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荒漠化地区乡土民居营建智慧研究
——以召素陶勒盖嘎查为例

2019-06-04 10:46李佳静孔敬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5期
关键词:荒漠化院落民居

李佳静,孔敬

(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1 引言

阿拉善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东南季风界边缘,气候特点干旱少雨、夏热冬冷、日照充足、风大[1],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严重。这里的人们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传统营建技术创造出适应恶劣自然条件的乡土民居,体现了地域特色的营建智慧。早期这里生活着游牧民族,近代移民的迁入形成蒙汉回等民族交融的局面。受多民族多文化的影响,乡土民居也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性与文化性。

2 研究区域概况

本文所研究的区域是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干旱以及极干旱地区,选取召素陶勒盖嘎查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召素陶勒盖系蒙古语译音,位于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南部,总面积654㎞2。于1801年建村,主要源于甘肃民勤等地的汉族移民来此租赁蒙古族的土地进行农耕活动,从而形成村落。是一个典型的蒙汉交融村落,研究该嘎查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3 材料与方法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传播学与类型学等方法[3],通过文献整理与实地调研的方式,分析所研究区域多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探讨乡土民居的产生与发展,从而归纳总结出该区乡土民居的传统营建智慧,有助于荒漠化地区民居的更新与设计。

4 结果与分析

4.1 民居产生

嘎查为土著蒙古族和汉族移民,移民主要有甘肃民勤人、宁夏中卫人等[4]。随着移民的到来,原有的蒙古族游牧文化受到汉族农耕文化的影响并碰撞和交融,蒙古族开始学习汉族的农耕生产,渐渐形成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民居从传统的蒙古包逐步发展成为固定式的土木房屋、砖瓦房屋。现村里的民居有传统宁夏式民居、新建的现代民居。随着乡土民居不断地更新,适应当地气候与地形的传统营建智慧也得以保留。

4.2 民居营建智慧

4.2.1 平面布局

为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嘎查民居平面布局均为封闭式。院落形式多为独院合院式,西北侧院墙很高,东南侧为争取日照相对较矮。建筑平面布局为规则的“一、L、凹”形,与院落布局相一致,将封闭的转角朝向西北,开敞的面朝向东南。这样的院落和建筑平面设计,有利于抵御西北风,有助于居住空间的防寒。

4.2.2 空间组织

嘎查民居空间组织采用内聚型,将所有房间围绕一个院落进行布置。院落进深在12m左右,空间布局单一,每个房间都是通过院落连接(图1)。正房布置在院落北侧,南向开窗;厨房在院落东南侧,可以有效的避开油烟对院落环境的影响。房屋的开间5m进深4m。室内布置简单统一,西侧靠窗户布置火炕,北侧与东侧布置储物柜,中间布置桌椅等。火灶一般不与火炕相连并设计在厨房,功能分区明确。

图1 民居空间布局图

4.2.3 建筑结构与构造

嘎查冬季一般长达185~190d,雨雪少见且气温低,年极端最低气温约-30℃[5]。为应对这种气候,民居建筑结构上就地取材采用生土为主,土木混合结构体系。墙体采用土坯砖砌筑,屋顶为檩梁木结构体系,门窗采用木雕刻制作,冬季通过火炕和地炕焚烧生物质能的方式采暖(图2)。

1)土坯墙体

民居采用厚重的墙体,一般北墙厚500mm,其他墙厚450mm。材料采用当地的生土、麦草和羊毛、羊粪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制成400mm×270mm×80mm的土坯砖。生土是很好的蓄热材料,羊毛和麦草可以增加粘结性。由于雨水少,所以直接平地砌筑土坯砖,然后再内外抹泥即可,建筑和院墙均采用这种方式砌筑。

2)地炕采暖

民居冬季采用火炕和地炕采暖的方式。与火炕原理相似,地炕的燃料为生物质能,且它是连续性燃烧,温度较稳定,可给人舒适的感受[6]。地炕是在地板下通过烟气流动产生热量,所以室内温度分布均匀且不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地炕设计一般是一室一铺[7],墙体用砖、石头等砌筑,内部隔墙采用普通烧结砖,高度一般为1.3~1.5m,炕面用多个60mm×60mm的青石板铺设,上再铺设1层沙土1层方砖,最后铺设室内地砖。地炕进料口一般设在室外,大小为1.5m×1.5m有利于投料即可。

3)平缓屋顶

由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但蒸发量却很大,因而民居的屋顶一般设计成平屋顶或是平缓单坡屋顶,这样的屋顶可在秋收时充当晒谷场。屋顶大多无瓦,直接在檩梁结构上铺设20~30mm厚编织的沙竹棘,再抹1层20mm厚的草拌泥,可以维持3~5a。

4.2.4 有效利用能源

图2 民居构造示意图

据统计,嘎查全年日照时数在2900~3500h之间[8],全年平均风速大于或等于3.0m/s的天数有270d以上,拥有丰富的光能与风能资源。民居在选址方面,尽可能获取更多的日照,建筑空间布局采用“一、L”型,进深4m左右可使得阳光照射到北墙上,增加冬季日照面积。同时,还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和用电要求。

嘎查大多饲养骆驼,骆驼会产生大量的粪便,粪便晒干后除了用作植物生长的肥料以外多用于燃料,且燃烧后没有异味,还可用作建筑材料砌筑羊圈、院墙等。这里早期是游牧蒙古族生活的地方,这种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得以保留和传承。

4.3 营建智慧总结

嘎查从自然条件出发,在长久的生产生活中对营建技术不断改进,以适应当地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从而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总结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化地区乡土民居的传统营建智慧如下:

1)院落平面为独院合院式,建筑平面“一、L、凹”形较为规则,以适应大风天气同时争取更多的日照。

2)空间组织为内聚型封闭式,空间布局简单统一,功能分区明确,抵御严寒的同时生活空间质量高。

3)建筑构造采用就地取材,墙体采用生土与羊毛、羊粪制成的土坯砖有很好的蓄热性能;屋顶为平屋顶可以吸收太阳辐射热并用于晾晒谷物。

4)有效利用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供电热水,燃烧生物质能采暖。

5 结论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化地区,属生态脆弱地区。本文通过对召素陶勒盖嘎查乡土民居的产生与绿色营建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得出这一地区的民居产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伴随着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衍生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存营建智慧。分析并挖掘出适应西北荒漠化地区乡土民居的传统生存智慧、营建技术,对于荒漠化地区民居的绿色更新以及人居环境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猜你喜欢
荒漠化院落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八一作品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共建美丽家园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院落里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