滑脱,减少了患者因托举冰袋造成的上臂酸痛。对于有需要的患者指导其采用口含氯化钠冰块的方式镇痛, 2组冷敷时间均为每次20 min。术后当天24 h内,每次冷敷间隔1 h。术后第2天, 2次/h, 随后视患者情况调整冷敷频率。对于术后疼痛较为剧烈者遵医嘱给予药物镇痛。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 于术后1、6、12、24 h静息状态采用数字评分法测定(NRS,评分0~10分)由患者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疼痛评价, 0分、1~3分、4~6分、7~10分分别代表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评分越高疼痛越剧烈。并询问患者术后72 h内的最高疼痛评分。
1.3.2 术后创面愈合情况: 统计2组患者术后出现白膜及创面完全愈合情况。创面完全愈合标准[5]: 局部无水肿、充血,白膜完全脱落,且患者的饮食、生活、工作等不受影响。
1.3.3 疼痛护理满意度: 采用本科室自制的《疼痛护理满意度量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量表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和疼痛控制的看法两个部分,第2个部分中有21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满意程度不同分为非常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一般(3分)、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5个等级,总分21~105分,得分越高,满意程度越高。该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14, Cronbach′α为0.872, 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同时观察术后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1 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1、6、12、24 h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术后出血、创面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原发性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白膜出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出血、创面愈合情况、疼痛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导致临床组织器官炎症,诱发打鼾、反复感染、呼吸困难等,严重者还可引起心、肾等器官和关节受损。为了防止扁挑体炎的反复发作时常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目前最佳的手术方法是切术双侧病灶扁桃体。但由于颈部神经和血管聚集且敏感,扁桃体切除术后常伴有疼痛、出血,不利于术后进食,甚至影响患者面容。据相关报道[6], 扁桃体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5%。本研究中常规护理组的出血率为10.0%, 稍高于以上文献报道水平,可能与研究对象部分年龄较大有关。疼痛是炎症反应物刺激神经末梢或水肿压迫所致,一般认为扁桃体摘除术后疼痛主要源于手术创面,后期还有(咽壁)肌肉痉挛等因素的影响[7]。
既往临床上常于术后24 h给予下颌部及颈部冷敷处理,以减轻炎性水肿、镇痛和止血。研究[8]认为,冰敷的效果与冰敷部位、方法、时间以及患者的依从性有关。常用的冷敷方法有冰袋和冰囊,但前者体积宽大,坚硬没有弯曲度,接触面积小,调节不变、无法固定,与颈部的贴合度不好。后者形状狭长圆滚,重量较大,对患者颈部压迫感较重,依从性不高。为了提高扁桃体摘除术后冰敷的效果,本科室采用了冰沙混合液冷敷,其中乙醇的冰点低于水,将其与水混合冷冻后,可处于冰沙状态,柔软易于塑形,方便贴服于体表,不影响患者活动。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冷敷相比,冰沙混合冷敷组的患者术后1、6、12、24 h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这提示冰沙混合冷敷的效果优于传统冷敷冰袋,其降低疼痛的机制与促进毛细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慢神经传导速度以及降低末梢神经敏感性有关[9]。而且冰沙混合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易操作。皮肤表面温度在15 ℃时细胞代谢减弱, 13.6 ℃时局部痛觉缺失, 12.5 ℃时神经传导速度下降10%, 10~11 ℃时细胞新陈代谢下降50%[10]。冰沙混合冰敷经实践发现15%乙醇冰袋的温度可到-15 ℃, 使用后能够使皮肤表明温度降至(13.30±0.31) ℃[11], 而碎冰块、冰水混合物在冰敷20 min后并不能使皮肤表面温度降至14 ℃以下。同时碎冰块的制作耗时费力,容易发生渗漏。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冰沙混合冷敷组的术后原发性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白膜出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疼痛护理满意度高(P<0.05)。冰沙混合冷敷与颈部的贴合度较好,接触面积大,能够充分促进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进而降低了术后出血的发生。扁桃体切除术后24 h扁桃体窝即有伪膜生成,能够保护切口。有效的冷敷促进毛细血管的收缩的同时会减慢血液流速,引起组织温度降低,减慢细胞代谢,抑制局部炎症,更有利于术后伤口的愈合。李颖等[12]研究也证实, 15%的乙醇冰袋冰敷能够缩短扁桃体摘除术后创面修复的时间,促进白膜生长。同时口含氯化钠冰块的也有利于减缓血液流速,促进伪膜正常生长脱落和组织修复。
综上所述,冰沙混合冷敷能够显著减轻扁桃体摘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出血,促进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