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娟
现代艺术,又称现代派艺术,是指20世纪以来区别于传统的,带有前卫和先锋色彩的各种艺术思潮和流派的总称。现代艺术主张艺术干预人类生活,最大的特点在于打破艺术家、作品和观众之间的区别。现代艺术家们在创作中除了学习和继承古典主义的精髓外,还用作品表现并记录生活经验。现代艺术的主要流派有达达艺术、波普艺术、录像艺术、场域特定艺术等。除此之外,现代艺术家们还认真研究幼儿美术作品中随意的涂鸦、稚拙的线条、对比强烈的颜色等,他们想从幼儿身上寻找那份天真、稚拙、纯净的气质,并从中获得灵感,透过幼儿的眼睛看世界。本文期望通过对幼儿美术教育和现代艺术的思考,分享和探讨现代艺术对幼儿美术的影响,并借此推论幼儿美术创作表现的可能性及多样性,以促进幼儿美术教育的多元发展。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
1. 美术活动是幼儿精神生命的活动表现
艺术活动的目的是满足个体精神成长的需要,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的过程。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画面:幼儿面对自然角的植物会自言自语,这是对自然环境的艺术想象;幼儿面对绘画作品,会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解读画面的艺术美;一池沙子在他们手中也会塑造成各种艺术造型……幼儿全身心投入其中,或跳跃,或欢笑,或忧伤,充分展示出本真的生命特征。
2. 美术活动是幼儿感知世界的直观语言
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包括想象、幻想、直觉、灵感、思辨等方法,是非逻辑和无固定步骤的。如他们在绘画春天时,会把印象中最具有春天特征的事物放在画面主要位置,而其他的辅助事物会放在画面一隅,这就是他们认识事物时最深的直觉印象。幼儿依靠第一印象和直觉反应,用新鲜、强烈、积极的感觉直接做出解释和判断。
3. 美术活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进步阶梯
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应正确认识技能训练与能力发展的关系与区别,重视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艺术交流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验,积极参与艺术活动,主动创造,展现个性。幼儿美术活动要把幼儿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作为领域目标,把幼儿完整、和谐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只有这样,幼儿美术教育才是一种真正塑造完整人的教育。
二、现代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教育的可能性
1. 相似性。现代艺术家探索各种媒介来表达对艺术的好奇心,与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使得现代艺术融入儿童美术教育成为可能。随着艺术家的实践范围不断擴大,许多艺术家已经不满足于一些传统的绘画或雕塑,而是去创造短暂的事件,比如体验、表演甚至聊天,他们用合作、表演、跨学科、对话甚至是教学策略与沟通来吸引观众的好奇心。从艺术追求来看,今天的艺术已不单是纯粹的审美,也不再是标榜精神或智慧的艺术准则,它可以准确地表达一种思想,通过形状、图像、颜色和体积来表现,并更乐于表达真实的、现实的生活和短暂的生命。
2. 实践性。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欣赏的名画都是经过历史沉淀的作品,从原始人的壁画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从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从印象派到现代派等。教师们从美术作品中挖掘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筛选和演变,制定出详细的教学方案。我们和孩子则无时无刻不处于现代艺术的熏陶之中,不管是随时接触的平面彩色海报,还是不经意间闯入眼帘的立体橱窗布置或商场中庭展览,只要是带给孩子们审美情趣的元素,都能激发他们的创作。
