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银
【摘 要】目的:探讨带教管理体系在中医院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护理实习生,实施护理带教管理体系。结果:通过护理带教管理体系的应用,护理生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中西医技术操作、沟通能力、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上升,护理生的价值观也有所体现。结论:护理带教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加强中、西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度、技术操作能力及沟通能力,体现护理生的自我价值观。
【关键词】带教管理体系;护理生带教;带教质量;带教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969.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5-03-288-01
护理生在传统的教学法中,因带教老师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进行带教,与临床存在脱节现象。由于带教老师的工作习惯及性格各有不同,对护理生的带教要求也受到影响,导致护理生实习效果不佳。既往到我院进行学习的护理生并不都是中医护校毕业,对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缺失,且护理生的西医理论知识也参差不齐,增加了带教难度,所以从提高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带教两方面着手,强调带教老师要鼓勵学生多动手练习,讲授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要让学生结合病例即时地练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操作掌握的熟练程度。
高质量的护理可使患者病情恢复加快,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病床周转率。护理生作为我们新时代护士的接班人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较好的动手和沟通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经验的护理生在传统的跟师带教中效果不明显,采用护理带教管理体系后发现对护理生的能力培养有明显提高。临床护理实践是对护理生向护士角色过度的一个重要过程,要保证护理生学以致用,实现理论结合实际很好的运用于临床需要较好的科学教学。优秀的护理生对于患者的恢复有着促进作用,因此,提高护理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1]。云南省中医医院外科是中西医结合的科室,临床护理过程中对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高,在带教方面具有特殊性。现从以下几方面报道如下:
1 入科宣教
护理生初到科室,对环境、人员、工作流程等都不熟悉,存在忐忑不安的心理,规范的入科宣教可以缓解护理生的不安情绪,也为护理生能更好的进入角色做好铺垫。
入科宣教流程:加入科室带教微信群——个人信息登记——科室人员介绍——环境介绍——工作流程介绍——规章制度介绍——职业暴露防护要点及处置流程讲解——下发科室优势病种及中医护理方案相关知识——下发实习带教路径表——告知出科考核要求——护士执业规划经验讲座。
2 角色投入
为加强护理生动手、沟通能力,理论结合实际,正确的运用到临床中,确定角色投入“四部曲”。
2.1 熟悉角色 带教老师手眼兼顾,护理生以见习为主,熟悉角色内容及工作流程。根据实习生路径表下发需掌握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步骤及穴位定位方法,让护理生学习并由老师不定时提问。
2.2 角色实作 带教老师带领护理生投入工作,整个过程中,护理生操作时,带教老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发现违反操作规程的错误予及时纠正并给予讲解指导。
2.3 角色转正 每周上交周实习笔记,了解护理生的实习感受和期望值,根据护理生个人情况,针对性指导。跟随老师管理1-2名患者,进入责任护士角色,掌握患者的病情与护理问题,结合病例即时地练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操作掌握的熟练程度。
2.4 角色优化 参与科室晨间学习、晨交班及操作演练,参与科室小讲课,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定时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提问相关知识。
3 出科考核
出科前进行理论、操作考核,带教老师发放理论笔试试卷,指定中医及西医操作各一项进行评分考核并登记,未达标者需重新考核方可出科。
4 带教满意度反馈
填写《带教满意度调查表》,并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进行约谈1-2名实习护理生,了解带教意见及建议。
通过带教管理体系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发现护理生对带教的满意率较前有明显提高,临床中、西医护理操作及理论等各项考核成绩亦均显著增高。临床带教中结合真实的病例进行病案分析及讲解中医护理方案,与学生讨论病情,在熟悉临床环境的前提下及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中医护理方案,通过望、闻、问、切对病人做出中医护理诊断并结合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实施。通过让学生独立操作,逐步拓宽其临床思路,提高其临证能力。带教管理体系能使护理生更容易理解并消化教学内容,克服了传统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的不足。带教中案例教学法引入,能增加护理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组织协调能力均有较高要求,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护理生进行护理带教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生对管理体系的满意度,加强护理生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临床推广[2]。
参考文献
[1] 邓晓莉.护理带教管理体系的建设及其在临床带教中的运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2):269-270.
[2] 龙兰珍,胡晶晶,龙文敏,何苏茜.护理带教管理体系在临床实习中的运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34):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