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莉 柴思 勤殷音
【摘 要】新护士在入职临床工作后的第一年面臨护生到护士角色转换的压力。本文则从完善岗前培训,推动继续教育,提高工作自主性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等方面探讨压力管理措施,促进新护士角色转换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新护士;角色转换压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8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5-03-280-02
新护士是指毕业后在医院工作一年以内的护士。初入职的新护士需面对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理论知识和现实操作的冲突,让满腹期望和自信的新护士承受较大压力。工作负荷的增加、不娴熟操作技术、复杂的医院环境等因素也对其角色转换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离职率增高,给临床护理队伍的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帮助新护士顺利通过角色转换过程有助于护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使护理工作顺利开展,使新护士能发挥其价值,在临床工作中更有自信。
1 压力来源
1.1 医学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的欠缺 新护士的临床工作是一个认知、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高校内传统理论授课及模拟教授的沿用与临床实际操作偏差较大,使新护士入职初期工作适应不良。此外,较多大学生成为网络成瘾高危人群,导致其学习时间被压缩,考前突击学习予以应付,医学理论知识不扎实。其次,受学制缩减等因素影响,护生在临床见习机会以及校内实验课被压缩,进入临床后完成操作的熟练性及规范性欠缺,并因过度依赖带教老师而工作自主性较差。
1.2 不良的工作环境 繁重和琐碎是护理工作的特点,病房护士实行三班轮流值班制,夜班一般为“坐夜班”,完成工作需以患者为中心,确保24h连续护理。而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为,多数医院护士编制远低于卫生部颁布的护士配置标准[1],导致新护士工作负荷较大,易发生精力耗竭。同时,护士作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职业暴露时有发生,工作中时刻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导致其身心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1.3 患者和家属要求日益提高 随着社会工作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患者就诊时过度维护自身权益,并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但新护士在校期间对相关人文知识的掌握较欠缺,尚不能达到其要求。而这与患者所期望的优质服务存在差距,导致对新护士的不信任感增强,不利于其自信心的培养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受惯性工作流程的制约及个别护士的服务意识相对滞后的影响,护患冲突时有发生。而新护士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相对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较低,工作有盲从性。
1.4 职业自卑感 职业自卑感是由于他人未能理性看待护理工作及护士角色,导致护士因该负性评价而产生不良情。部分公众因对护理职业不了解,认为护士在临床完全依从于医生,其偏见性的言论和观念大大降低新护士对工作的热情。此外,我国重医轻护思想根深蒂固,新护士在临床受到的认可与其付出存在一定差距。研究显示[2],社会不认同,没有发展前途是护士工作中最苦恼的事,甚至2.7%的人认为基础护理操作是工作中最痛苦的事。
2 管理对策
2.1 完善岗前培训,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管理层通过测评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明确压力来源及程度,完善岗前教育及培训制度,这对其角色社会化有积极意义。另外,对新护士岗位内容的适时调整也是减轻其压力的一种途径,即可从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为主的辅助工作开始,根据其专科护理能力及心理素质的改善情况,逐渐向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内容过渡。最后,针对男护士职业认同感较低的现状,管理者需调整培训计划,考虑其工作兴趣,以发挥其自身优势,促进学科发展为目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提高专业思想稳固性,促进角色转换。
2.2 推动继续教育,加强对高学历护士的管理 面对护士参加继续教育较迫切的需求,医院应予以密切关注,适时提供进修、深造及晋升的机会,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另外,管理者需关注护理人才流失的现状,尤其当高学历护士发挥自我能力的需求不能满足时,离职欲望就会提升。因而,将组织支持理论应用于护理管理,并根据个人能力、知识、学历层次进行分层管理,优化护士职称序列设计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积极性;搭建人才成长平台,重视职业发展;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提高留职率等措施,使其顺利渡过角色转换期。
2.3 提高临床护士的工作自主性 目前,能够促进临床护士实践自主性的因素包括吸引人的工作环境(磁性医院)、管理者的支持、教育程度、工作负荷低和有一个主要或模块化的护理服务模式。其中,磁性医院具备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自主性和授权行为以及有利于这些行为的结果。护理职业虽工作负荷大但主控性高,这可为护士带来正向压力,激发其潜能,产生支配感与学习动力,进而提高自信,增强抗压能力。另外,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也可帮助新护士以饱满的心态致力于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提高,缓解角色转换压力。
2.4 提高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社会支持是当个体面对应激事件时,从家庭、亲友及社会各方面所获得的物质及精神上的支持。研究表明[3],社会支持不仅能维持个体良好的情形体验,而且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还可予以保护。目前,研究者认为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对缓解压力较为关键。因而,新护士入职后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不断发展提高个人能力并维护身心健康,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宝燕,郭彩云,叶文琴,等. 国内外护患比配置现状[J].护理研究,2013,27(18):1805-1806.
[2] Johnstone MJ,Kanitsaki O,Currie T. The nature and implications of support in graduate nurse transition programs:an Australian study[J]. J Prof Nurs,2008,24(1):46-53.
[3] 梁添玉,陈涵,黄艳,等. 福州地区急诊科护士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1014-1017.