3. 融通性。现代艺术流派给了幼儿美术教育创作方式的启发,激发了幼儿的艺术兴趣。如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沃霍尔的印刷排列组合与儿童画相结合,装置艺术与儿童废物利用创作艺术相结合。又如场域特定艺术讲究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些创作理念完全可以用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在生活和学习的时候,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给幼儿更多的感知机会,让他们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水的艺术氛围中茁壮成长。再如录像艺术视频画面中近乎游戏的技法,适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促进其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幼儿美术教育可借鉴的现代艺术元素
1. 表现形式。现代艺术的开放性、多元性和趣味性使儿童艺术创作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艺术家们或以模仿复制的方法,或借鉴不同的背景或杰作,将其作为创作的素材融合在一起,拓展儿童艺术的视野。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喜欢以大自然为主题创作半抽象半写实的画,她的作品大多是简单的花草和风景的局部,构图简洁、色彩明亮、笔调平滑、技巧也不复杂,很适合幼儿理解和学习。如幼儿在观察花时,有自己的关注点,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可以看到自己以前从未注意到的花的其他方面特征,知道欣赏一朵花还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观察方式,拓展了幼儿的观察经验,他们以后在观察事物时会更细致,更具有探索性。此外,教师完全可以尝试在名作欣赏之后,带领幼儿在周围环境中进行真实的观察,然后进行创作,新的观察经验与真实的观察体验会激发出幼儿更有创意的视觉探索。
2. 媒材技法。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倾向于多元化的媒材选择,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一幅作品不再受单一媒材的限制,而朝向综合材料创作,媒材的丰富多彩让幼儿美术教育呈现多元广阔的空间。如约翰·张伯伦专门利用废弃的汽车、机械碎片进行创作而举世闻名;克里斯·奥菲利的作品总是细致地使用细小镶嵌的圆点、金属和少许杂志上的图案剪贴;阿方索·奥索里奥喜欢狂热地收集各种各样的日常物品加工后再组合。艺术家的创作借鉴综合材料独有的特点,寻找新材料,动手变废为宝,将绘画变成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绘画的特殊体验。这样的动手实践操作满足了幼儿自主操作、自主实验、自我表现的愿望,又拓展了幼儿的艺术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幼儿意识到艺术的语言是多样的,生活中的任何材料都可以作为艺术表现的材料,而艺术具有多种表现方式,不同的表现方式都可以借鉴和整合。
3. 空间表现。儿童艺术创作中的空间使用方式与空间格局变化,是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如英国著名的装置和雕塑艺术家科妮莉亚,她的作品奇妙独特、大胆不羁,在专门的地方将普通的东西重新组合,创造出像雕塑但又不是雕塑的装置艺术作品。这就像幼儿的涂鸦或手工,经常是一时兴起,在墙上、地上、门上都可以“信手拈来”。迁移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我们将公共区域留给孩子们作为创作的天地,他们可以以剪刀代替画笔在纸上造型,组合排列,立体布置;也可以借助区域的玻璃窗进行多种造型的剪贴、悬挂、装饰,作品透过窗户与户外的环境融为一体的视觉感受,暗示了一种连接,既连接孩子彼此,也连接大自然与艺术作品。
4. 色彩运用。越来越多的现代艺术家会将主观感受注入绘画的色彩中。如抽象艺术大师塞·托姆布雷以大幅潦草涂鸦著称,他的画面中看似凌乱的线条却蕴含着精心的运笔,要么灰暗的色调,要么夸张艳俗的色彩都有着神奇的叙事效果。当我们把一些艺术大师的作品与儿童画放在一起,就会发现惊人的相似性,他们都渴望释放自己的自由感情,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对某些技巧“视而不见”,对某些图像“随意概括和涂鸦”,它们的共性是一种天真而简单的表达方式。
四、现代艺术元素融入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探索
随着艺术创作的媒介更加多变和丰富,它在不知不觉中重新构建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不仅给幼儿提供丰富的艺术学习内容,也启发教师探寻和构建新的知识和方法。融入现代艺术思潮的幼儿美术活动,难点在于内容与方法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环境相结合,在美术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更要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1. 基于框架思考的主题研究
