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
本刊记者夯石(张琳)/文
孙贺田/摄 丁伟/调图
去年从虎坊桥腊竹胡同80号搬到阡儿胡同41号,再加上现在一共开了七家店,百年老店“烤肉刘”,对于岁数大的老顾客来说,还真有点让他们犯晕,因为啥,怕走错门儿呗。采访这天,笔者听得真真儿的,一位老大爷“嗔怨”老伴说:“我说那家不是吧,一瞅就不像。”经理刘加兴一边忙着往里让客人,一边招呼伙计上茶……
兜来转去的“烤肉刘”,如今依然坚持着不占大街面儿、不离小胡同儿的理念,也不管这理念背时不背时走运不走运。用第三代传人刘德祥老爷子的话说:把省下的成本换成最大的实惠,都让给顾客,实实在在地做人做事,就啥都好。
此时临近中午,76岁的刘德祥站在阡儿胡同41号“烤肉刘”不大的门脸儿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头儿,同过往的居民、上门的顾客一一打着招呼:大妹妹好,今儿闲在啊;李哥好,您那孙子可真仁义啊;呦,您啥时过来的……
刘德祥“退休”8年了,至今依然坚持定期巡视“烤肉刘”的各个门店,说白了,就是盯着俩儿子——刘加兴、刘佳厚。这哥俩如今也都快奔50的人了,可在老父亲面前还像小学徒似的,随时准备挨吓唬——只许做好,有一点没做好都不行。
这是他们从小到大须臾不离的传承训练。“料选得好不好,肉剔得净不净,分量足不足,火候到不到位,我拿眼一瞄就知道,老顾客一张嘴就能吃出来。做人要善,做事要真,你糊弄事,事就糊弄你。想开百年老店?坑人试试,半年就玩儿完。”刘德祥一边跟笔者说着话,一边拿眼角余光“敲打”着儿子加兴、佳厚。
“烤肉刘”阡儿胡同店把着胡同里的一个十字路口,阳光越过启功先生的“百年烤肉刘”题匾洒进大堂深处。这会儿,顾客已经坐得差不多了,炙子上的烤肉香味一路欢快地弥漫在胡同四处,打着旋儿地向上升腾,刘德祥捻着几缕长髯,仰起头,眯缝着眼追寻这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