许多现代艺术家并不是利用某种单一的媒体或技术工作,而是试图探索一个想法并通过多种媒体提出质疑。所以教师可围绕目前开展的主题活动,提出问题并思考相关美术领域的内容,再去决定这些美术内容用什么技能和材料来进行表达更有意义。围绕这个主题重点研究并建立一个统一的框架,其中包含多种资源、艺术作品和多位艺术家。
2. 弱化艺术技巧的体验感受
教师需要认真选择来自不同文化和国家的艺术家,引导幼儿不要去模仿艺术家的风格,而是学习不同艺术家的想法和做法,多角度地表现与表达选定的主题。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正在超越传统媒体,他们的创作路数不再像从前那样泾渭分明地由他所掌握的技巧来决定,而是利用最有效的媒体工具和资源来表达自己的理念。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幼儿通过一个特定的主题,在强调自己的想法后在跨媒体创意中获得技能技巧。
3. 使用艺术思维的表达创造
在欣赏作品时,教师需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并采取有效的提问策略,帮助幼儿进行有意义的感受、理解和创造。鼓励他们在活动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将他们的问题记录下来,帮助他们厘清多种想法后去追求一个最终的想法,遵循“过程重于作品”的理念,拓展并提高儿童的艺术表现力,最终创作出有意义的作品。
4. 尝试探究基础的艺术表现
首先,感受丰富的美术元素。美无处不在,艺术家的使命是表现美和创造美,他们使用的多种技巧也只是为了表现艺术,而并不是作品本身的目的。如我们去欣赏一朵花,无需用科学的眼光了解和研究花的名称和特性,只要觉得它好看就行。所以教师要让孩子用一颗单纯和感性的心去感受作品,给孩子丰富的体验和启发;又如颜色和材料的不同运用方法,以及材料的再利用等,很多现代艺术品都会用到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骨头、贝壳、沙石等。其实幼儿和艺术家一样都喜欢用这些素材进行创作。
其次,展开美妙的艺术联想。现代艺术不仅无法与传统艺术割裂开来,它同样与周围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让幼儿入门,我们可以让他们在认识一件现代艺术作品时展开联想,去联想现在流行的某种事物或者大家都喜欢的某个卡通片。在想象时,注意不要让抽象与具象对立,因为这样会导致幼儿首先去判断这幅作品像与不像,而不是去欣赏画作本身的内容。其实,幼儿对艺术的敏感度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所以不要过分强调抽象派绘画与儿童画在技巧上的一些相似性,而应强调每幅画所代表的意义。
最后,拉近艺术的距离感知。欣赏艺术光靠看画册是不够的,对于现代艺术来说,有时参观者在作品附近也能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所以带幼儿去观看真正的艺术品是有必要的。幼儿在美术馆的展厅中,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元素。教师或家长在参观前,可以先提几个问题:“哪幅画最大?哪幅画最小?哪幅画颜色最亮?哪些画里有圆形?”等。这样幼儿就会去寻找并观察一些不吸引他们的作品。一般来说,幼儿对作品局部细节的敏感度比对整体一件作品要高。艺术家在创作时流线的線条方向、颜色堆积的厚度、不同创作工具在作品上留下的痕迹都会让幼儿感兴趣,这些“蛛丝马迹”很好地反映了某种艺术效果是如何完成的。教师可以让幼儿想象艺术家是如何调动全身来创作的,是用手画的还是用脚踢的,是用毛笔画的,还是用刀刮的等,这一切将启发幼儿透过作品的表面去认识其本质。遇到适合幼儿的作品,可以让他们进入作品中创编故事。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如果你不小心跑进画的里面,你会碰见谁?遇见什么事情?这时他们就会专注于一件作品,引发多重感官进行感受,在相互交错的形状、颜色和线条之间,在具体的形象和抽象的光影之间去想象其中的故事情节。
通过现代艺术资源向幼儿美术课程资源的转换,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可以实现现代艺术融入幼儿美术教育的预设价值。不论是教师还是幼儿,认识与学习现代艺术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幼儿美术教育将是多元与开放并重、通俗与精致并重、艺术与科学并重、美感与创作并重、自然与人文并重、独创与参与并重、欣赏与创作并重、纯艺术与实用艺术并重、传统与当代并重、中国与世界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